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土木機械也是國家基礎發展的必備,而現在也是內卷啊,勸退。想了解


啥叫「在國際上這麼好的學科」?美國生物PhD供求比16:1了解一下?

事實上真按照入關學的觀點來看,國內現行的生化環材,作為從儀器耗材到評價體系(不光是SCI,還有對海外經歷的病態崇拜)全程圍著洋人轉的「高華學科」,其實也是山海關的一部分——仔細想想,國內主要院校的生化環材專業,對國內期刊會議論文(尤其是中文論文)和國內土博的歧視程度已經達到了近乎病態的地步,國內其他專業遠沒有那麼離譜。

至於土木,我國的基建熱潮已經過去了,今後走下坡路是必然的——國內已經不需要這麼多土木畢業生了,新畢業生要麼轉行要麼去海外,留下來肯定是沒出路的。


我的看法是一貫的,一個學科好不好,發展狀況是怎樣的,到底是被國家重視還是輕視,國際上同行到底都在忙些什麼,只有真正學了調研了經歷了思考了才能了解,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被毒打你也說不啥實質的東西來。

就像你從沒經歷過三大浪漫,更沒學過機械專業,更別說曾經年少輕狂投入到中國製造中去了,卻全憑一張嘴勸我說郊區工廠好,中國製造妙,大國工匠呱呱叫,

說實在的,這樣其實說服我還是有點難度,建議換個姿勢。


國際上好?

哈哈哈哈

你猜為什麼生化環材容易出國,還有獎學金?

因為外國人不願意學啊!

以後中國也會走上這條路的,你看著吧。

再過二十年,中國各大一二三本高校里的生物系都是非洲學生。

因為中國人都不願意學了。


這東西好,體現在哪兒?除了論文發的猛以外。


以下只代表five個人觀點,因為個人的閱歷,知識儲備有限,難免有不當的地方,不喜勿噴。

土木的紅利期已經過去,咱們偉大的祖國,現在村子與村子之間都是互通的公路,這樣的基礎設施覆蓋率美國都望而生畏。現在講究新基建,通信設施,5G,還有城市雲軌這些。土木或許在一帶一路還可以大有作為。

「生化環材在國際上這麼好的學科」,樓主是指哪方面好?學科價值,學科貢獻還是就業情況?

就學科價值來說,生化環材確實能推動科學發展和進步,也確實是有價值的。但國內的現行情況卻很有趣,生化環材攀關係,灌水之風盛行。真正想搞科研的窮得要飯,沒有科研可搞,酒喝得過李白的飛黃騰達指日可待。一個最直觀的例子:我國唯一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得主屠呦呦,外媒評價她是與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以及數學家艾倫·圖靈並列的巨人。有趣的是,在國內,這個人類史上偉大的巨人連院士都評不上,原因是:1.沒有博士學位;2.沒有出國經歷;3.SCI論文數量少。沒有良好的科研土壤,學科價值是沒辦法實現的。

就學科貢獻來說,現在的生化環材學科評比都是看SCI的。有了SCI,就有票子,有學生,有面子,有話語權,大家都在拚命搞SCI,原創的東西卻非常少(屠呦呦就是把時間都浪費在青蒿素上了,沒時間搞SCI,或者不屑於搞SCI,終究吃了大虧)。

大多數SCI是怎麼來的呢,基本過程如下:一個外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的紅薯加工方法,國內學者馬上就把它轉化成蘋果加工,馬鈴薯加工,芋頭加工……方法原封不動,換個原材料,一大波SCI就嘩嘩的來了。這樣條件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或者說叫生化環材未來儲備型人才,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原創性,每天搖試管,查文獻,找文獻上除了紅薯,蘋果,馬鈴薯,芋頭以外,還有什麼沒搞過。發現一個沒人做過的蔬菜,就馬上歡天喜地,把這個當成科研能力。這樣就導致了生化環材,SCI一大批,成果轉化率說出來都可憐……

