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问intj/infj/entj/enfj以及其他强Ni者

Ni是什么?如何使用?使用Ni是什么感觉?

我真的好好奇好好奇好好奇好好奇!Ni的释义没法满足我对Ni的好奇心 反而让我觉得它越来越神秘

希望通过了解Ni使用者的亲身感受 来搞明白Ni


补充一点看法。

平心静气回顾这么多年的经历,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Ni dom的导向型是非常非常明确的,而且,对很多类型而言,会觉得有点到偏执的程度。比如做沙盘推演,Ne dom就是反复强调你还没开始呢,为什么就判断这个可行,那个不可行?你拿证据呀?你拿数据呀?当然Ni dom不会用同样的逻辑反击回去,而是,该推导的我那都列出来了,我们来做小规模test咯。现实说话比较响。

当然,Ni dom会误判的。特别是因为我们的决策都是基于非常非常强烈的风险规避意识的。我们的预设会不会把自己绕进去?也会,比如你说成功几率是2%也是几率呀这话我绝对不反驳,你自己带资往里跳咯。如果剥皮1%我也不带心痛的,涉及身家?那2%就是果断归到0%的区间。因为责任心在,所以我们会格外谨慎,宁愿犯过于谨慎的错,这个是我们的行事风格,我们pay的cost。

Ni dom的抽象性当然是硬伤,但我觉得不是大问题,到时候让事实说话就好。Presentation说得再通俗,看结果,看绩效,看财报。数据即证据。

Ni dom很难相处吗?是的,因为冲在前面解决问题手没有不脏的,如果不是责任心在,发狠了Ni dom也往批判者席一座,你往左我问你为什么不往右?你往右我问你为什么不往左?你不走?为什么你不走?要挑毛病分分钟的套路,绝对玩得炉火纯青的,但,有实质帮助吗?自行判断。

回到理论层面。Ni接触事物时需要一个切入口,比如你问我这里苹果质量如何,亲口尝这件事是绝对会发生的。但有必要每只苹果都咬一口吗?肯定不是。那咬几口?咬哪几只?从哪只开始咬?Ni dom有一个自己的潜意识库,而且存在一些预设的公式(这些公式的确是成长过程中逐步累积起来的规则)。如果咬苹果有既定的公式可以套用,我们会调用既定的程序。这说明我们以前抽查过苹果吗?不一定,它可能是从抽查鱼或滑鼠的经验而来,但对Ni dom而言内在本质(必须)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有很多快反应动作因为程序都有参考的;也可能的确没有既定的公式,那么Ni dom很少卡在途中,而是以『执行』为重,既然没有参照那就取任意一个切入口sampling,然后根据现实的状况做追踪和修正,这个过程结束后,就会有一套新的公式建立,存在潜意识库里。当然Ni dom会存在『很固执』的一面,我们接受被现实打脸(比如我抽查判断这10只苹果是新鲜的结果的确有腐烂的),但不接受被假设碰汗毛(还没腐烂呢就反驳为什么一定会/不会在这批发生?)。

100%的命中率?如果只抛一次硬币的话正面几率比两次大呀,然后这说明什么了吗?其实不说明什么。当然有没有连抛三次都正面的?有的,但非三次都正面的几率更大呀。反观Ne dom大多很热衷『猜测』这种游戏吧?其实都是故意无视猜不中的现实状况,这样会很汗颜,不承认?拍照录影存证,现场来做实验,这又loop到开头的那种情境,我们来做小规模test咯,附加条件是『标准要清晰、严格、客观』。如果你反问Ni dom要的是什么?(理解这带著情绪)就是老实的态度咯,我们愿意承认自己不是抛硬币100%都正面的,就算前三次都正面我们还这样说,就老实就好。哈?只是游戏?那一开始猜中了又何必那么『认真激动』呢?嗯?你抛硬币也有不是正面的?是不是fancy的光环减少或消失了?耸肩,对的,我们就是热衷于戳破泡沫。

这种态度很不讨好吗?是的。Ni dom之间的关系也不都是那么默契的,但是我们会守一些公约,比如不占对方便宜哪怕口头的,除非立场被迫不然不轻易触动对方底线利益,交流用最谨慎的高戒备等级(丑话说在前面)等等等等;我想对其他类型而言,如果现实恰好没站在我们这边,我们是会被嫌弃到死的(所以很多病患也的确觉得确诊出癌症是看诊这件事引起的,如果不看病就永葆安康哦?)。乌鸦嘴吗?不辩解,能听懂的自然就懂,很累。

这就是为什么intj也就2%,infj也就1%的人口占比吧。要被淘汰先列在黑名单上。如果可以选择投胎,做intp。


1.Ni是什么?

