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三合」?

常說的三合是指內三合、外三合。

內三合,既「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勁合」。

外三合,即「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

實際上真正的三和應該是「內外相合」。

「氣與力」、「神與形」、「意與勁」三合!

氣與力合;

氣就是呼吸之氣,漢語「力氣」或者「氣力」是聯繫在一起的。

有氣才有力、力氣不可分。人就像是個皮球,裡面是空的,不管你肌肉多麼發達,沒有氣的支撐,就像個漏氣的皮球,是沒有力量產生的。

神與形合;

「神」我們可以理解為「關注」「凝視」。神的表現在眼睛。武術之中,眼神一定是注視著敵人的。

常說「形神兼備」。

我們的眼神,和身體做出來的動作,是否一致。一致了,就是「神與形」相合。

意與勁合;

意就是「你要幹什麼」。

騎自行車和騎三輪車,動作一樣。勁兒不一樣。

抱30斤大米和抱30斤的孩子,力量一樣,勁兒不一樣。

「力」僅僅是一個物理單位。

實際當中表現出來的都是「勁兒」。

目的不同,「勁兒」就不同。


內家拳中所謂的心意氣力就是勁,

只不過因其力量較大,所以有人把它神秘化了

實際都是現代科學能夠解釋的力學原理

具體內容您可以看下面的一個視頻

練功第一要素:找勁

練功夫分為兩個過程:一叫找勁二叫漲功夫,只有把勁找全了才能漲功夫

首先我們練功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勁

例如:我們渾圓樁里的倗勁,對方向我用力,首先你要壓住對方,然後把對方發放出去,你自己本身能承擔對方的力量這就是:倗勁

例如:

形意拳鑽拳的勁,在兩人搭上手之後直接把對方拋出去

如下動圖所示:

形意拳劈拳的勁,在化開對方的力之後將對方拋出去

如下動圖所示:

使一個回摟的勁,能不能把對方摟回來

如下動圖所示:

當你找到了這樣的勁,再練功夫是漲功夫的。

但找勁是需要建立在正確的前提下,如果你練的方向不對,不論是鑽拳還是跺腳發力,劈拳也是跺腳發力並且伴有停頓,不符合古拳譜也就找不到相應的勁力,那永遠也不會功夫的!

如果您對形意拳、太極拳感興趣的話歡迎添加助理微信:xingwuwenhua2(興武文化2的拼音)有9元內家拳體驗課可以學習。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或知乎專欄:武術研究所:形意詠春太極搏擊,技術分析


