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劍屠龍刀中各藏秘籍。九陰真經好理解,誰拿到是緣分。誰練成誰武功天下第一。

可是武穆遺書是兵書,普通人拿到無用,武功高強但是沒文化的人拿到也是無用,武功高強有文化但是沒有俠義心腸的人拿到更是無用。

既然黃蓉郭靖希望百年後有人拿到武穆遺書後學習兵法驅逐韃虜,為何要藏私?

手抄幾百上千份,再囑託朱子柳之流在各地辦班開課,從娃娃教育起,不是更容易培養出兵法奇才?說不定也不會出現朱九真這樣的不肖後輩了。

如果說怕蒙古人看了,那真是多慮了。首先文字不通,其次蒙古人未必重視。當年完顏洪烈重視武穆遺書是因為金國見識過岳飛的能耐,蒙古卻並不認識岳飛,怎麼可能重視他的兵法?

所以黃蓉是不是傻??

寄希望於一個莫須有的俠士,難道不是廣開民智更容易獲得人才?


先用一句話簡答:就是因為黃蓉當年親眼得見完顏洪烈多麼想得到武穆遺書。

武穆遺書是一部兵法,但在小說中它已經不是一部簡單的兵法了,而是一個寶物。小說中的武穆遺書很像是遊戲里的寶物,誰得到它立刻就能讓自己的什麼計謀啊陣法啊統御力啊上升到天下第一的程度。如果說九陰真經是射鵰這部書里武學領域第一寶物的話,那麼武穆遺書就是整個射鵰三部曲甚至是所有金庸武俠小說中兵法領域的第一寶物。遊戲中寶物這東西,對持有者的能力提升幾乎是瞬間的,而且忽略持有者自身素質。這跟現實中大不相同。現實中,你就算得到一本書,是否讀得懂,讀懂了是否就能掌握,掌握了是否就能用得對用得好,這都是問題。而在遊戲里,這些都不是問題了。其實單就兵法而言,孫子兵法一類的著作一直都有的是,問題是同一本書不同的人學,成績和結果能一樣嗎?唯有遊戲中,似乎這才無所謂,小說里也差不多,至少拿到武穆遺書的人,似乎一下子就在統兵打仗方面變成了高手,有例為證:

這一言提醒了郭靖,猛然想起自己身邊有一部《武穆遺書》,此是軍陣要訣,怎地忘了?當即從衣囊中取將出來,挑燈夜讀,直讀到次日午間,方始微有倦意。【這書中諸凡定謀、審事、攻伐、守御、練卒、使將、布陣、野戰,以及動靜安危之勢,用正出奇之道,無不詳加闡述】。當日郭靖在沅江舟中匆匆翻閱,全未留心,此刻當用之際,只覺【無一非至理名言】。

那《九陰真經》中所載原是【天下武學的要旨,不論內家外家、拳法劍術,諸般最根基的法門訣竅,都包含在真經的上卷之內。】

——詳細全面,包羅萬象,無一非至理名言。對武穆遺書和九陰真經的形容很相似,可以理解為武穆遺書就是天下兵法的要旨了,已經是最高境界。

察合台這時已看清楚是郭靖旗號,高聲怒罵:「我早知賊南蠻不是好人。」下令向郭靖軍衝殺。但那虎翼陣變化精微,兩翼威力極盛,乃當年韓信在垓下大破項羽時所創。兵法云:「十則圍之。」本來須有十倍兵力,方能包圍敵軍,【但此陣極盡變幻,竟能以少圍多】。

——這次實踐其實是黃蓉的計策,但她也是從武穆遺書中學到的。黃蓉以前也沒學過兵法,可以認為這就是武穆遺書的指導價值。

郭靖道:「我猜測大汗用兵之策,是佯攻金都,殲敵城下。大梁乃金國皇帝所居之地,可是駐兵不多,一見我師迫近,金國自當從潼關急調精兵回師相救。中華的兵法上說:『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百里疾趨,士卒尚且只能趕到十分之一。從潼關到大梁,千里赴援,精兵銳卒,十停中到不了一停,加之人馬疲敝,雖至而弗能戰。我軍以逸待勞,必可大破金兵。金國精銳盡此一役而潰,大梁不攻自下。若是強攻大梁,急切難拔,反易腹背受敵。」……窩闊台與拖雷瞧瞧父王,又瞧瞧郭靖,都是又驚又佩。郭靖心下欽服,尋思:「【我從《武穆遺書》學得用兵的法子】,也不算希奇。大汗不識字不讀書,卻是天生的英明。」

