在某些歌的和弦編配里,出現了五級到四級的和弦進行,這不符合功能組理論的規則。要怎樣去理解這樣的編配呢?這種手法又是如何運用的呢?例如,許巍的《曾經的你》中副歌部分使用的進行54516251,詳見下圖,使用的和弦為B,A,B,E,#Cm,#Fm,B,E。


其它答者已經把問題解釋得差不多了,相似的觀點我就不贅述了。

下面說說我從另一個方面的理解。首先和弦的連接本身是自由的,任何和弦之間只要有好的聲部進行都可以隨意連接,這在從古至今很多不同風格地區的音樂中都是通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不可以的。那為什麼在學校里學的學院派的教材都是禁止V到IV呢,我覺得主要原因是經典時期的音樂對於調性的建立特別的苛求。

舉個例子,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很多作品裡面最終結束的時候,都要用I級和V級重複很多次最終落在I級上才算完。這就有了我們經常能聽到的do so do so do do do do do mi do,這種經典的結束樂句。這種對調性建立極其繁瑣和嚴格的「規定」,讓人甚至覺得已經是一種強迫症患者的不安全感了。不建議或乾脆禁止V級到IV級再回I級的進行,是因為從一個強解決轉換到一個弱解決是一種對於調性建立的干擾。

以C調舉例,單獨看V到IV不考慮前後文完全可以把這個看成是G Mixolydian的I到viib,IV到I完全可以看成是F調的I到V,這就可以說是對建立C這個調有干擾了。當然了對於我們現代人的耳朵來說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如果考慮到時代背景是很可以理解的。再往前的教會調式盛行的時期,解決是極其隨意的,不用準備啊解決啊什麼的,你落在哪裡就算解決在哪裡了。但是大小調體系流行起來以後,為了可以明確這是這個調,就需要很多嚴格的準備方式來確認這個調,用以區別已經過時的教會調式體系。

我們現代人的耳朵已經適應了用音階來確認調性的方式,所以對解決本身並沒有那種執念了,只要能合理的回到I級上,都是可以的,所以在許多流行音樂里出現這種進行也是非常正常的了。


和聲現象不能脫離音樂風格來討論。「V-IV反功能進行是不好的(注意是不好而並不是禁止)」,這一和聲規則只適用於古典主義,早期浪漫主義,以及更早一些的音樂風格。而對於流行音樂,爵士樂,布魯斯音樂,這個規則並不適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基礎12 Bar Blues,第9,10小節的和聲就是V-IV,而且這個進行也是該風格的特徵。在流行歌曲里,V-IV的形式更是非常多樣。常見用法一共兩類,一類叫做「和聲平移」,以C調為例,比如最常見的17654325套路,這裡的54,有時候是C/G-F,有時候就是G-F,後者聯繫上下文的話,A-G-F-E-D就構成了最常見的和聲平移,這類和聲(套路)是以色彩性為主導的,功能性主要通過結尾處251 turn around來體現。調性內的平移尚可用功能和聲解釋,而同結構平移,如Am7-Gm7-Fm7-Em7-Dm7或GMaj7-FMaj7-EMaj7-DMaj7等,則硬套功能和聲規則是不可取的。而另一類V-IV實際上就是V的衍生和延續,還是C調為例,很多歌曲都會用到類似G-G/F或者F/G-G/F又或者FMaj7/G-G/F等等等等,這一類總結起來為Gsus-G/F的和聲進行,用傳統功能性和聲都可以理解成V7-V2的轉位。

另外補充一下, @莫索先 老師在評論區也提到一個點,很多布魯斯和流行音樂寫作依據的是調式而非調性,這也是傳統和聲學失效的原因。總之,傳統調性和聲不是金科玉律,創作的時候不必被它束縛住手腳,除了平八和對斜是真的讓人聽起來不舒服之外,其他沒什麼規則是不可以打破的。當然,如果你真的就是要追求這種「不好聽」的效果的話,那平八對斜你也可以用,前提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且能控制好上下文的張力與邏輯。


這問題很寬泛我答不來,但題主所舉的例子倒有一個很自然的分析。

在 V - IV - V - I 這個進行中,注意到 IV 和 V 是鄰近的,V 就像往旁邊挪了一下又回來一樣。所以類比旋律中的「鄰音」,稱這個 IV 為「鄰音和弦」。這裡要點是 IV 的地位和 V 是不對等的,IV 是 V 內部的一個裝飾或者說延長。因此整個進行事實上是「延長的 V - I」。

一些「古典和聲」的教本也對這種「反功能」有特別的處理。我記得辟斯頓應該提過「V 可以到 IV,只要之後立即回到 V」。


很正常啊,從1到6任何級數之間的連接都有,7級本來就少除外,數學上算5*6=30。

何況五到四到三還是順階就更正常了。

流行歌曲,沒什麼連接不可能,以前的老套路,逐漸都打破了。


古典和聲不允許D—S的倒功能進行,但浪漫開始音樂家們開始浪了,連調都給你取消掉

只要我沒有了調,我就沒有V—IV了


沒有任何一個人規定流行歌曲不能用54進行,只要好聽一切皆有可能。功能理論是古典音樂的東西,正規終止那一套不適合流行歌曲,就像爵士樂,跟古典「悖行」已久,你可以說它不好聽,但你不能說它不對,存在百年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你舉例的許巍這首其實還是4到5,只不過前面楞加了一個「副歌來了請注意」標示牌味道的5而已,形成錯落別緻的新穎感。


V到IV本身沒有任何問題。

古典主義音樂之所以要反對V到IV是因為要強調功能的進行。IV到V的進行是堅定的、明確的感覺,是能夠非常好的確立調性。而V到IV則是模糊曖昧的,其色彩意義大於功能意義。V到IV的進行其調性是不穩定的,因此流行音樂這麼使用是能夠增強其色彩的效果,是符合流行音樂的音樂風格的。


先不說5-4進行用的多不多,你這也根本就不是5-4進行。

你這就是4536251的變種,4516251罷了

進副歌的那個五級。。你不彈換成掃悶音都行,根本不能算進副歌進行裡頭。至於真正的5-4進行在流行音樂的應用其他回答已經解釋的較清楚了,這裡不再做贅述。

說白了這歌根本沒那麼複雜,是你自己想複雜了,你要把許巍抓過來問什麼什麼這裡為啥和弦五級接到四級啊,他怕也是一臉懵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