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以劉邦的聰明才智,做錯誤決定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為了逃命連孩子都能踹下車,怎麼會在國家根基的繼承人這種重大zz問題上犯個人喜好的錯誤呢?如果犯這種低級錯誤,他就不是劉邦了。

我認為他假意要立劉如意只是故布疑陣,放個煙霧彈,根本目的是樹立一個靶子,以便把所有力量都團結到太子身邊,解決他所擔心的太子根基薄弱的問題(這個計劃止於他認為太子羽翼已豐,因為目標已經達成了),同時也讓他最不放心的呂后被迫站到太子的陣營支持太子,而不是成為對立面。而且呂后殺了劉如意,再殺或廢掉劉盈立呂家人的可能性就降低了,畢竟已經殺了一個劉邦的兒子,再這樣幹不光大臣看不下去,她自己都會覺得過分。

所以劉如意很可能就是劉邦故意製造出來的一枚棄子,各種喜愛的表現可能都是演戲,為了保證劉姓江山穩固,他選擇捨棄一個微不足道的兒子。


劉邦從頭到尾都沒有強求要保全戚夫人母子,他自己也知道根本做不到。

始皇作為第一個皇帝,他面臨無數新的棘手問題,這些問題落到同齡人劉邦手裡,劉邦也同樣很絕望,就比方說立嗣這事兒,始皇沒傳給長子扶蘇,傳給了最喜歡的胡亥,結果死後他的兒女大部分被胡亥虐殺,立扶蘇難道還會比這更壞嗎?劉邦就沒有堅持立喜歡的如意,而是傳給了劉盈,最後他還剩倆兒子,顯然劉邦在這個問題上是被迫做出了良性修正。

劉邦除了要解決始皇留下的問題,還有自己的問題要面對,一個就是呂后為代表的外戚問題,他活著的時候各方面勢力對比已經失衡了。呂后作為太子親媽,已經聯合了大部分的功勛人物,此舉名正言順,劉邦奈何不了她,劉邦想立劉如意,蕭何張良為首的功臣立馬站隊劉盈,劉邦歲數大了不想去討伐英布,呂后說讓去,他也只能去,最後受傷感染連醫都不敢醫,就這麼死了,這個情況說實話也挺無奈的,等於是被擠兌死了。

劉邦是拿呂后沒辦法的,即使他能孤注一擲地廢掉呂后母子,戚夫人娘倆也絕討不了好,晉獻公的事情在前,廢大宗立小宗是妥妥的取禍之道。所以這個事兒是個死局,就沒法辦,他總不能跟戚夫人說等我死了帶著孩子到匈奴去吧。

劉邦是個比較窩囊的開國皇帝,他根本沒有始皇那種基礎和操作許可權,很多問題在始皇手裡能被壓制,在劉邦手裡一件解決不好就能要了他老命,所以他只能一邊妥協,約法三章(破壞fz,提倡自治,讓利基層組織),裂土封王(損害主權,換取各方支持),傳位劉盈(向宗法制低頭,跟功臣外戚服軟),一邊爭取,殺異性王(剷除異己,維護主權),白馬之盟(奠定劉氏天下基礎),郡國並行(雙軌制,減小制度慣性,穩定各地局勢),這些事哪一件都是影響深遠的大事,都是同各方激烈博弈的結果,有些事付出的代價要經歷百年來償還,戚夫人母子和這些相比,實在微不足道。


比漢武帝故事,殺呂后,立劉盈。


這個不取決於劉邦,取決於戚夫人,呂雉為了劉邦喫苦耐勞蹲號子,戚夫人天天只會跟劉邦苦,嚷嚷著換太子,即時劉邦沒這想法,呂后也得辦她,不辦她心理不平衡


謝邀

個人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太子問題上不要左右搖擺,一定要確立好名分,不要給戚夫人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的希望和幻想,這樣也就不會出現呂雉因為太子事件對戚夫人必欲除之而後快。這樣一來,戚夫人和劉如意也許能保證小命,如果她能收斂一點的話,漢文帝跟他母親就是很好的例子嘛。

為了徹底斷了戚夫人和劉如意的希望,最好讓劉如意稍年長時就把他打發到封地上去,像代這樣的邊關地區讓他鎮守,戚夫人就不要去了,免得再生事端,再給他派幾個正派得力的老師和助手,一來教他御邊理政,二來監視他和其他一些有野心的人 免得出亂子。

至於有沒有可能立劉如意為太子而廢掉原太子劉盈,我認為不可能,呂雉和其家人已經在朝廷中形成了以太子為首的一幫勢力,樹大根深,劉如意既無這麼強大的根基其母親又缺乏審時度勢之才能,所以即便不考慮其才具,他也斷無可能即位,故這條線就不考慮了。


其實呂雉是劉家江山最好的守護者。所以不能殺。

為啥要保護戚夫人劉如意呢?劉邦也沒時間安排,再給劉邦10年,有可能培植劉如意的一套班子,劉邦沒時間佈局,所以沒可能保護他倆。


讓劉如意老早成趙王,帶著她媽去封地,再下個聖旨,自己死了,葬禮也不許他們回來,十年內劉如意任何理由不許到中央,十年後劉如意長大,成為強勢藩王,呂后也動不了了。

這種操作的問題在於連我都知道,劉邦會不知道?但他沒有這麼做,只能說明他並不在乎他們母子的命


劉如意這個事情是一個系列,惠帝本質還是孩子,被他老孃騙了,他老孃很早就想鏟諸劉興諸呂,劉老三掛了後,呂后跟惠帝講,全國知道你老子的癟三出身,秦國五百年幾十個君王拿到天下,你老子啪就搞定,你老子創業大明星,把人心搞亂了,現在外面全是壞逼,遲早你腦袋砍下來當尿壺,惠帝就尿,然後呂后教他,殺兄弟,立威,收拾人心,惠帝答應,呂后然後去弄戚夫人,惠帝出來嗷兩句,呂后一軟一收,局面縮成鼻孔下吊著大鼻涕狀態,勾引劉如意來,外地劉如意收到信,他周圍一圈顧問哄他,你皇帝哥哥是還在猶豫,趕緊進京和惠帝聯絡感情,扳回來,劉如意來,惠帝待劉如意特別好,養在身邊,呂后特別壞,偷空把劉如意殺了,其實呂后和惠帝早就串好,惠帝上午把劉如意丟給死神,下午開始裝哭,以為這下聰明人會怕他,傻子同情他,呂后是壞蛋,自己成了,但後面事情失去控制,最重要的,一個年輕的還很脆弱的皇帝,殺他親近的兄弟,他請他兄弟住一起,完全不存在背叛的,殺掉了,這孩子腦子有病,底下一大羣掌握權力的人,祕密開會,得出這個結論,惠帝被拋棄,呂后立即收到信號,立即行動,鞏固權力天平向她的傾斜,擴大勝勢,惠帝看到失控,而且應該無法挽回,恍然大悟,然後惠帝開始酗酒,淫樂,作死,殺劉如意是他這輩子最後悔的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