最近,從網上看到了一則科普知識,它的標題是《為什麼宇宙中的行星全部都是球形的?》,文章簡短但觀點明確的提出了一個結論:重力。重力源於引力,在浩瀚的星際中行星間是存在引力的,且重力來自四面八方,所以「重力將材料拉成最簡單的形狀來處於最穩定的狀態:一個球體」(摘自該文)。我於是忽然受到了啟發,發覺它與武術中「合」的理論是非常吻合的。球,有穩定、封閉的特質。這與「合」字的含義一致,「合」的本意就是閉攏、封閉的意思。內家拳講渾圓一氣,對外求整體發力如濤如浪,體內則是對立統一自相矛盾;對外則像球一樣處處皆是手,哪兒接都能聽 引 順,對內則追求勁力相掙,欲出一拳必然身體各處都協調一致做到全力打擊,但力量卻收放自如,而且勁力變換靈活,這都是因為內在掙力的存在才會做到的,而實現的途徑之一,就是六合。六合,分為內三合和外三合,即:內三合的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的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無論哪一合,目的都在追求整體力,因為只有局部得當才能整體順暢,只有局部緊湊才能整體不散,不散就是專一,專一才能達到擊打的最大效果。從這24個字的結構理解,內三合中,每一合前後之間是起承的關係,如心與意合,是說意無心就如空中樓閣,後面文字都是這個意思。外三合中,每一合前後之間則是前追後,前字的意思扣合於後字的意思,如手與足合,前字的手與後字的足也形成了前追後的關係,況且,所謂足佔七分手佔三,正是體現了下盤的重要性。下面,我僅試圖整理一下我對六和理論的認識。心與意合。《薛顛武學錄》中描述人有「三性」,其中就有「心為勇性」的說法,心的確可以生膽,比如戰場廝殺,心沒有勇氣膽量就是怯敵,心都膽怯了,怎麼能在戰場存活呢?因此,心一橫勇氣生,才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條件,更是意的助推劑。意。即想法、意圖、意識。有想法沒膽量,有賊心沒賊膽,意圖豈不是便成了虛幻泡影很難實現?所以,心如火藥意如彈頭,火藥猛烈而純粹彈頭竄射出去的力道才更大。意與氣合。《岳飛九要論》中指出「氣為血之海」,就是說氣的虧與足和血有很大的關係。比如,人一生起氣來,心跳加快、眼睛瞪著、頭髮感覺都要豎起來了,而且四肢有力,走路也有勁兒了,在我看來是血脈賁張的原因,血液流通迅速,身體各個機能都達到旺盛的頂點,因此氣血活躍,雖然用哪兒哪有力卻只是胡亂用力而缺少意識的控制,此時,就需要意識去給旺盛的氣血以理性的指導,能夠做到既能保持旺盛的氣血,又能夠擁有理性的頭腦能夠合理的利用和控制的地步。氣與力合。如前面所總結,氣血旺盛可生力量,與人較量,力量是根本,如果沒有力量是不能防禦對手進攻的。但如果氣散,那麼力量也就不集中,因此,氣力相合是為了能夠達到氣與力共同形成合抱混成的勢態從一點激發出去的作用。內三合一共12個字卻層層遞進,最後以「力」為結束,很客觀的揭示了力量在人體內的生成過程。但力量可生,如何發出?正如炮彈很猛還需有個更結實並且結構合理的大炮打出去才好。這,就需要外三合的協助。拳分三節,曰:稍、中、根。而且無處不分稍、中、根。外三合同樣12個字,從人身四肢說起,以稍中根為基本思想,同樣節節遞進的對身形標準進行規範。手與足合,手和足都為身體的稍節。《拳經》雲「手腳齊到方為真」,意指足踏出的同時必須手也同時伸出到位,足的踏力與手的力量一齊送出,就好比彈簧門被掀起後的回彈一樣,整力就出來了,拗步的架子也是同樣的道理。手足相合不僅體現在動作上還體現在細節之中,例如,在形態的規矩上要求手心足心都要空,在運動過程中腳趾落地的瞬間須和手指一樣有五指抓地之意等等,這些要求都是在帶領我們能夠正確理解手足相合的道理。肘與膝合,肘膝為中節。中節很有意思,它起到了連接根與稍的作用,因此中節的變化直接影響到根與稍的趨勢,肘和膝在運動中也是要求同出同收的,拗步的架子也是如此,有句話講「稍節領、中節隨、根節催」,看似講力的傳導其實更講勁的運用,在我看來,中節相合實際是為了定架子、定趨勢,同時也是為稍節隨時變化做好充分準備。肩與胯合,肩胯為根節。俗話說「胳膊擰不過大腿」,人體軀幹的力量其實是最大的,那些掰手腕的大力士靠的是局部力,能把腿和手臂運用自如可見根節的力量有多大,但是,單憑肩胯各自的力量那是散力,因此,肩胯相合是從根兒上將力量統一起來,前進則整身前進後退則整身後退,即保持了身體的間架結構又整合了身體力量,在我看來,肩胯合力是銜接內三合的介面。

外三合的規矩如同鎖頭,一節節的將各處大關節鎖扣到位各司其職,形成了發力的間架結構,同時,內三合指導人臨敵精神層面和發力的根源,內外三合相互關聯、相得益彰。當我們再回到本文的第一段時,或許可以理解為什麼行星都是球形的了,那就是無棱無角、受力均衡、外撐內裹、結構相合。

