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今年初三,她說她對心理學感興趣,然後我發現她買了一套犯罪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書,會不會對她有影響?


不會。


選擇心理學書籍的時候一定要分清楚心理學的教材、心理學小說和心理學雞湯,心理學,社會科學好歹也是科學。

買的時候,教材是第一選擇,小說也能看看。

雞湯嘛,顧名思義,喝起來好喝,但都是對身體不好的東西。


喜歡心理學,我建議還是先看教材。不過這本書難度雖然不是特別難,但是內容可太豐富了,可能不適合一個初三的學生現在看(畢竟初三的學生是有升學壓力的)。等初三畢業以後,可以去看看這本書,這本書算是一個心理學的入門書籍。

另外學習心理學的時候光看書其實是遠遠不夠的,很多東西需要上網自己查,初三的話估計也不現實。

普通心理學(第5版)京東¥ 58.90去購買?

這本書也不錯,有條件的可以購買精裝全綵版

心理學與生活 第19版京東¥ 88.00去購買?


如果你妹妹看的是這種書(不過我估計不太可能,因為這些書其實並不好看),大概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你妹妹看的是這種書,那你可能要小心了。(特別是很多標FBI什麼的)


小tips:購買心理學書籍的時候,有一個很方便的甄別方法,就是不要買那種滿100減50的書。


會,一般來講,開卷有益,這兩本書也不例外。例如犯罪心理學書裡面也不會將詳細的犯罪過程手段描寫出來,而是著重犯罪者的心理。而變態心理學則是講人心理疾病的特點,成因,大致的治療手段。

從知識層面來講,通常孩子們對犯罪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理解浮於表面,只停留在「有趣」上。而這些講「變態」的心理學專業書,可以破解讀書者對這羣異類的刻板印象,讓讀者認識到,並且理解同情這羣「病態」的人,讓讀者胸懷更加寬廣。提問者不敢讓妹妹讀這兩本書,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心理變態」有刻板印象。不過我也能夠理解提問者的心情,誰都不希望自己的親人變成「變態」。可是如果這兩本書真的有這個功效,恐怕國家早就禁止這兩本書和相關專業課程了,這點請提問者放心,從知識上講,兩本書只會豐富您妹妹的見識,要變成「變態」,沒有那麼容易的。

另外,從社交來講,提問者妹妹的同齡人和您妹妹是一樣的,也大多對犯罪心理和變態心理感到有興趣,很新奇。這個時候,你的妹妹讀了這兩本書,你覺得會發生什麼呢?很顯然,提問者的妹妹對自己同齡人之間有了一定量的談資,這能幫助你的妹妹交到一些有共同話題的益友,反而有助於她的心理健康。

不過另一方面,請提問者放心,如果是正經的,學術性的犯罪心理學與變態心理學的大學課本,一般都很枯燥,全是理論,大多數孩子從頭到尾看一遍,看睡著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難度也是很高的。(很可能會放書架裏積灰

不過還是不建議提問者壓抑孩子的求知慾,在這個互聯網智能手機的時代,就算提問者不讓孩子看這些書,孩子也會自己去網上百度。這樣的話不如滿足她的求知慾,這樣最起碼你還知道孩子看了什麼。題主其實也可以看看這些書,刷新一下自己對「變態」的認知,擴展自己的眼界。

祝題主的妹妹學識淵博,健康成長!


只要沒有想法

我趕你去都難

看心啊

孩子


還是需要有一定經歷之後再看較好,或者在生活中,遇到了這方面的困惑或者問題。更有針對性,也不容易跑偏。


為啥突然想學「心理學」 纔是一個比較玩味的事, 或許偶念、 或許尋找長期興趣...

至於看啥是否有害。

其實, 世界看多了, 心智不定時會懷疑, 入眼各花都是誘發颱風的蝴蝶。

中小時期, 樹立世界觀或者說在初步格式化大腦

現在的興趣課、 鑒賞課越來越少, 那麼普通人可以考慮先閱讀 「青年美學入門」之類, 然後再辯證的看待變態心理學之類。


變態心理學都是研究極端或者行為學的想法的,沒有那種天賦是做不到那種的,放心看吧


我覺得不會,原因在下面拜託接著看。很多人都會有對心理學感興趣的時期,只是孩子想成長,想向自己覺得出類拔萃的人靠攏的現象,同時ta覺得看這樣的書能使自己變得與眾不同,說句難聽的,叫做想有往下看的資本,想有更多自我陶醉的空間,而有犯罪心理的人會去通過實際行動來獲得這兩種快樂。ta只是意識不到有人在同年齡段已經開始看比這些更能令人成長的東西,ta的樂趣還沒被擊垮。只看這些還不夠廣,不夠深,不夠多(原諒我的自高自大,自不量力和自以為是)。所以如果孩子想看,就給ta買,其實題主也可以把孩子當做一個小實驗,看看ta是不是有能力不偏離現今社會定義的正道。其實會看這種書的孩子基本都是「好孩子」,大多也不是智商高到能純熟運用犯罪心理學的,真正會參與犯罪或者心理不健康的人根本不需要看這些書,因為本性難改,人家生來就能做到書裏寫的,或者能超越書本的。


不會只只會在你頭腦上有印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