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討論過,很想知道知友們會怎麼說。


入鄉隨俗


打一個不怎麼恰當的比方,這就相當於一個國家處於並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仍將處於國際收支赤字且還是貿易保護主義的狀態,現在竟然開始考慮如何能夠在自由貿易下維持貿易順差。恕我直言,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連向世界開放文化市場都遮遮掩掩,還何談對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輸出?我們自己顯露出的信心都脆弱不堪,他人對我們的信心從何而來?

想不經過一個社會對一種新文化的考驗,靠虛無的勸說推廣所謂文化,純屬天方夜譚。文化的優勝,從來都不是靠什麼勸服,就像你去「勸服」一個不懂印象派繪畫藝術的人欣賞畢加索,很荒唐,可能比這更荒唐的是你自己都不太欣賞得來。

要讓一種文化在一個地區立足、發展、昌盛,靠的是許多個個體對這種文化的偏好和共鳴。人就是這樣,合自己心意的、給自己帶來好處的就喜歡,反之則排斥。想要對外輸出,首先自己必須表現出足夠的自信與其他的文化交流碰撞,甚至對立,其次就要好好琢磨自己的文化與被傳播者的共鳴點在何處,吸引力在何處,尋求循序漸進的融入、改變、壯大。

而空喊口號則是無能和心虛的表現,不願意向內審視,喊得越大聲、越強調就越是如此。


意識形態是不可以「勸服」的方式改寫的,當西方意識到中國在嘗試「說服」的時候,這個「說服」就已經失效了。

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一次成功的偷竊一定是不為人知的。

同理,改寫也只能是潛移默化地改寫,短期內我看不到任何希望。

中國面對的,是娛樂業和大眾文化被西方分割完畢的世界,是美國的普世價值體系已經安營紮寨的階段。

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美國用西部片這種電影類型和感恩節抹掉屠殺印第安人的歷史;英法用貴族敘事來掩蓋殘暴的殖民史。

1947-1991的冷戰是一場意識形態戰爭,美國是打贏了冷戰的,從那時候開始,它就獲得了冷戰史的書寫權,也就佔領了意識形態高地。

至今仍未被動搖。

當戰狼2和哪吒在海外無人問津的時候,你大概就能意識到改寫的難度了。

在我看來,如果非要在短期內改寫,可能需要新一輪爆髮式的媒介革命,並且成功地在新的大眾文化中建立新的歷史敘述模式。

長期來看,那就只有在新的冷戰格局中爭老大了。


這個月工資收到了嗎?

想勸服西方,讀過幾本西方的書,對你所謂的西方人怎麼想問題的,了解多少呢?

希羅文明是怎麼回事?文藝復興又是怎麼回事?啟蒙運動又是怎麼回事?

連西方人怎麼想問題的都不想瞭解,就想一廂情願用自己的那套「勸服西方」?

誰給你的底氣?你以為自己是誰?

文明是拿世紀做基本尺度的,不是拿某次事件作為基本尺度的。一分錢一分貨,沒有彎道超車一說。

但凡多一碟花生米也不至於醉成這個樣子。


看看我頭像再說,還想傳播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