六合理論僅僅24個字,但裡面的內涵和實用方法都可以單獨出一本書了,我的理解僅僅算是冰山一角,希望能激發人的興趣,一起深挖該理論的實用價值。

先簡單說一下內家拳的原理,然後再依據原理解釋提問。

內家拳以周身整體的壓縮旋轉替代肌肉緊張產生下行腳蹬地的能量,以獲取地面給與的上行上下貫通之力,上下貫通之力就是內家拳的技擊能量。頭頂百會玉枕的壓縮旋轉催脊柱三關壓縮旋轉,再向下催腰胯、腿腳壓縮旋轉,將身體像擰螺絲一樣擰入地下;身體獲得上下貫通之力後,上下貫通之力被腳的壓縮旋轉向上逐節催到百會,這就是內家拳的力催三節。力催三節的關鍵是壓縮旋轉,周身整體的壓縮旋轉能夠將身體習練成一個彈簧、一張弓箭、一條鞭子,將上下貫通之力彈、射、甩出去,這樣的能量傳遞方式就叫能量傳簇。能量傳簇不是簡單的能量傳導,而是將上下貫通之力整體傳簇到周身,使得周身每個部位都有巨大的上下貫通之力。由於內家拳體內同時存在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與上下貫通的上行能量,就形成了內家拳通的功夫,即可以雙向傳簇能量,不但可以發出上下貫通之力打擊對手,還能夠將對手打來的力量用自身下行壓縮旋轉的能量引進並傳簇到腳下,這樣身體獲得的上下貫通之力就包括了自身與對手能量的總和-------這種技擊方式在形意中叫化勁,在太極中叫引進落空借力打力。由於人體在大腦控制下的發力方式就是肌肉緊張,這是與內家拳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相悖的,所以內家拳在發力時就要拋棄大腦控制,而是習練出身體自己的能量控制機關,即形意的心意或太極的心神,心意心神以抽合的方式生成周身整體的壓縮旋轉,這就是前輩大師說的以心行氣,拳由心發。以心行氣的心就是心臟。以心行氣是所有內家拳共有的能量控制方式,是內家拳與外家拳的區別所在。太極拳的周身能量被稱之為精氣神。精為尾閭會陰部位的壓縮旋轉能量,是心意心神抽合先天一氣(就是吃飯獲得的能量)生成的下行能量;精下行至腳,在腳跟腳踝腳面生成壓縮旋轉,為氣,氣是內家拳的根節能量,即上下貫通之力在腳的傳簇;上下貫通之力被腳的壓縮旋轉逐節用壓縮旋轉催到百會,就生成太極拳的神,神是玉枕百會的壓縮旋轉能量。以上過程即練精化氣練氣化神。

壓縮旋轉和上下貫通的能量在體內運行被稱之為能量,將上下貫通之力從體內發出即為力量。即體內為能量,發出為力量。

明白了以上內家拳原理,我們再講心意氣力是什麼,怎麼合。

以心行氣要求用心臟控制周身能量。心臟通過血管與周身各部位有直接聯繫。從以上內家拳的上下行能量傳簇過程中可以看出,無論是下行壓縮旋轉能量的產生,還是上行上下貫通之力傳簇的終點,都集中在百會,即百會是能量的發起者與終結者,百會部位的能量傳簇就被前輩大師稱為神,神主力,力由神起,這就是內家拳所謂的神領,神領力。(形意中將百會部位的能量傳簇稱為意)即完整的以心行氣是包括心臟與百會二個部位的抽合的。心臟發出發力的控制命令,第一個執行這個命令的就是百會,即心生意,心生神。此為內三合的第一合,心與意合。心與意合就是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發力過程的開始,這個階段使用的能量是先天一氣。即心意或心神抽合將先天一氣陰陽轉換為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壓縮旋轉下行能量到腳,腳獲得上下貫通之力,為氣。氣為周身根節能量,是內家拳所追求的技擊能量,異常巨大。 此時意抽合先天一氣生成的壓縮旋轉下行能量就被陰陽轉換成巨大的上下貫通之力的氣,此為意與氣合。氣被從腳開始的壓縮旋轉逐節催到百會,身體骨骼被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與上下貫通的上行能量對拉拔長,生成骨漲勁,此為太極拳最基礎力量。骨漲勁從體內發出即為力。此為氣與力合。內三合就是一個完整的發力及能量傳簇過程。即心生意,意生氣,氣生力。以上相生的過程是一個陰陽轉換的過程,當把陰陽轉換習練到陰陽合一後,就將以上過程合一,心直接生力,這就是陳長興先生說的拳由心發。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心與意絕對不是大腦意思,而是身體習練出來的物質與能量。