——小說設定中,成吉思汗是天生的頂級軍事家,不但聰明而且有智謀。郭靖呢?郭靖不是天生的軍事家,但在此刻跟成吉思汗有相同的水平,他靠的就是武穆遺書。也就是說武穆遺書可以讓一個人變成頂級軍事家。不光是郭靖,張無忌也因為獲得武穆遺書而瞬間成為軍事家:

張無忌回入室中,【徬徨無策】,隨手取出趙敏昨晚取來的那兩束紙片,看了幾頁「九陰真經」,又再【翻閱「武穆遺書】」,披覽了幾章,無意中看到「兵困牛頭山」五個小字,心中一動,仔細看下去,卻是岳飛敘述當年如何為金兵大軍包圍、如何從間道脫困、如何突出奇兵、如何內外夾攻而大獲全勝,種種方略,記敘詳明。張無忌拍案大叫:「天助我也!」掩住兵書,靜靜思索,這少室山上的情勢,雖與岳飛當年被困牛頭山時的情景大不相同,【然用其遺意,未始不能出奇制勝。他越想越是欽服,暗想岳武穆果是天縱奇才,如此險著,常人哪裡想得到】,又想用兵之道便如武功一般,若是未得高人指點,高下巧拙,相去實不可以道里計。他以手指蘸了茶水,在桌上繪畫圖形,雖覺行險,卻未始不能僥倖得逞,心想以寡敵眾,終不能以堂堂正正之陣取勝。當下心意已決,來到大雄寶殿,請空聞方丈召集群雄。……張無忌一一分派,何者埋伏,何者斷後,何者攻堅,何者側擊,俱各詳細安排。【楊逍等見他設計巧妙,而布陣迎敵,又如此井井有條,若有預謀,無不驚訝,卻不知他乃是襲用岳武穆遺法】,只是因地形有異、部屬不同,而略加更改而已。

——張無忌現學現賣,從「徬徨無策」到「設計巧妙井井有條」,全靠武穆遺書。這個速度有點獲得寶物瞬間成長的味道吧?

徐達滿斟了一杯酒,奉給張無忌,說道:「恭賀教主,請盡此杯!」張無忌接過飲了。徐達說道:「屬下平日欽佩教主肝膽照人,武功絕倫,【不料用兵竟亦如此神妙】,實是本教之福,蒼生之幸。」張無忌哈哈大笑,說道:「徐大哥,你不用恭維我了。今日大勝,一來是徐常二位大哥來得神速,二來是靠了岳武穆的遺教。小弟實無半分功勞。」徐達奇道:「怎地是岳武穆的遺教?還盼教主明示。」張無忌從懷中取出一束薄薄的黃紙,正是原來藏於屠龍刀中的《武穆遺書》,翻到「兵困牛頭山」那一節,遞了過去。徐達雙手接過,細細讀了一遍,不禁又驚又佩,嘆道:「【武穆用兵如神,實非後人所及】。若是岳武穆今日尚在世間,率領中原豪傑,何愁不把韃子逐回漠北。」說著恭恭敬敬將遺書交回。

——張無忌運氣好,有徐達常遇春的救援。但擅長用兵的徐達也得佩服武穆遺書上的方法,「實非後人所及」就是對這本書最高評價。

徐達汗流浹背,不敢再辭,說道:「屬下謹遵教主令旨。」將《武穆遺書》供在桌上,對著恭恭敬敬的磕了四個頭,又拜謝張無忌贈書之德。【此後徐達果然用兵如神】,連敗元軍,最後統兵北伐,直將蒙古人趕至塞外,威震漠北,建立一代功業。

——小說中,徐達用兵如神,也是武穆遺書的功勞。這是寶物換了持有者,新持有者徐達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了。

所以說,武穆遺書在小說里是一個寶物,誰拿到就能成為天下第一流的軍事家。明白這一點,我們就能知道,這東西誰拿到都有用,越有權力的人拿到越有用,也難怪當年完顏洪烈要帶人拚命搶奪武穆遺書了。這樣的東西,能輕易流傳嗎?彷彿九陰真經的道理一樣,誤傳匪類怎麼辦?