讀研究生的時候,有一次徹夜不眠和室友聊天,室友初中畢業的姐姐和姐夫在杭州經營一家美容美髮店,年收入幾十萬,過年回家,姐姐問她:「你從小就聰明,我很羨慕你,讀的985,又出過國,學歷還高,畢業以後得年薪百萬吧。」室友紅著臉說:「一個月也就萬八千吧」。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室友有點被這個問題刺痛了,很現實很骨感的問題。我倆想了一個晚上,終於明白了,姐姐姐夫做美容美髮起碼對社會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有用的,讓很多人變得更美了。而我們呢?!每天在實驗室搖試管,做的東西除了禍害錢,基本沒啥用,寫文章的時候還要紅著臉吹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更有甚者吹著吹著自己都信了。最有趣的是,當有一天, 你畢業了,你會發現,在學校學到的搖試管禍害錢的本事,好像並不能給社會帶來很大價值,所以你的工資也就上不去。

最後再說就業情況,其實不僅僅是國內生化環材就業不好,國外也一樣的,今年shell,道化學,杜邦這樣的公司都有比較大的裁員,一方面化學化工行業本身就不景氣,另一方面搖試管,打色譜,按電鈕這樣的活,用機器成本更低,產業也在升級,落後生產力要淘汰。


燃燒國內納稅人的科研經費,購買國際高精尖的儀器設備,給國際高分雜誌送稿費,請國際專家來講座。看起來確實是國際友好學科。


生化環材統稱天坑,但是坑法不同。

材料是水。

材料這個學科,困難程度適中,優秀的課題組可以做出很好的研究,可以在應用層面有重大價值;平庸的課題組也可以做出很平庸的研究,上下限差距很大。但是很好的研究和平庸的研究並不能一眼看出來,需要專業人士仔細判讀。這就使得材料學科水研究,水論文極其容易,平庸的研究充斥學術界,優秀的研究被淹沒在裡面。這也污染了學術風氣,反正難以辨別,許多人就會選擇水論文。

化學是苦。

化學研究發展到今天,如果想要做優質研究,那麼做實驗是相當辛苦的。一個系列的反應可能要持續數周時間,中間不能中斷不能出現異常,否則前功盡棄。這使得尖端化學研究對研究者來說往往是身體和精神的雙重考驗,研究者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監控進度,並且要隨時處理異常情況。就目前的情況來說,研究課題的質量往往和難度高度相關,想要做搞研究,研究者就必須把自己當牲口使。那些發表了優質研究的人都是從煉獄裡闖出來的。

生物是卷。

生物學科是生化環材裡面規模最大的,方向和從業者非常多。它的總體難度適中,雖然不同課題難度有高有低,但是一般都不會像化學那樣極其考驗研究者的身心,同時生物的高難度研究難度總體還是低於材料的高難度研究。這就造成了一個結果:大量的生物學研究者都有心思涉足最優質最尖端的研究課題。因為反正難度不是特別高,小課題組也有機會沖一衝。於是大量的從業者擠在一個相對小的圈子裡面,競爭非常激烈,生物學科,尤其是高端課題,出現的新的發現或者發明的權益衝突是很常見的事情。

環境是沒用。

環境是生化環材裡面研究難度最低的了。唯一的額外要求是出外勤任務。環境本身是高度應用的項目,往往和其他基礎學科交叉,需要使用其他學科的方法論。那麼也就繼承了其他學科的特點,比如以上三者。但是就其本身而言難度真的不高。因為是高度應用的項目,飽和式研究對於環境學科來說效用小於基礎學科。所以競爭也不激烈。

但是環境科學的成果最終一般都是為政策提供事實基礎,如果政策的制定者不採納,那麼多優質的研究的意義都有限。從這個角度上說,環境的用處很小,材料化學生物的研究成果都有機會實現應用創造商業價值,環境所能夠提供的商業價值很小。不賺錢,就成了清水衙門。課題優質與否的重要性不如其他三個學科,因為行業內認為再優質的課題,如果被政策無視,本身商業潛力就差,那也只是自嗨而已。


什麼叫在國際上這麼好的學科?這麼好人本地人怎麼不讀呢?你看看歐美 香港新加坡各個大學的實驗室不都是中國印度人,還不明白嗎?人本地人都去讀商法醫,當醫生、律師、去華爾街撈錢去了!