前輩大師說的每句話都指的是身體本身,沒有一句話是指大腦意思的-------並且內家拳在極力排斥大腦對身體的控制,所以習練內家拳要換力,即拋棄肌肉緊張之力,換成以心行氣壓縮旋轉之力。

大家看看真正的內家拳是不是與現在流行的內家拳正好相反!現在流行的內家拳不懂心意之道,在前輩大師的論述中按圖索驥,試圖以大腦意思習練技擊術--------這就是內家拳被謬傳為花架子的原因。大家是否還能夠看出一個門道,就是前輩大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指體內能量傳簇的,沒有一個字是指外形動作的-------可惜的是花架子將前輩大師的每一句話均用來指外形套路動作了!記住,拳,在普通人眼中就是套路動作,但是在一個武者眼中,拳是隱藏在套路動作之後的能量傳簇!了解內家拳請看我主頁文章或關注知乎專欄傳統實戰太極拳。

看各位大咖的回答,有模有樣的一派胡言,差點把我笑死了。。。

自己把自己編到窟窿里了吧。。。

古人說話特別嚴謹講究,要多去思考。

心與意 合、

意與氣 合、

氣與力 合、

肩與跨 合、

膝與肘 合、

手與足 合。

不覺得彆扭嗎? 內三合不如外三合規律啊!內三合怎麼有個力啊?力不是外物嗎?

思考下很簡單,多研究點傳統文化的思想,就不難明白了。

心,想法的開始。

意,想法運行的過程。

氣,想法達到的結果。

如果你出直拳,打個比方,發力點錯了怎麼辦?用脖子發直拳能行嗎? 發力點要正確=心

如果你出直拳,跨發力了之後,腰肋左右亂扭一下,能行嗎? 過程無雜質=意

發力即將達到對方的時候,你猛然把拳頭一收勁,能行嗎?結果無礙=氣

所以 心必須與意合,意必須與氣和,氣必須與力合!

力與什麼呢? 肩跨整是不是力?膝肘順是不是力?手足通是不是力?

這就是為什麼力合後面是三組關節合!

大道至簡,真相如此簡單,原理就是這麼簡單,別怪我說的太直白,我們忠派散手玩的就是核心原理的東西,不愛扯淡。

怎麼合? 練啊! 內外三合是結果,不是開始!是你正確訓練之後必然的結果! 根據現代人體神經功能關聯的研究,肩跨膝肘手足本就是合的,他們有神經關聯的!不是你去刻意的,我們所謂的練拳,為什麼叫返先天?就是為了把影響正確的雜誌消除掉,恢復正確!

內外三合是正確動作的根本描述!不是一個具體方法!

什麼叫中庸? 在合適的局勢下(天)、合適的位置上(地)、進行合適的行動(人)。天時地利人和才是中庸,孔子自己都不敢說自己做到了中庸,認為自己一輩子都在修行,中庸不高貴,但很難得。

內外三合就是中庸之道!不起眼但少有人能做到!武學之道,便是如此!

給別人回答問題不是胡謅八扯,不是以術御道!

傳武練勁不練式,多在道的方面下文學,不是在術的層面做文章!


心氣穩定

意要專凝氣隨身體自然流動,不可有心御氣總的來說就是自然而然的感覺,好像天生就該是這樣不要刻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