对Ni的理解大致已写在了下面的回答里。

剑仙之誓:请问ni(内倾直觉)使用者的具体表现???

www.zhihu.com图标

如果觉得有写的不清晰的地方麻烦提问我,谢谢!

剑仙之誓:能否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下:Si和Se,Ni和Ne、Ti和Te、Fi和Fe??

www.zhihu.com图标

2.Ni怎么用?

对于我来说,Ni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如同呼吸,在大多数时候不会觉察到这个过程。

但当去观察时,能够了解到它的一些特点。

信息的模糊化,或者说抽象

Ni会使我感官接受到的信息,从清楚、详细变成模糊、简略。

当我感知我周边的事物,我周边明确的一切从我的感官进入我的脑海时,有大量的细节丢失,这使我所见所感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他们混沌、抽象、模糊的概括。

当我回忆事件,曾经的记忆 并非 如同Si所记忆的历历在目(有幸与数名Si使用者交流,了解到他们与我不同的记忆模式,那是一种细节清晰,如同亲历的记忆模式),而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我使用「感觉」这个词描述,因为它们并非是以文字、图像、声音等存在的,它是一种含糊混沌的想法。如果使用者缺少将这种想法组织成话语、图像(通用表达)的能力,可能会有「我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我解释不清」的感受。

将一团乱线打理清楚是困难的,所以需要找到一个线头。对Ni使用者来说,这个「线头」就是思维的线索,它可以是目的,可以是当下的信息,Ni使用者从这个线索在脑子里的乱线中找到需要的「毛线」(答案)。

这种把所感糊成混沌,并从混沌中找到信息的能力,也是Ni使用者较好的理解能力(摄入复杂信息并找到主要涵义)、概括能力(忽略大量细节总结共同点)等的来源,和忽视细节等弊端的缘由。

Ni使用者喜欢使用象征性意象(因为意象内的涵义与Ni使用者想要解释的感觉高度相似)、Ni使用者擅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同一事物多次出现时,该事物本质总会出现或部分表现,当该事物被观察足够次数,该事物所属的「线团」中属于本质的「线头」将足够明显),也与这种对信息的模糊、抽象化有关

有些人说Ni使用者的创造是一种发现,发现世界本已有的理论。且不讨论这种说法本身,但这种对Ni感官的由来也与抽象化有关。

在讨论Ni使用者「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时候,我说:「同一事物多次出现时,该事物本质总会出现或部分表现,当该事物被观察足够次数,该事物所属的「线团」中属于本质的「线头」将足够明显

「足够」,足够的信息量才能使Ni使用者找到「本质」的线头,也就是说Ni的理论创造/科学发现…背后必然有充足的积累,这种积累常是大量的,以至于仿佛只是一种总结。但这种总结有时也足够惊艳。

所以把外界的「毛衣」(感官所见详细清晰的一切),抽象成「毛线」(缺失细节的信息),揉成「线团」(含混的感觉),当需要时再从「线头」(目的、 当下信息)找到需要的「线」(答案、结论)。这就是Ni的用法

3.Ni用起来什么感觉?

举个例子,就比如游戏的「意识」。

在MOBA游戏中,需要通过有限的信息来判断对手的动向。比如地图上的视野、野怪刷新的时间、敌我双方的经济、兵线的位置……

有时通过以往对局的经验,我们可以很简单的判断我们那个残血还压塔(可以理解为深入敌营)的队友要被杀死。

但是有时,敌方只是在小地图上消失了几秒,你却突然想到他们在rush龙(集合快速打龙)。你做出这种判断时并不是因为不久前的对局里龙就是这么被偷了(被对面偷偷打了),而是突然的一种感觉

那么你做出这个判断,产生这个感觉的过程,就是使用Ni的感觉。

从注意到敌方在地图上失去踪迹,到判断出对面打龙的过程,就是使用Ni的感受。在这个过程里,你的游戏经验是已有的「线团」,敌方失去踪迹是「线头」,敌方在打龙是你找到的「线」。

(PS:如果你是经过一大串分析才得出了对面打龙的结论,那么你可能是在用Ti。如果你是因为不久前龙就这么没了而觉得对面在打龙,那么你可能在用Si。如果你在突然想到(Ni到)对面在打龙之后,又去查看对面装备、分析对面使用的英雄打龙速度……来验证你的想法的话,那么这个验证的过程你可能是在用Te。)