題目中說「如果說怕蒙古人看了,那真是多慮了。首先文字不通」——成吉思汗時代,軍中也有懂漢語的,更不要提元朝統治者中難道沒有認識漢字的?「其次蒙古人未必重視。當年完顏洪烈重視武穆遺書是因為金國見識過岳飛的能耐,蒙古卻並不認識岳飛,怎麼可能重視他的兵法」——蒙古人沒見過岳飛,但見過郭靖啊!

成吉思汗問郭靖道:「你平日行事極為遲鈍,何以用兵卻又如此機敏?」【郭靖當下將熟讀《武穆遺書》之事說了】。成吉思汗問起岳飛的故事,郭靖將岳飛如何在朱仙鎮大破金兵、金兵如何稱他為「岳爺爺」、如何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等語一一述說。成吉思汗不語,背著手在帳中走來走去,嘆道:「【恨不早生百年,與這位英雄交一交手】。今日世間,能有誰是我敵手?」言下竟是大有寂寞之意。

拖雷心裡微驚,暗想:「【此人用兵如神,我實非他的敵手】,何況我與他恩若骨肉,豈能傷了結義之情?」一時躊躇難決。

一名萬夫長引著鄂爾多來到忽必烈跟前,稟報原由。鄂爾多述說當年跟隨郭靖西征,【金刀駙馬如何用兵如神】,如何克敵制勝,說得有聲有色。忽必烈臉色一沉,喝道:「拿下去砍了!」

——上至成吉思汗,下至拖雷忽必烈,都知道郭靖,也很可能知道有個「武穆遺書」。就算不知道武穆遺書,郭靖的厲害可是蒙古人最清楚的,襄陽多年攻不下來,最後連大汗蒙哥也死在襄陽城外,他們對郭靖的用兵如神能沒有深刻的印象?這跟當初金人對岳飛的印象是一樣的。所以,如果武穆遺書由郭靖手裡流傳出去,那麼蒙古人不會不重視的。之所以當年完顏洪烈能搶奪武穆遺書而蒙古人沒有搶奪,那只是因為武穆遺書落到了他們惹不起的人手裡,而不是擺在那裡等人搶奪的珍寶了。這就彷彿是九陰真經到了王重陽手裡,他不死誰敢去搶?但王重陽也不能隨意複印散發九陰真經啊,不然落到壞人手裡就糟了。

黃蓉不傻,她最清楚武穆遺書對一個人軍事能力的提高是多麼顯著。她也親眼看到過完顏洪烈他們是多麼處心積慮地搶奪武穆遺書。所以,這東西她不能隨便散發,更不能讓元朝統治者得到。她這才弄出了屠龍刀倚天劍,交給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很顯然,她是希望後人保存這個寶物,等到有合適的人選時拿出來交給他,讓這個合適的人帶領大家推翻元朝統治。

廣開民智?廣開民智靠的是教育,哪能用頂級的軍事秘密廣開民智?那種方法開民智,民智沒開了,敵人早都學會了。武穆遺書這樣的好寶物,複印了,既能讓一個普通老百姓變成軍事家,也能讓擁兵百萬的殘暴統治者變成軍事家,到那時,前者有什麼意義?你孤身一人光懂兵法有用嗎?是利大還是弊大?不言而喻了吧。


