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木*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時有眾多比丘集於講堂 作如是論。

諸尊。如世尊說波羅延低舍彌德勒所問

若知二邊者 於中永無著

說名大丈夫 不顧於五欲

無有煩惱鎖 超出縫紩憂

諸尊。此有何義。云何邊。云何二邊。云何為中。云何為縫紩。

云何思。以智知。以了了。智所知 了所了。作苦邊 脫於苦。

有一答言。

六內入處是一邊。六外入處是二邊。受是其中。愛為縫紩

習於受者。得彼彼因。身漸轉 增長 出生

於此即法。以智知 以了了。智所知 了所了。作苦邊 脫於苦

復有說言。

過去世是一邊。未來世是二邊。現在世名為中。愛為縫紩

習近此愛。彼彼所因。身漸觸 增長 出生。乃至脫苦

復有說言。

樂受者是一邊。苦受者是二邊。不苦不樂是其中。愛為縫紩

習近此愛。彼彼所得。自身漸觸。增長 出生。乃至作苦

復有說言。

有者是一邊。集是二邊。受是其中。愛為縫紩

如是廣說。乃至脫苦

復有說言。

身者是一邊。身集是二邊。愛為縫紩

如是廣說。乃至脫苦

復有說言。

我等一切所說不同。所謂向來種種異說。要不望知。云何世尊。有餘之說。波羅延低舍彌德勒所問經。我等應往具問世尊。如世尊所說 我等奉持。

爾時眾多比丘詣世尊所。稽首禮足 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向諸比丘集於講堂。作如是言。於世尊所說波羅延低舍彌德勒所問經。所謂二邊。乃至脫苦。有人說言。內六入處是說一邊。外六入處是說二邊。受是其中。愛為縫紩。

如前廣說。悉不決定。

今日故來請問世尊。具問斯義。我等所說 誰得其義。

佛告諸比丘。

汝等所說 皆是善說。我今當為汝等說有餘經。我為波羅延低舍彌德勒。有餘經說。謂

觸是一邊。觸集是二邊。受是其中。愛為縫紩

習近愛已。彼彼所得。身緣觸 增長 出生

於此法。以智知 以了了。智所知 了所了。作苦邊 脫於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來所悟中道,為八正道。

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出家人應避兩邊:

1·沉緬於色、聲享受,此為卑賤,低下,庸俗,無益。

2·執迷於自我折磨,此為痛苦,荒唐無益。拋棄此兩個極端,如來了悟中道,增長知見,趨向安樂,智能,菩提和涅槃。


兩邊不落,中間也無。一法不立。


謝邀 總算還有個問到點上的 中道就是道,連接內外得橋樑,是門 是鑰匙 。


出自龍樹菩薩的《中論》也叫「八不中道」,對於緣起諸法說「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破除一切邪見,顯示佛法真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