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

一,公平有效的流量分發演算法。簡單說就是怎麼推薦給你想看的,還不惹你煩。再牛一點,可以推薦給你一些你需要的。但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需要。懂皇大概最怕的是這個,都不需要生產內容,給反對懂皇的內容加點推薦量就好了。

二,網路效應,朋友們都在上面。這個在小視頻領域裡不明顯。換個說法就是用的人多,你發個作品,會讓你有牽掛。過一會看一下有沒有人點贊。

三,創作者利益。吸引優質創作者,持續生產內容,就要有利益支持。光點贊是不行的。

其實最核心的還是演算法。快速出一個類似的是可能的。基於人工智慧的推薦演算法,卻不一定類似了。

所以說,類似的平臺一定會出現。能不能做的一樣好。當初培育這個市場的數據,已經不能再重現了。如果是TikTok公司自己出一個新的,依然會有競爭力。

張老闆做好最壞的打算,肯定還有後手的。估計不能直接說吧,你只是說說,沒有真封殺,一切可談。真封殺了,那就沒必要談了,那纔是敵對的時候。

看懂王繼續作死吧。張老闆總不能發聲威脅吧。畢竟還要全球發展呢。都不待見了怎辦?


會,但是隻有在中美這種有頂尖技術,有廣袤市場的大國裏,纔有可能發展到類似Tik Tok的程度。

先說段視頻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用戶層,操作簡單,用戶學習成本低。低至五歲小孩,高至60老漢,都會用;普通打工社畜,專業視頻網紅,都能創作,即時上傳。

於是受眾廣,人人都會用。

軟體層,優秀的演算法和運營,精準捕捉用戶心理,緊抓輿論熱點。精準引流,推送。

於是讓用戶沉迷其中,欲罷不能。

Tik Tok就是一款看著簡單,實際非常有技術含量的產品。

再說為什麼只在中美有可能。

先說一個概念——回報遞增。隨著網路用戶的增多,網路的價值在迅速膨脹,而這種價值的極速膨脹又吸引來更多的用戶,產生了複合性的效果。

在網路世界中,有一條自我增強的虛擬網路。新加入的成員會提升網路本身的價值,而網路自身價值,升高又反過來吸引更多的成員,從而形成了一條優勢的螺旋線。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這也是為什麼川普這麼忌憚Tik Tok的發展,等再過兩年,Tik Tok成了美國年輕人的「基礎設施」,類似推特和臉書的級別,再想動它,美帝人民自己就不答應了。

如果Tik Tok突然不存在,前期肯定有一大批類似的產品出現,但由於回報遞增效應,只有用戶多,技術硬的產品才能生存下來。前期資本用錢砸出巨量用戶,構築行業壁壘,後期技術跟上,運營跟上,不斷升級優化。很常見的互聯網套路。但那哪些市場符合這些「簡單」的要求呢,只有中美。


你要知道,這個世界確定不是產物,永遠缺的是承載的生產體系。如果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他的佈局,戰略,模式符合tik tok的生存環境,那麼再加上資本的推動,能夠很快的再造出一個這樣的平臺。


核心競爭力是用戶數據,演算法這個東西都是喂出來的,再怎麼優化提升,也是有限的。你說有門檻?有嗎,github上開源的數不勝數,缺的就是已經分類清洗好的用戶數據,給任何一個公司這麼多用戶數據,也不會比tiktok差多少…就算tiktok存在,現在市場上可替代的也非常多,缺他一個不缺,少他一個不少。tiktok真的沒你想像的那麼厲害,他不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可替代性又非常強,他必須持續吸引用戶,讓用戶花更多的時間在他的身上,他纔有更多的盈利,因此tiktok未來發展很難達到bat那一級別


這個。不可一概而論。

短視頻主要是適應了互聯網時代碎片化消費內容的需求,以及滿足了技術賦權下人們的表達慾望。與此同時,視頻語言又比圖文更具衝擊力,且門檻更低。

你看主流媒體紛紛推出新聞短視頻平臺,節目就知道了。為的就是適應人們的消費習慣,提高傳播力,引導力。短視頻作為營銷工具也是如此。

但Tik Tok 的核心競爭力其實是演算法推薦。這和整個頭條系的邏輯都是一樣的。可以讓人們不知不覺陷入進去。平臺賺取用戶時間,獲取流量,進而實現二次售賣。完成「賺錢」目的。

至於會不會馬上出現類似平臺,現在不是已經有了嗎?只不過一個產品的成功還是要靠天時地利人和等綜合因素影響的。能否達到Tik Tok的影響力可能還需要時間檢驗。


tiktok不在了,第二家類似的平臺不會那麼快出現,畢竟如果能出現的話,早就出現了


短視頻平臺核心的競爭力就是優質內容,只有擁有優質創作者資源纔有源源不斷的優質內容,這也將成為未來短視頻平臺的主要戰場。

此外忠實用戶數量,創作產品變現率都是短視頻平臺重要競爭力。

能替代tictok的APP太多了,分分鐘就會產生一個新大佬。

國內不說,看看國外,臉書公司發布了一個名為Lasso的應用軟體,用戶可以用它來製作有趣的短視頻。臉書推出該應用軟體的目的是為了與TikTok(抖音國際版)競爭。


核心競爭力在於它的「平易近人」。連貓貓狗狗都能看懂的東西,也就是說不需要觀眾有智力,不需要閱讀,不需要專註、理解和思考,沒有門檻,甚至時間門檻都沒有(半分鐘的東西,但往往可能會把的全部空閑時間都搭進去)。

有眼睛、有耳朵、智力比狗強(甚至沒有狗強),即可成為觀眾。


位元組跳動旗下的新聞類今日頭條和短視頻類抖音的核心競爭力是做到了千人千面,根據大數據分析每個網民的使用習慣與愛好,推薦一系列資訊,讓每個網民受到不一樣的信息,加長在平臺的停留時常,產生對平臺的依賴性。

傳統的網路資訊做的都是千篇一律,是主導者統一的編排,並沒有根據不同的使用者而有所不同,比如裡面並沒有編排你喜歡的某種資訊,久而久之可能產生厭倦。

如果TIK TOK不存在了,這類平臺的技術應該不是問題,各大互聯網廠商建個TIK TOK類似平臺,估計幾天到半個月就能建好,關鍵是營銷推廣,讓網民短時間能接受並喜歡使用這個平臺卻是一個較困難的事情。殊不知騰訊坐擁流量王國,也建了個微視,給流量,給資源卻是扶不起來的爛泥。TIK TOK今年的火爆也有部分原因得益國外疫情的大爆發,大量民眾長期居留家中,需要一個能打發無聊時間的工具,而TIK TOK能提供搞笑娛樂,還能發段子當網紅……拋開疫情的影響,TIK TOK也許發展並不如現在這麼快。


微視罵罵咧咧地出去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