(*不靠谱提议:如果你想体验到实验Ni的更多感觉,可以多打几盘游戏。那么那些靠谱/不靠谱/逐渐靠谱的「意识」,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体验,移植改换到生活中,就差不多是Ni使用者的感受。当然,人生不可能把把有输有赢,所以情绪体验有可能没那么丰富。)

或许可以观察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思维,找到类似与「上述游戏意识」类似的体验,那应该就是Ni的体验。


Infj,尝试回答。

1、什么是Ni

知乎里把理解解释的头头是道的大神不胜枚举,小透明就不班门弄斧了。

Ni这个东西我很难用语言去表达,本来Ni就注重语言意识之外的东西。尝试下用类比的方式去解释。

现代的,理工科的,我觉得Ni这家伙有点象人工智慧,给他投喂数据案例进行训练之后,再给到输入的情景他就会反馈结果,但你很可能没法意识到这个结果是根据什么样的公式计算得来的,也没法从中提炼一套可以用语言表达的公式出来。

古代的,社科的,有点象禅。问得道高僧什么是禅,高僧的回答通常都是莫名其妙的,有伸手指,甚至有用棍棒打。参禅的过程,我觉得就是摒弃Si寻找Ni的过程。

2、使用Ni

怎么用?我不清楚,我觉得Ni常年在线,睡著的时候都在线。我很想知道怎么关闭Ni。

感受?就像段誉用六脉神剑,恩,就是这样。一个特点是正确释放无比强大,但经常无法正确释放,造成无法持续输出。或者因为养成度不足,威力不够。另一个特点是Ni是真的快,就像无形剑气,抬手就有。

一般都是Ni开路,Ti断后,不然死象很难看,Ni不一定是正确的。救急的时候靠Ni,某些时候下意识的举动就来自Ni。

用Ni可能会错无数次,但对的那些次,可能是神出鬼没的。千万别让Infj去做塔台、控制室里的岗位,一旦不灵后果不堪设想。做那些正确一次就足以的事,比如创新,很适合高Ni群体。

3、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的其他

我觉得Ni是唯一内核,并不分门类。历史的现在的未来的,理科的工程的社科的,统统用这个内核来解决,不像大多数人处理知识,分学科分领域,术业有专攻。背后应该是Ni在不断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抽象关联。

以上…希望能够让人明白,尽管这段解释我觉得特别Infj…


我个人虽然不是Ni使用者(大概只有在对未来的憧憬时,极偶尔会使用这种 沉浸构想 的能力),但最近接触了一些神经科学的知识,在此分享一下。

通过对不同人格类型的人进行脑电图扫描,研究者发现:大脑各脑区的分工是相对明确的,大多数可以对应到人格类型/八维的某些层面;而且不同人格类型的大脑也表现出对不同的整体运作模式的偏好。

本回答涉及到的运作模式叫做「流」模式 or 「禅」/「入定」模式 or 「in the zone」模式。为了直观起见,我们姑且称它为 高度集中 模式。

这种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大脑全部区域同时同步地进入同程度的激发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精力高度集中、感官高度沉浸。(有健康手环的朋友如果在清醒状态下被手环监测为睡眠,则很可能在一段连续时间里进入了此状态)

大部分人进入这种状态,一般都是在自己非常专业、熟稔的领域。

Ne主导者很难进入这种状态。与之相对地,他们有另一种非常擅长的模式——「圣诞树」模式 or 「头脑风暴」模式。此种模式下,大脑也是全域激发,但并不同步,在脑电图上,显示出高振幅交替随机闪烁的图像。此模式比较耗能,一般在 进行头脑风暴、憋灵感 时出现。

Se主导者/使用者往往在 突然受到外界刺激 时,可以暂时进入此状态,以应对危机。

Si主导者善于进入 高度集中 模式。他们在 回忆过去、运用经验、运用知识 时,会长时间进入此状态。

本回答的主角Ni主导者,也像Si主导者一样容易进入 高度集中 模式。而且与包括Si主导者在内的大部分人不同,他们在面对自己并不特别了解的新事物时(尤其是一个特定对象而非多个时),很容易进入 高度集中。相比之下,一般人只能在专业领域进入(对于Si主导者来说,一切(深刻的)经历都是ta的专业;对于Se主导者来说,应急就是专业;对于Ne主导者......嗯.......Ne主导者没有专业(雾))。

因此,Ni主导者所体会到的 Ni的 对未知与想像的沉浸感,本质上与大部分人对自己专业领域的沉浸感是一样的。或者说,Ni主导者喜欢以对待(特别)熟悉的事物的态度对待陌生事物,所以才表现出 奇怪的洞见 以及 过分的臆测。