樓主完全沒搞明白為什麼郭靖對付不了蒙古……

神探狄仁傑4裡面有一段很經典的台詞

王孝傑搖搖頭:「不瞞大帥,閣部整天讓我們防守。豈不知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龜縮在城裡,讓我們怎麼防,防了東邊?突勒人偷襲西邊,防了南邊,突勒人又從北面來了……」

說白了,這才是郭靖早晚會完蛋的原因,他一直在被動防守,【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兵法最大的精髓在於,那就是蒙古一直掌握著戰爭的主動權,蒙古是進攻方,而郭靖是防守方,蒙古隨時可以不打,隨時也可以繼續打,這就帶來一個很可怕的問題,就是這場戰爭,蒙古完全佔據著主動

而同時,南宋的屏障只有襄陽,只要襄陽一破,南宋在無險可守

武穆遺書厲害嗎?當然厲害,可是樓主聽過一句話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郭靖能夠把朮赤兄弟的矛盾解決,是因為什麼?因為他手上有成吉思汗給他的軍隊,郭靖有一萬兵馬

而郭靖在襄陽有多少資源?

襄陽城中除了精兵數萬,尚有數十萬百姓,人人知道此城一破,無人得以倖存,因此丁壯之夫固奮起執戈守城,便婦孺老弱,也擔土遞石,共抗強敵。一時城內城外殺聲震動天地,空中羽箭來去,有似飛蝗。

襄陽只有幾萬軍隊,就算八萬人

這一仗蒙古兵損折了四萬餘,襄陽守軍也死傷二萬二三千人,自蒙古興兵南侵以來,以此仗最為慘烈。

光這一戰,襄陽就死傷了二萬多人,蒙古雖然損失了四萬多人,但是蒙古帝國龐大,輸的起,四萬人損失了,他們還可以集結更多的兵源,但郭靖不行

蒙古大軍兵糧雲集,襄陽城局面緊急。臨安大宋朝廷由奸臣丁大全當國,主昏臣奸,對此竟不當作一回事。襄陽告急的文書雖雪片價飛來,但朝廷中君臣相互言道:「蒙古韃子攻襄陽數多年不下,這一次也必鎩羽而歸。襄陽城是韃子的剋星,慣例如此,豈有他哉?吾輩盡可高枕無憂,何必庸人自擾?」

南宋是不會給郭靖增兵的,所以郭靖越打越弱,這是一場沒有獲勝希望的戰爭,因為蒙古強大,君王英明,南宋卻是主昏臣奸,郭靖沒有外援,所依靠的不過是襄陽本土的地方軍和丐幫,但是這和龐大的蒙古帝國比,又豈能抗衡?

然後,張無忌在少室山,仗著幾千武林人士,用武穆遺書的法子,有過這段描寫

《武穆遺書》上所傳戰法雖佳,但即學即用,終究難以運用精妙,立奏奇功。且古今情勢有變,元軍已遠較當年金兵健銳,若不是徐達、常遇春及時趕到,少林寺固劫數難逃,而困入谷中的第一個元軍萬人隊,也終於會給友軍救出。

【古今情勢有變,元軍已遠較當年金兵健銳】

這很重要,岳飛破金,距離成吉思汗崛起已經百年,成吉思汗的軍隊其實已經勝過當年的金兵,而且成吉思汗,忽必烈也都是用兵高手,可以說就算是岳飛復生,也未必能勝得過成吉思汗或者忽必烈

而書里解釋了,其實明教是打不過元朝的,但問題是

  彭瑩玉道:「韓兄弟有所不知。韃子皇帝任用番僧,朝政紊亂,又命賈魯開掘黃河,勞民傷財,弄得天怒人怨。咱們近年來打得韃子落花流水,你道咱們這些烏合之眾,當真打得過縱橫天下的蒙古精兵么?只因這糊塗皇帝不用好官。汝陽王善能用兵,韃子皇帝偏生處處防他,事事掣肘,生怕他立功太大,搶了他的皇位,因此不斷削減他兵權。朝中大將互相敵對,朝廷也不來解和,反而從中挑撥,盡派些只會吹牛拍馬的酒囊飯袋來領兵。蒙古兵再會打仗,也給這些混蛋將軍害死了,只能打一仗,敗一仗。這韃子皇帝,可不是咱們的大幫手么?」這番話只聽得張無忌連連點頭稱是。

