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一部電影爛,就通常是說導演拍得爛而不是編劇或者其他製作成員的原因。本人高中生,電影小白,望解答。


電影攝製是所有藝術行為當中最複雜的,比較恰當的比喻是行軍打仗。拍電影在複雜程度上就是打仗,你需要錢,需要精兵良將,需要謀士,需要糧草,需要後勤,需要策略,需要執行,需要臨場應變……

好萊塢是製片人中心制,國內則是導演中心制。換言之,導演是這支部隊的將軍、總指揮官。

打仗無論輸贏,第一個要封賞或問責的永遠是將軍。電影成敗,第一個要讚許或批評的便是導演。


爛的前提,是知道什麼是爛

知道什麼是爛,需要智力也需要勇氣

大陸電影多數都是導演核心制,或者講一人核心制,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是以他/她為源頭來碼的。所以在這個前提下,所有的「爛」當然全部都要歸功於他/她了。


因為導演是一部電影的核心,是聯繫一個劇組的關鍵

一部片子拍好了,大家通常會第一時間誇導演,導演是第一受益人

一部片子拍差了,大家也會去批評和罵這個導演,導演同樣也是第一責任人

導演肩負的責任是整個劇組最大的,無論哪個環節都要經導演之手,所以說任何環節出了錯導致片子毀了導演都得背這個鍋

導演可以不親自做各個部門的具體工作,但是他的決定影響每個部門的運作

就像法鯊版的喬布斯里,他說自己是一個樂團的指揮家,導演這個職務亦是如此


因為導演的作用最為核心,所以片子拍的好導演佔主要功勞,片子拍的爛導演擔主要責任。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一個影片的鏡頭設計、畫面表現形式、場景調度,都是導演主導完成的,甚至後期的剪輯節奏、調色處理等等都是一切以導演意志為核心的。如果導演這個核心絕策大腦有問題,其他人員配置再好也難以出好作品,因為大家共同製作這部作品,相互間的創作協調是靠導演連接的。

從實際意義上來說,實際情況下「製作精良與否」這個問題跟導演關係遠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大。或者更準確點說,在北上等影視製作產業鏈成熟的大城市,導演的作用可以無限小,只要配備經驗豐富的攝影指導、資深的美術指導、演技過硬的演員、頂級燈光團隊等等,業餘的導演也可以拍出來製作精良的電影,無非是導演的工作分散給各個技術人員了罷了。但是國內大部分地區影視產業很弱,沒有配套水平高的技術人員,這時候導演對於製作精良程度的影響就很大很大了,就有點像學生導演拍電影,導演自己要做的、想的事情特別多,甚至要一個人擔任很多劇組工作。

談一下我個人的經驗,我平時也在影視配套很不錯的國內二線城市,但平時拍戲基本每次都要做超出導演工作範疇之外的很多事情。大部分項目的策劃、編劇都是我自己弄的,因為本身我也是學這個出身,況且一直沒找到過真正滿意的編劇或策劃。有的項目錢少,但是又想出質量好一點的片子,就省了攝像的錢租更好的設備,自己掌鏡,畢竟咱當年也去美國學過攝像,而且院線級數字電影攝像機的經驗還是很豐富的。還好後期有個經常合作的水平滿意的,不然真的極度抵觸剪片子,調色我還是很喜歡做的,有的項目也上手一下。

這只是一方面,主要是在現場和整個製作流程中,簡直就是兩個概念。去上海導片子,老子什麼事都不用幹,分鏡設計好,去了跟攝像燈光整體過一下,然後開機,一屁股往導演椅一坐就不用起來了,看著監視器,手裡拿著對講動動嘴皮子就行了,然後酬勞是這邊的10倍。主要是水平足夠高的技術人員腦子靈光,你一點就通,不用再解釋什麼。更好的技術人員不僅能秒懂你的想法,還能提出更好的意見和想法。如果每一個技術人員都是後面這種,真的可以不用導演……

所以一部電影拍的爛,一定是技術人員水平不夠,但不一定是導演水平不夠。如果你做過那種現場什麼都要乾的導演,你就知道了。付出比平時更多的精力,但出來的作品會比你正常水平還要低,拍攝現場導演的精力是真的沒法分散的。


一部電影有好多「參與拍攝」的工作人員,但這些人都不會在工作人員名單裏留下名字

比如場務、場務頭、燈光助理、攝影三助理(小助+軌道+焦點)、服化道、甚至哪怕是負責錄卡格卡的DIT、送水送飯送人的司機、演員自己的助理,一般都不會被外界所知道他們的名字

工作人員名單絕大部分都被導演組、製片組、投資方霸佔,既然都拿走了彰顯功勞的「榮譽榜」,心裡想著「只要電影成功了別人讚頌的都會是名字出現在這個名單裏的我」,那就應該背負上失敗後所產生的罵名

成功了功勞是你導演組和製片組的,失敗了就想把鍋甩到其他工作人員身上?