不具备较强Ni功能的人想要体会Ni,应试图把自己对待专业领域的态度 挪到 对待未知问题上。当然,我不推荐强行逆天性做这种事,反正除了一部分Ne主导者,其实大部分人都懂得那种感觉,尤其是Si强的人(对已知与具体的沉浸感),只是我们使用的倾向不一样罢了。

不过,能体会Ni主导者下意识的(近似被动的)长时间的沉浸的,大概只有Si主导者。普通人可以通过想像自己 很容易进入高度集中模式,且维持时间很长 的样子来体会。

普通Ni使用者是有意识的沉浸,其感觉应该就是普通人进入专业领域的感觉,也不难想像。

当然,如果你是Ne主导者......也不是一定体会不到。你可以逼自己专注于某特定兴趣,如古典音乐这种适合沉浸的兴趣。高强度训练之后,是有可能体会到的。(实际对一般人来说,打那种没有剧情的单机游戏(如即时战略(人机对战)及小游戏)是最可能进入的)

另外,Ni的高度集中在主题上因为不依赖已知,内容上容易飙到很玄虚、很个性的地步,这一点也是与一般人的 高中集中模式 的区别。然而,想要既不发展Ni,又在内容上也体会Ni的感觉,我个人觉得不大现实。语言是贫瘠的,一万句话也不可能解释清楚。没闻过臭味的人怎么听语言描述也不可能真正理解臭味。如果读者真的对Ni的好奇高到这种,那只能自己训练自己在未知的新领域强行进入仿佛自己专业领域般的 高度集中模式。

如果想训练,我个人建议是:从自己偶尔使用Ni的地方入手,并尽可能屏蔽Ne的干扰

每个人的八维功能都是存在的,只是用的倾向不同,所以其实每个人都有Ni。因此,你应该先发现自己在什么地方喜欢 沉浸于构想之中——如答主在憧憬一件复杂任务结束时的畅快与满足时会使用。发现之后,你在下次使用Ni时,应有意识地不跳出来,而是继续扩大想像,这样就能延长Ni的使用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想像不能是Ne式瞬时联想(活泼不可控的脑内小剧场),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想像。堕入Ne,则会很快进入 头脑风暴模式,必然会排斥 高度集中模式。


更新一下答案,补个disclaimer:

1、本人是个纯粹的唯物论者,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各种spirit存在的人可以直接跳过;我不希望因为这个答案而让任何人不开心【鞠躬】

我其实很尊重唯心论——我觉得任何一种理论及理智支持此理论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我相当讨厌故弄玄虚神化Ni暗中贬低S系功能及人格的行为;文中所有带情绪的言论都只针对这一种人而已。

2、写答案的人并非专业的心理学从业者,年龄和阅历也都很短浅,所以答案肯定会有很多问题;希望各位能就此提出一些比较constructive的建议。

比如评论区有位朋友说文中例子举得不好但因为措辞原因被系统折叠了,导致我也没法进一步询问请教。如果有类似想法的朋友可以从修辞学/议论学的角度出发给我一些建议,我会很感激的【鞠躬】

————————以下原回答———————

本来想蹲大佬回答的,蹲了好多天大佬没蹲到自己倒坐不住了。

Ni真没那么玄乎。别扯什么预测未来和心灵感应了,大清亡了几百年了说这些东西不瘆吗?

以下将会尽量给Ni一个通俗且科学的介绍。

———————关于Ni是什么———————

荣格的原文里对于Ni的使用举了这么个例子:

假设某人遭到心因性晕眩突发的袭击。感觉所关注的是这种神经系统扰乱的特殊性质,知觉它的所有特质,它的强度,它的过程,它的如何发生以及如何结束,但却不会进一步越此去追究它的内容以及造成神经系统扰乱的东西。相反,直觉从感觉中获得的只是它直接行动的推动力;它洞视到场景背后的东西,迅速知觉到造成这种特殊现象发生——晕眩的突发——的内在意象。它看见一个意象:一个步履蹒跚的人,心被利箭刺穿。该意象迷住了直觉活动;它被意象所捕获,努力去探索意象的每一个细节。它紧紧地抓住灵视,以最富于生命力的兴趣去观察这一图像的怎样变化,怎样进一步展开,最后又怎样地消失。

这已经讲得很明白了。

Ni的能力充其量就七个字:透过现象看本质。

鉴于荣格本人深受神秘学影响,东西写得玄之又玄,我在这里为了便于理解再举一个更生活化的例子:

  • 【一个巨大的Disclaimer:本例中请大家注意思维方式的差异。双方的思维结果因个体差异原因显而易见不具有任何群体普遍性,所以请不要再揪著例子中某个人与你不同的三观开炮了【卑】

x青团:"[转发漂亮国图片]美丽的风景线!"