  彭瑩玉又道:「咱們如殺了韃子皇帝,皇太子接位,瞧那皇太子的模樣,倒是個厲害角色,就算新皇帝也是昏君,總比他的糊塗老子好些。倘若他起用一批能征慣戰的宿將來打咱們,那就糟了。」張無忌道:「幸得大師及時提醒,否則今日我們若然魯莽,只怕就壞了大事。」韓林兒連打自己嘴巴,罵道:「該死,該死!瞧你這小子以後還敢亂出糊塗主意么?」登時把張無忌、周芷若、彭瑩玉惹得都笑了。

可以說,能夠在百年後擊敗蒙古的,不是明教,不是郭靖黃蓉,也不是武穆遺書,而是蒙古自己,蒙古皇帝昏庸,【任用番僧,朝政紊亂,又命賈魯開掘黃河,勞民傷財,弄得天怒人怨】,還陷害忠良,【汝陽王善能用兵,韃子皇帝偏生處處防他,事事掣肘,生怕他立功太大,搶了他的皇位,因此不斷削減他兵權。】

如果不是這樣的,如果此時的蒙古皇帝還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就明教那幫烏合之眾,就算得到武穆遺書,豈能對付元朝?

因此,武穆遺書並不一定能夠擊敗元朝,他畢竟只是一本兵書,他可以在將來蒙古人衰落的時候,對抗元的軍隊有幫助,但並不是一本兵書就能打贏,主要是看團隊

比如,武穆遺書的作者岳飛,厲害吧?可惜攤上個昏君團隊,最後不也含恨風波亭嗎?

郭靖學了武穆遺書,有那麼多高手支持,振臂一呼,整個武林群起而助,但是大宋團隊實在太過於腦殘,最後也不過是帶著妻子兒子死在襄陽

而徐達之能自然大不如岳飛,但是攤上朱元璋 張無忌這樣的好團隊 自然無往而不利

因此,樓主誇大了武穆遺書的作用 打仗需要的是團隊合作 需要的是金錢 武器 兵馬等一切的綜合因素 武穆遺書縱然厲害 可是也只是一本書 遇上不同的朝廷團隊作用不同 遇上南宋君臣那樣的 別說一本小小的兵書 就是張良復生 韓信再世 諸葛孔明親自來,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題主這個問題體現了一個常見情況:喜歡《射鵰英雄傳》的人很多,但大多數人看這本書的時候根本不用心。

蒙古人怎麼會不知道《武穆遺書》的厲害?當年郭靖就是用《武穆遺書》來訓練手下蒙古兵,培養出一支蒙古頂級軍隊的

郭靖在用《武穆遺書》練兵前,根本就不會帶兵:

此時郭靖武功大進,但說到行軍打仗,卻毫不通曉,只得向義兄拖雷以及哲別、速不台、博爾忽等大將請教。但他資質本不聰明,戰陣之事又變化多端,一時三刻之間哪能學會?眼見眾大將點兵備糧,選馬揀械,人人忙碌。十五萬大軍西征,遠涉苦寒不毛之地,這番籌劃的功夫卻也非同小可。此等事務他全不通曉,只得吩咐手下十名千夫長分頭辦理。哲別與拖雷二人又時時提示指點。

  過得月余,越想越不妥,自知拙於用智使計,攻打敵軍百萬之師,降龍十八掌與《九陰真經》可全用不上,只要一個號令不善,立時敗軍覆師,不但損折成吉思汗威名,且枉自送了這一萬人的性命。

於是他開始用武穆遺書訓練蒙古軍隊

他晚上研讀兵書,日間就依書上之法操練士卒。蒙古騎兵素習野戰,不慣這等列陣為戰之法,但主帥有令,不敢違背,只得依法操練。又過月余,成吉思汗兵糧俱備,而郭靖所統的萬人隊,也已將天復、地載、風揚、雲垂、龍飛、虎翼、鳥翔、蛇蟠八個陣勢演習純熟。這八陣原為諸葛亮依據古法而創,傳到岳飛手裡,又加多了若干變化。