未免太喪心病狂了吧


我見過有的所謂的導演在現場連監視器都不看,拍完全部纔怪雙機位的攝影師沒拍好畫面沒統一。

拍完纔怪演員演技差有偶像包袱老讓攝影師拍他好看的一邊臉。

這種拍出來能不是爛片嗎?

首先一個好導演起碼要有從前期到後期把控的能力,而其他工作人員一般只負責一環。

比如化妝師定妝造導演至少需要確定造型是否可以。造型太醜總得改吧。

場景道具佈景審美什麼的導演至少需要過目需要溝通。

演員演技太差,得手把手教吧。實在教不好的,用鏡頭表現用後期剪輯也得剪得不能太尷尬。

攝影師能拍好最好,拍不好導演也需要溝通怎麼才能表現出自己想要的感覺。

後期如果需要做特效導演至少需要提前設想好畫面後期纔好做特效。

導演就是劇組的甲方,而其他工作人員都是跟他對接溝通的乙方。最後拍出的片都是以導演的意志和審美為主導。

就像關曉彤遇上好的導演好的團隊她也是有演技的,多少人因為影都不再黑她。但是她拍的甜蜜暴擊還有那部什麼空姐的。簡直是災難現場。


謝邀,作為一個非從業者可能回答不夠專業,但作為文藝愛好者,可以簡單的說一下。

首先一部電影的好壞一定與每一個參與創作人員有關係。但導演是直接受益核心,所以承擔主要責任。一部電影的生成,就像做一盤菜,各種調料烹製而成,而掌握火候從而融合一體的是導演。好與壞都在導演的把握。但市場有時很畸形,科班出身的廚子,一定知道那種配料更好,但廚子的老闆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

好手藝的廚子有很多,有名又能堅持原則,不向各方面妥協的不多。

其實還有另一種角度。交響樂,是團體合作的極致,各個成員各司其職,協同合作,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但交響樂的版權最終歸指揮家所有。小澤徵爾如是。

可能說的比較亂,想表達的很多,最重要的是團隊裏的成員提供技術,而作者要把這些變成藝術。變成有受眾羣體、能引起一部分人羣共鳴的完整作品。


簡單解答一下,因為本人就讀的是電影相關專業,所以對影視製作有一定的瞭解。首先,一部電影,如果成功了,那麼他在一些觀眾眼裡,可能是演員成功了,演員出名了,名氣更大了,當然,這肯定是有的,但是在影視從業者眼裡,一部影片成功了,最成功的是導演。我並沒有從事專業電影製作的經驗,所以我就從個人的一些微電影製作經驗而談,在電影的製作或者說創作過程中,只有一個人是全程參與並且是以他為主導的,從編劇到分鏡頭,再到確定場地挑選角色,導演都一定是要全程參與,同時還有後期剪輯,包括一些音樂的製作等,雖然說有時候不得不聽製片人的做出一些小改變,但是製片人畢竟不是專業的,所以只能說是提出一些修改意見或者小的建議,而影片表達的思想主體,還是導演的,就我個人而談,我拍一部微電影出來,拍的好,那麼周圍朋友誇獎的肯定是導演怎麼怎麼樣,所以,一部影片製作精良,一定是跟導演脫不開關係的,但是我還得多說一句,上面也有提到就算是導演,有時候也不得不聽製片人的,hhhh,商業爛片之所以那麼多就是這麼來的,所以說,一部片子拍的好,跟導演肯定是有那麼點關係的,要是拍的爛,那也有可能跟導演有關係,明白了吧。

當然,我並不是專業的影視從業者,只能說是參與過一些小片子,算是站在半個圈內人的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有講的不對的地方,還希望專業人士能夠給予指正,謝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