例如:顏寧在普林斯頓實驗室的成員。


任何一個自然科學學科需要遵循一個基本法———需要保證這個學科具有延伸到其他學科,包括跨考可能性以及思維方式的通識教育熏陶。

而生化環材(或者可以說某些方向)嚴重違背了這些現狀。可能還有一些專業,他們同樣走上了低生產力工具停滯不前的內卷現狀。破局者反而和他們不在一個維度上。

體現在,相當一部分學校生物化學砍掉高數線代概率論編程課程,以大量的科研往本科滲透從而讓本不適合科研的學生加入,無休止的擴招讓大量非相關專業人員進入從而繼續這一些操作,同時這些人讀博對其他工科執行傳染。

這也導致了生化環材的研究工具和生產力的低下反而阻礙了其學科發展,加劇了內卷。故天坑之也。

而那些前沿知識————恰恰都是靠數學和物理的基礎實現的。例如生物的源頭———基因組問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問題,化學反應原理的量子和能量問題,化學及材料合成過程中的工藝控制條件控制動力學問題;或者至少應用到了物理原理,再往深走就一定需要數學模型,計算機處理的方式解決或提高生產力,在新的工具與工作流語境下擴展更多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空間。

因為每一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本質上都是數學和物理的發展,在這個基礎上再對機械,材料,電等等進行摸索和解析,同樣化學只有搭上物理才能更能解釋一些通過現象解釋難以解釋的現象,從而更精準的控制反應過程。在新時代信息革命同樣———計算機技術本質上是數學演算法———電子電學等物理等技術的集成,生化環材,傳統工科,必須結合這些技術,才可以有破局和出路。同時這也會給志不在此的人出路。因為信息化工作流也註定成為這個時代的打工人甚至研究者,資本家的「標配」。可能現在還很有距離,但是是早晚的事。


生化環材,最終都應該是工科,有成果產出,但是國內理工不分家,不管是Science還是Engineering,最後都是特么在水論文。論文最後來個in future,管你50年還是100年實現不了呢。你看看自己周圍,有沒有誰搞出來點像樣的可以造福社會的大工程?評價一個教授,開口就是,某某大牛,X青帽子,X刊常客,每年幾篇XX,幾篇XXX,幾篇XXXX,考他的研/博發文章多......你看這熟悉不,像不像傳銷~


生方面我比較了解,咱就談談生物。

華大、諾禾等搞基因測序的公司在國內也算頂端了,體量也都不小。尤其是對碩士和博士的需求相當大,可是為什麼還是讓人覺得這專業是天坑呢?

因為公司的需求和員工的定位就不是一碼事。

你覺得自己:學業有成,科研人員,專業性高,可替代性小,希望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將工作變成自己的事業,升職加薪過上不卷的好日子。

公司需要得:批量高級民工,刷試管的刷試管,擺弄試劑盒的接著擺弄,做生信的坐那接著分析。有專業經驗的人來了上手就能幹,沒經驗的教教其實也不是多難得東西,除了科研團隊那一小撮人以外,其他人也不要啥你的啥專業技能,你也不是啥科研人員,和工廠里的廠弟廠妹沒啥區別,只不過你們都是碩博罷了。


不要這樣認為,天坑專業在國內、國外都坑。

請參閱以下文章:

大番薯:小議化學學科之發展趨勢與應對?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我想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化學學科再不好好升級,夜郎自大,前途真心堪憂!