——《射鵰英雄傳》

然後這隻由《武穆遺書》練出來的軍隊有多牛呢?對抗蒙古原先最精銳的兩軍毫無問題並且最終獲勝:

察合台這時已看清楚是郭靖旗號,高聲怒罵:「我早知賊南蠻不是好人。」下令向郭靖軍衝殺。但那虎翼陣變化精微,兩翼威力極盛,乃當年韓信在垓下大破項羽時所創。兵法云:「十則圍之。」本來須有十倍兵力,方能包圍敵軍,但此陣極盡變幻,竟能以少圍多

朮赤見郭靖揮軍擊潰了察合台,不由得又驚又喜,正要上前敘話,突聽號角聲響,郭靖前隊變後隊,後隊變前隊,四下里圍了上來。朮赤久經陣戰,但見了這等陣仗,也驚疑不已,忙喝令拒戰,卻見郭靖的萬人隊分作十二小隊,不向前沖,反向後卻。朮赤更是奇怪,哪知道這十二隊分為大黑子、破敵丑、左突寅、青蛇卯、摧凶辰、前沖已、大赤午、先鋒未、右擊申、白雲酉、決勝戌、後衛亥,按著十二時辰,奇正互變,賓士來去。十二隊陣法倒轉,或右軍左沖,或左軍右擊,一番衝擊,朮赤軍立時散亂。不到一頓飯工夫,朮赤也軍潰受擒

郭靖第一次帶兵,訓練方法就十分奇特,並且練出來的軍隊能戰勝原本兩位王子的精兵,難道不會引人好奇嗎?稍微打聽一下,知道郭靖手中有一本《武穆遺書》並不困難。

有一天當成吉思汗問起郭靖為什麼帶兵這麼厲害的時候,郭靖也如實回答了:

成吉思汗問郭靖道:「你平日行事極為遲鈍,何以用兵卻又如此機敏?」郭靖將熟讀《破金要訣》之事說了。成吉思汗問起岳飛的故事,郭靖將岳飛如何在朱仙鎮大破金兵、金兵如何稱他為「岳爺爺」、如何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等語一一述說。成吉思汗不語,背著手在帳中走來走去,嘆道:「恨不早生百年,與這位英雄交一交手。今日世間,能有誰是我敵手?」言下竟大有寂寞之意。

——《射鵰英雄傳》

在蒙古,郭靖帶兵厲害已經是眾人皆知的事了,郭靖也沒有刻意隱瞞他用《武穆遺書》訓練蒙古士兵的事情,所以哪有蒙古人就不知道《武穆遺書》的道理呢?

一旦郭靖黃蓉把《武穆遺書》大肆印發,最感興趣的肯定是當年受過實際好處的蒙古人。畢竟這是一本能以少勝多,讓原本不會帶兵的少年變成能挽救蒙古命運的神將的神奇兵書。所以這本兵書是絕對不能大規模複製的。


文字不通?未必重視?不認識岳飛?

文字不通不能有翻譯啊?為蒙古人幹活的漢人少了?南宋都是漢族降將滅的。

你怎麼知道未必重視?你當蒙古人傻啊?最多也就是手下敗將的兵法不值一提。那看看總行吧?存起來吃灰總行吧?萬一哪天看到有人用這套兵法了拿出來翻翻總行吧?

不認識岳飛?蒙古人就算不看歷史他們也會聽故事的好嗎。再說了,人家修了宋史。

這問題提的,竟然還有人認真回答。


對於那位答主的話,我只想起了「面非面」這個主題。。。

這個問題吧,其實是地主階級或者說讀書人的共識,能壟斷的絕對不會放開。

唐朝國公李靖,甚至還舉報過侯君集,說他想學全自己的兵法是想要造反。

他們死之前還是宋朝的天下,南宋連岳飛都風波亭了,更何況一部書。

沒有威脅的死人是可以追封的,活著的岳爺爺只能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