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愛她的才,還是她這個人呢?為什麼她的影響力如此深遠?即使在百年之後她依然是炙手可熱的作家


「生活是一匹華美的袍,爬滿了蚤。」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麼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牀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光看這些話,即使不看她的書,我就已經覺得她秒殺一大部分作家了。

她的文風優雅華麗而淡漠,她講故事有娓娓道來的沉穩,有看透世事的淡薄,有旁若無人的膽大,也有一筆帶過的痛楚,不近人情的嘲諷。

用蔣方舟的話說就是:「不像你誠實得近乎殘忍,幾乎漫不經心地橫刀對自己剖腹,露出慘淡與不堪來。」

當讀了一些她的文章後,會更加喜歡她。

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領略。我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兵吹bagpipe,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喫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 出手摘樹頂的綠葉。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嚙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天才夢》

有些人說張愛玲是天才。還有人說,天才就是能將自己未經歷過的事情寫的入骨三分。像是張愛玲筆下的《花凋》——少女川嫦被極盡排擠和拋棄,得出感悟「笑,全世界與你同笑;哭,你便獨自哭。」或者是涉及父女之禁忌的愛的許小寒:「一個女孩子把對方沒有拿穩之前,絕對不能承認自己愛戀著對方,萬一事情崩了,徒然自己貶了千金身價。

甚至在她寫下最有名的《傾城之戀》時,她還未和胡蘭成談戀愛,卻已明白愛情之間的掙扎與寄人籬下的悲哀等等情感。刻骨的描寫真實人性是張愛玲最尖利的一把刀。像是範柳原愛白流蘇,但不代表他會為了她改變自己所有的習慣。白流蘇愛範柳原,這愛卻也是在基於他能保障自己生活的基礎上。

她的優雅和文字功底,可以體現在她描寫性上。

獸在幽暗的巖洞裏的一線黃泉就飲,

汩汩的用舌頭捲起來。她是洞口倒掛的蝙蝠,深山裡藏匿的遺民,

被侵犯了,被發現了,無助,無告的,有隻動物在小口小口的啜著她的核心。

今天無論如何要搞好它。他不斷的吻她。讓她放心。

越發荒唐可笑了,一隻黃泥罈子有節奏的撞擊。……泥罈子機械性的一下一下撞上來,沒完。綁在刑具上把她往兩邊拉,兩邊有人很耐心的死命拖拉著,想硬把一個人活活扯成兩半。還在撞,還在拉,沒完。突然一口氣往上堵著,她差點嘔吐出來。

送上我最喜歡的《連環套》,寒假回家了一定要再刷一遍張的書。讀她的書,就是在讀人生。

照片這種東西不過是生命的碎殼,紛紛的歲月已過去,瓜子仁一粒粒嚥了下去,滋味各人知道,留給大家看的唯有那狼藉的黑白的瓜子殼。

遺憾的是,我出生的時候她已經去世了。沒能趕上在她活著的年代親耳聽聞她的任何消息。我無法說我喜歡她這個人,但我喜歡她始終存活著的人生態度。她敢於說真話,敢於剖析情感和男人女人。這兩點,已足夠她流芳千古。


我是張愛玲的書迷,就喜歡她的文風,有共鳴,有時也佩服她能寫出一些讓我覺得震撼卻一針見血的內容,而且她的作品以短篇為主,我看起來更有慾望。

可能是個人喜好問題,我受不了郭敬明、安意如之類的作家的作品。曾經也試著看過,但確實不喜歡。以前還懷疑是不是自己太陰暗了,為什麼年輕人喜歡看的我卻覺得幼稚、矯情、無病呻吟。


在我的讀書號「深夜書桌」,我很認真地寫了張愛玲系列的書評。

為什麼我喜歡讀張愛玲呢?

第一個原因,她可以喚起我的閱讀欲和寫作欲。

我愛不愛讀書,愛不愛寫作?當然愛的,但我也會倦。讀什麼都讀不進去,寫什麼都寫不出來的時候,我會讀張愛玲。

她的文章,無論什麼情況下,我都能讀得進去。她的作品就像刺繡精美繁複的衣服,每一個細部都經得起你拿著放大鏡去反覆欣賞和觸摸。

每隔兩三句話,我就會被她的才氣征服一次,白話文字的美、文學的美,在她這裡達到巔峯。

而寫作和閱讀是密切相關的。

我有一個心得,如果一段時間一直看實用類和理論類的書籍,文筆就會變得乾枯。

實用類和理論類的書籍有什麼特點呢,就是文筆都不怎麼樣,作者只注重邏輯,條分縷析,不注重文采。

這樣的書看久了之後,寫東西文筆就會變得很乾枯,沒有靈氣。表達什麼意思,都不生動,不有趣,不性感。

閱讀和寫作的這種關係,很像食物和人的狀態,喫不同的東西會有不同的狀態,多喫蛋奶魚肉、蔬菜水果,人就會精力旺盛,光喫泡麵漢堡,人就會上火、精力也不好。

文筆乾枯、文字失去靈氣怎麼辦呢?去有靈氣的作家那裡吸一口靈氣。不需要借用她的任何字句,只需要她把你引入那種感受力敏銳的狀態。

植物如果長期沒澆水,就會枯死,張愛玲就是我找到的活水。

第二個原因,我總是對人情、人心、人性,有著不可遏制的、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張愛玲對人情世故的體察非常深刻,可謂洞若觀火。

也因此她的文字是那種經得起每隔幾年,不斷重讀的文章。

有些書,有些文章,你一旦跨過一個成長階段,再回頭看,就會覺得它們非常膚淺幼稚,不堪入目。

但是張愛玲的心足夠老,足夠成熟,足夠通透,她就算是二十幾歲寫的東西,也老成得像個活了一輩子的老婦人。

說說我讀書的順序吧:

有時候是隨遇而安,抓到什麼讀到什麼;有時候會圍繞某個主題,捉一個滿漢全席的書單,一探究竟;有時候也會逮著一個喜歡的作家讀,讀全、讀深、讀認真,別只揀知名度高的讀,不知名的作品也讀,讀到內行的程度。

各有各的樂趣呀!

附上兩篇我的張愛玲系列:

書名:《紅玫瑰與白玫瑰》,讀書文章:

《紅玫瑰與白玫瑰》:戀愛商高的女生和戀愛商低的女生,區別到底在哪裡??

mp.weixin.qq.com圖標《紅玫瑰與白玫瑰》:妻子出軌醜陋的裁縫,佟振保為什麼不拆穿也不離婚??

mp.weixin.qq.com圖標

-END-

文章首發於個人公眾號:李小墨的日記,分享成長方法論和生活思考,為了堅持日更,想了個狠招,斷更一天就罰自己發500塊紅包給大家,歡迎關注。


因為很多人也不能跟自己喜歡的人走到最後啊。結局都是一樣的。看她的書,方知人生百態,悲歡離合,都是定數。就不會覺得有那麼可惜。痛苦會減少幾分,我自個是這樣。


鏡像問題: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張愛玲https://www.zhihu.com/answer/385886790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