因為高房價以及社會價值觀的轉變,迫使年輕人不得不先考慮生存,再考慮夢想。

現在大學生一畢業,除了體制內,基本都受到了社會的毒打,立馬就會從最基本的需求——生存,來考慮問題。

結果,這生存一考慮就是30年,考慮完了,也老了。

年紀輕輕,儘早進體制的好!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幾天不吃飯,都得餓死。

要是想了解更多,讀一讀歐洲那邊的歷史,近一點讀日本的。咱現在走的路,原型都在上面寫著。

——————————————

知乎原先勸退化學一類還是蠻贊同的,早先那批人講出原委: 搞合成的每天抱著根柱子,過到懷疑人生; 材料么調配比,拍電鏡,人送外號"燒爐子"; 分析么買儀器,誰儀器高端,誰發好文章,你來毛細管電泳,我來毛細管電泳-液相色譜-質樸聯用。接下來搞一些 自己合成點東西用在分析上,發個top期刊,專業間的排列組合等等。 勸退是因為這個。

到後來,工資低,環境惡劣成了勸退的理由。風氣變了。


任正非深度剖析技術差距:我們為何憎恨化學?

2020年11月10日上午10點,華為心聲社區(華為人的網路家園)發布了一篇文章,大意是任正非與中國最著名的9所大學校長進行聊天。聊天內容中有一段話,任總說得很明白,但也很模糊,只有內行人知道任總在說什麼,而普通的國人估計是一晃而過,沒啥感覺,因為他們對華為和任總的崇拜已失去了對科學知識的理性敬畏,不知道我們和國外的真正技術差距有的地方相差百年甚至更多……

下面節選任總在本次講話中的最關鍵點,重點地方我加紅以提醒大家思考和注意。任總能輕描淡寫說出來,至少說明他還是醒著的,或者說他會同意我在本文中的觀點。

晶元的技術難題涉及到各個從面,可以說是囊括了所有的科學。為了詳細說明我們和國外的差距,本文重點從化學領域來進行闡述相互之間的差距,算是幫任總進行舉例說明。

一、國人對化學的憎恨

什麼是化學,這個可能無需我再解釋。但是,國人對化學似乎卻總是有恐懼感、憎恨感,甚至各地環保部門嚴查嚴管消滅化學,各級政府招商引資部門也對化學設置了拒絕。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化學是什麼,化學就是內褲、絲襪、尿不濕、皮鞋、衣服、包包、牆紙、塗料、保溫材料、油墨、膠水、輪胎、電視、洗衣機、冰箱、電腦、手機……這句話不一定完全對,但化學確會深度影響到各種產品及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舉例說明:尿不濕的主要技術就兩點,表面的布、中間的吸水層。核心技術在哪裡,核心技術就是吸水層。很多寶媽寶爸就很有經驗,便宜的尿不濕吸水能力不行,貴的吸水性、透氣性好。高吸水性樹脂是一種即使在壓力下也能吸收並留住相當於自身重量500倍液體的塑料。對於尿液等鹽分含量較高的液體,其吸收能力有所下降,但仍具有吸收自身重量50倍液體的卓越能力。高吸水性樹脂以白色顆粒粉末狀的形態投入使用,主要用於生產嬰幼兒紙尿褲。成人失禁用品和女性衛生用品等也是研發和營銷的重點領域。與此同時,高吸水性樹脂粉末也被用於控制汽車座椅及食物包裝中的濕度。在尿不濕吸水樹脂高分子材料行業,巴斯夫才是全球領導者。

如果從我們日常的所有物品來分析,哪怕就是鞋子、包包、絲襪、尿不濕……如果要從核心技術來追蹤,我們都受制於國外,都是進口的原材料回來進行加工製作。

這一切,其實就是化學……化學與我們的生活及產品息息相關,不知何年何月,國人才會真正喜歡化學,尊重化學……

二、中國化學與國外化學的對比分析

陶氏化學是全球第一大,陶氏化學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杜邦大家肯定熟悉些,杜邦只是陶氏化學的一個子公司。特朗普下令陶氏化學對華為進行技術封鎖,主要就是從化學的角度進行制約,因為在晶元膠水這個領域,雖然我們有502,但沒卵用,陶氏化學在光刻膠領域具有壟斷地位,甚至日本、德國都無法替代。美國陶氏化學有多大,全球5萬名員工,分子式材料產品有5000種,平均每十個人負責一種產品。把一種產品從研發、生產、銷售、售後全流程做完,而且做全球生意,只需要十個人,這一點我至今也還沒讀懂,至少我還沒看到我們身邊有這樣的案例。陶氏化學已活了123年,2019年銷售額為860億美元。

