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存在的世界一定是三維。這是我們對自己世界的解釋。也是對自己世界的定義。就像我們定義1+1=2似的,事實上,我們的科學建立在不斷佐證和自證的基礎上


前幾天剛剛和朋友討論了一下這個問題,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關於維度,我們姑且假設每一個器官都給你帶來更多一個維度的信息,比如一個木頭人,當他有了眼睛,他接收到的信息就有了視覺這個維度,當他有了耳朵,他就有了聽覺這個維度。

現在你和一名盲人站在一起,你向他形容今天的天很藍,草很綠,但他看起來很失落,因為他從出生開始就不知道什麼是藍什麼是綠。於是你說,抱歉,我忘記了你的眼前是一片黑暗,但他可能會更加費解,因為他從未見過什麼是白,也無法理解什麼叫黑。就算你告訴他,你現在看到的這一團很暗的顏色就是黑,也無濟於事,因為當他從未感知和接觸視覺這一「維度」,而你在用另一「維度」的方式試圖向他解釋的時候,永遠都不會有結果。

所謂不同維度,本身就有難以逾越的鴻溝,而且高維度並不一定代表「高等」,我覺得維度間的差異,只有左右而不分上下,並不是說高維度就高等,低維度就低劣。

我曾經這樣想過,假設我們生活在二維的世界裡,就像一張紙上的一個個幾何圖形,我是一個正方形,我出門碰見三角形,我跟它打招呼恐怕只能是用我們的一條邊去觸碰對方的一條邊,然後說嗨你好啊。然後大概感受到他的稜角。然而我們永遠無法看到自己和周圍的那些幾何「朋友」究竟是什麼樣的,除非作為正方形的我忽然有一天醒來變成了一個人,然後看到床邊的那張紙,看到紙上的三角形和正方形,我才能知道我曾經在低維度的圖像。

開過一個腦洞,如何實現或者創造出高維度的東西或世界呢?我覺得必須需要一個來自高維度的因素打破維度間的壁壘。就像《桃花源記》一樣,有個人撐船無意走進了桃花源,發現裡面的人「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很像兩個維度之間打破了壁壘,才使兩個不同的世界有了互相影響的可能。

不過為什麼我們閑的蛋疼討論這些問題呢,大概就是因為不斷的探索新的可能,就是我們活著的意義吧,人類最大的悲哀不是在未知領域一次次的跌倒,而是莫過於一句「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完全有可能,很多物理現象也不過是高維世界在低維世界的映射而已。如地球繞日公轉,在高維世界也許是非常直觀的表現形式,而作為低維生物的我們無法去感知和理解。正如圓球滾過平面,對三維世界的我們非常直觀和可以理解,但對二維生物來講,只能感知一個點沿著線在運動。大膽假設,也許我們自身就是高維度生物在三維世界的映射,只不過表現在三維世界的這一部分我們,只能感知和理解三維世界而已。所以你我現在做出的選擇或決定,也許來自於更高維度世界的我們,我們只是以為這些選擇是我們當下在三維世界作出的而已。

你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就是靠你的感官,即使你感受不到的世界有多麼多姿多彩,對不起對你來說也沒關係


想過這個問題。我們長了兩隻眼睛,因此能體察到縱深也就是前後遠近的三個維度立體感覺。如果用一隻眼睛觀看,並持續一個星期(國外有人這麼做過),你就失去了縱深的感覺,你眼前的世界看起來是平面的,只能觀察到上下左右倆維度。如果一隻眼睛的我們長期生存,必會創立二維空間的數學理論並應用於實際。關於空間立體性的視覺理論在《現代物理知識》(1998年度期刊)有數學上的理論證明。

那麼我就想了,如果我們的眼睛能進化到可以變形,比如說我們的視網膜能變形(就象我們體內能變形的巨噬細胞),或具有4個位於不同位置的眼睛,可以包圍一個三維立方體,並觀察它,我們就可以同時看到立方體的6個面,就相當於同時看到了普通空間中三維物體的背後情況,這對我們的大腦思維以及認識事物的方式有著深遠影響——能突破三維觀察方式進入四維觀察方式。

以此類推,我們的現實世界維數不止n維。


常規尺度和大尺度空間來說吧,我們時空有4個維度。小尺度說吧,弦理論說我們的時空是十一維度的,其他七個維度是捲曲起來的,所以常規尺度的人類感受不到。為什麼我們談到高維就一定想著比我們大?其實按照題主的比喻,可能螞蟻是多維的,人類只能感知三維空間。


問題中把空間換成宇宙就對了。按照科普要求,三體給出的模型很合理了。


本來就不是三維,加上物質的運動(時間),就是四維啊。

而且廣義相對論表明時空可以扭曲,就說明了問題,如果只有三維,那時空怎麼可能被扭曲,被扭曲的那一刻就是四維了。


請問題主自己知道自己問題的意思嗎?只是零碎的對一些概念一知半解就強行組合起來?

螞蟻和人類都是立體的,螞蟻只是沒有人類聰明。

螞蟻不是二維生物!!!

螞蟻不是二維生物!!!

螞蟻不是二維生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