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後來一把紫砂壺同樣的茶泡了半個月,壺茶垢都有了,也沒有茶香味,是泥料不好嘛?


「洗乾淨後有滿滿的茶香味」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洗得還不夠乾淨。真正洗乾淨的紫砂壺,甭管什麼泥料,甭管用了多久,在晾乾之後,都是沒有什麼茶香味的。

搞不清楚紫砂「吸香」的問題,說到底,還是沒弄明白「茶香」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茶香是一類以醇、酯、酚類等有機物為主的物質,能夠沾染到茶具的內壁上,同時還具有揮發性。所以,日常評茶的時候,會聞品杯的「杯底香」,或者聞公道杯分完茶之後的「留香」,其實都是在聞沾染到茶具內壁的有機物揮發氣味。一杯茶喝完,把空杯放置一會兒,再去聞就沒什麼香氣了,就是因為沾染到杯壁的有機物已經揮發乾凈了。

紫砂壺胎質相對於瓷器和其餘高溫陶器來說,胎質比較疏鬆,泡茶的時候,壺體會吸收微量的茶湯,這就造成了很多人想當然的誤解,因此有了「紫砂會吸香」、「一把壺泡多種茶會串味」、「紫砂用久了不放茶也能泡出茶香」等諸如此類的荒謬說法。

紫砂壺在泡完茶之後,應該用熱水及時洗乾淨,晾開壺蓋晾乾。此時殘留在壺胎體氣孔中的有機物香氣物質基本完全揮發,所以也不會殘留任何味道。晾乾的過程中,壺蓋敞開得越久,揮發得越完全;氣溫越高,揮發得越快。胎體相對疏鬆的紫泥壺,揮發更快,胎體相對緻密的朱泥壺,揮發相對較慢。

如果一把壺晾乾的過程中,在香氣物質沒有完全揮發完畢的時候,就把蓋子蓋上,會發生什麼?我做過無數次實驗,每次的結果都一致:過一段時間重新打開壺蓋,聞壺內的氣味,會有一種類似於青蘋果的淡淡香氣。不管此壺是什麼泥料,是剛剛泡過什麼茶的,無論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壺內殘留的氣味都一樣,絕對不存在泡完綠茶殘留綠茶味泡完紅茶又殘留紅茶味的情況。

以上的結論只限於把壺洗乾淨,晾到半干蓋上壺蓋悶一段時間之後才會出現。如果一把壺泡完茶,把茶渣倒掉,也不沖洗就蓋上蓋子悶著,過一段時間打開壺蓋,只會聞到霉味。題主的壺,泡了半個月「茶垢都有了」,說明每次都不及時清洗,這種情況下肯定聞不到什麼好聞的氣味,無論是四號井底槽青還是最普通的外山料商品泥,沒有霉味就不錯了。


這個看泥料而定的,例如紫泥系,吸香都是比較明顯的。而朱泥的話,因為本身結晶度比較高,不存在吸香的說法。


不一定,有可能是你的茶好也說不準呢。


宜興紫砂的吸附性好


只能說明茶葉加了香精


不能以吸茶香去辨認一把壺泥料的好壞,這是不合理的,大家都知道,紫砂獨特雙氣孔結構,透氣性好,能夠留味留香,但是泥料的透氣性和它的目數有一定關係,目數越高的透氣性越差,例如朱泥。


要看是什麼泥料,比如說紫泥類吸香就厲害,而紅泥類就不怎麼吸香,跟泥料收縮率高低有關係,收縮率導致透氣性和吸茶性不同。


紫砂壺的宜茶性主要源自雙氣孔結構的透氣性,因此一把真正紫砂料做的壺,一定是有透氣和吸水性的,一般越強越好,那就簡單了,在紫砂壺內倒些熱水暖一下壺,在外面澆淋開水,能看到壺表有掛水並且吸收現象的,就是說明具有紫砂壺的性質,是真紫砂料,反之則是假貨。(但是需要注意,一般紫砂的吸水率在2%-5%左右,不會表現的很離譜,不然那就不叫吸水而是漏水了,此外朱泥類由於先天密度高,透氣吸水性沒有其他泥類好,一般更適合泡高香型茶類,比如鐵觀音等。

而且,紫砂壺在使用之前需要開壺處理,具體如下:

首先做清潔,用溫水澆壺,然後用軟毛的養壺筆將壺內外的金剛砂和窯灰進行清理,一些比較頑固的雜質可以使用牙刷。

清理完畢後,接著就是煮壺,將紫砂壺放入乾淨的鍋中,注入水,將紫砂壺淹沒在水中,文火煮開。

然後在沸水中投入20-30克的茶葉,講究的一壺一茶,準備用什麼茶葉泡茶,就是用相應的茶葉煮,小火煮20-30分鐘。

除了上述說到的茶葉煮之外,還有用豆腐煮壺、甘蔗煮壺等,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清洗其雜質,去除泥味。

第三個就是泡茶的種類:一周做到有茶香,一般是高香型的岩茶長時間悶泡,也許題主是這麼開壺,才會導致這麼快速的留香,但這種留香是不長久的。好的紫砂泥料不單單是有查香,長時間養壺注入白開水仍能品常到茶的味道,這才是好的泥料關鍵所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