Si使用者:这种行为落井下石/道德感不强/出气是出气但总归不太好/……

【Concentrate在信息本身上】

Ni使用者:又不是给你看的你急啥。

(内心嘀咕:果然时代变了就敢表明强硬态度了,常规外交手段罢了)

【Concentrate在信息传达的抽象逻辑上】

……

Si:发在微博上怎么就不是给我看的了?网友那么多x央注意下影响不行吗?(恼)

【滑稽】

这也是为什么与Si相比,部分Ni使用者看上去总是不那么善良的原因。

被Ni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过后的世界已经不是组成它的data本来的模样了,所以很多东西都变得没有意思了起来【。】

接上面那个例子讲一讲。

我们假定用Ni的和用Si的人共同认定"落井下石是不道德的",那么他们的心路历程将会是这样的:

Si:观测客观事实——分析后发现我方有人落井下石——感到罪恶爬上了脊梁。

Ni:观测客观事实——脑海中出现了国际局势抽象图——看了看大洋彼岸张牙舞爪的白头鹰顺便类比了一下美苏关系,感到这个行为没有毛病。

【狗头】

顺带一提每个Ni对于道德价值的判断都不一样,在上面例子中的这位觉得"这种行为没毛病",换个人来可能就觉得出大问题。

具有普遍性的有且只有思维方式而已。

而且这个思维方式还只有概念是相似的,就算是同一个人,Ni-Te、Ni-Fe、Ni-Ti、Ni-Fi的心路历程落到实处还是会不一样。

大家抽象理解一下吧【逃】

评论区有位朋友的观点我是比较认同的,在这里贴一下表明自己的立场。

———————关于Ni怎么用———————

聊点有意思的东西。

据(我个人的)观察,Ni并不像圈内的general impression所描述的那样与世隔绝;恰恰相反,Ni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

它前半截的运作方式其实和Si很像:接受信息。

不同的是Si会去分析信息本身,而Ni只关注抽象逻辑,对于"当下"的分析减少而对于cause effect的关注增加。

拿林品教授写的那篇分析饭圈的文章举例:文章中提出了"饭圈像是一种宗教"这样的一个概念。

当我和几个使用Si的朋友谈及此文时,她们都表示:"我看到这篇文章的第一反应是震惊。"

——因为"宗教"与"饭圈"的大众印象完全不同,我们这一代人接触到的"宗教"和"饭圈"传达出的信息本身都相去甚远;所以当这两条在以往的经验中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被摆在了一起,她们就产生了"震惊"这种情绪。

而Ni使用者是什么感情?

没感情。

看了看标题快速抽出了"宗教"及"饭圈"这两个实体的抽象本质开始比对,发现其相似性后快乐地往下滑看解析来佐证思路。

不同的人抽出的abstract concept也会不一样,但Ni使用者思维的运作方式是一样的。

再举个更具体的使用例子。

一个用Ni的人和一个用Si的人一起爬山。

——这里发生过什么?

Ni:杀人案。

Si:杀人案。

——怎么看出来的?

Si:地上有血迹,崖边有打斗痕迹,树枝被重物压断了半边。

Ni:......歪比巴卜。【停止了思考】

——这你还说Ni不能通灵?

但其实Ni与Si一样,都是通过观察细节得来的答案。

只是Ni在接收细节后,利用抽象逻辑快速推断了前因后果;此时细节本身在Ni的脑海中快速褪色,只有推断出的抽象画面——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推下山崖——还依旧清清楚楚。

由于抽象逻辑的运作是极快的、瞬间发生的,所以很多Ni在细节消失后看著自己脑中的抽象意象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的心路历程,而将它笼统地归纳为"直觉"。

其实并没有,它只是个思维方式而已。

请各位INJ不要再给自己立灵媒人设了我真是谢谢了【吐血】封建迷信要不得啊。

再谈一下"预测未来"。

由于Ni本身的运作方式,Ni使用者可以用自己的抽象logic link对未来进行推演。

那也就是个完全base在逻辑上的推演而已。

发展得好的人会推得相对比较准,发展得差的会推得一塌糊涂,仅此而已。

一个完全由思考得出的结论可跟玄学没半毛钱关系啊(叹气)。


使用Ni是什么感觉?

没感觉【狗头】。

被动技能关不上所以早习惯了(。)

就快乐地发扬自身优势功能一步一步地朝既定目标走过去,那也是我现阶段人生的本质(笑)。


鉴于本人的理论知识(并不专业)及阅历水平(并不丰富),欢迎各位大佬批评指正【鞠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