巴斯夫是全球第二大,在歐洲、亞洲、南北美洲、中國的41個國家擁有超過160家全資子公司或者合資公司。公司總部位於萊茵河畔的路德維希港,它是世界上工廠面積最大的化學產品基地。巴斯夫已活了155年,在全球擁有10萬名左右的員工,2019年銷售額為741億美元。

與這些巨頭相比,中石油、中石化也不過如此……

說點國外小的化學公司的故事。柯達膠捲、柯達相機國人都知道,中國商界培訓都在講,今天不努力,明天就被替代,柯達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柯達是破產了,殊不知柯達的母公司、老闆活得好好的,人家母公司伊斯曼的強項是化工,當初做柯達只是因為發明了點新化工材料,可以製作膠片和顯影,於是就做個柯達相機膠捲玩,引領了一個影像時代。柯達時代過去了,伊斯曼堅守化工領域已活了100年,2019年銷售額92億美元。

講了這麼多國外最大的和最小的,下面說點中國最大的。

不要給我提中石油、中石化,它們只是鑽探、賣油的,不是真正搞化工材料的。

在化工新材料行業,中國目前拿得出手的僅僅只有一個「小杜邦」(業內人都這樣叫)——萬華化學(600309)。萬華有多大,22歲,在全球15000人,2019年銷售額680億元人民幣,即103億美元。

萬華現在與國外的大公司相比差距還非常大,不僅僅是營業額,更重要的是產品數量和質量,萬華產品種類只有數百種(具體數量不詳,沒準確數據),與國外幾千上萬種產品相比,這是核心差距,也是技術封鎖的關鍵地方。任總需要的晶元膠水,萬華也未涉足;液晶屏幕顯影的化學液體,萬華也未涉足……

萬華產品鏈

三、化學技術已深刻影響到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

中國作為航運大國,無數的輪船奔走在世界各地及國內海河,殊不知99%的船舶塗料都是進口品牌塗料……不信,你去問中船(南船北船已合併),不管是艦船、商船、民用船……清一色進口塗料,基本上被阿克蘇諾貝爾、佐敦、海虹老人等油漆塗料佔領。

在中國各地標誌性建築,鳥巢……水立方、會展中心等大型建築採用的油漆塗料基本都是進口品牌……防火塗料、鋼結構塗料、內牆漆、外牆漆,這些看似簡單技術的產品也是進口的……

不說高端的海德堡印刷機了,就說說油墨,殊不知油墨也是化工產品,好的油墨同樣是進口,國產做不出來或要不得。

再說說膠水膠粘劑和任總眼中的光刻膠,中國在這一領域同樣缺失,生產筆記本電腦、手機、電視、電子產品,需要用到很多的各種功能性膠水,在這一領域,沒法和國外比,日本也比我們強得多。

……

經濟要發展,技術是根源,粗放型時代已過去,靜心修鍊時代已經到來。我們和國外的技術差距特別大,這一點要正視。大國思想指的是我們要逐步影響世界,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漠視差距,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強大得不得了。

單就一個化工領域,我們僅僅才是一個開端,準確來說才進入「小靈通」時代,而別人已進入「5G時代」了。化工不是短期幾年就能追趕的,要做好用30、50、100年趕上的準備,這才是對未來真正的負責任。

聞化工色變,這仍然是很多政府官員及環保部門的思想和認識。很多地方都限制化工發展,有的地方政府文件直接拒絕化工。化工其實也沒那麼可怕,化工廠一樣可以做到環保達標。化工有危險,但沒有化工,我們的未來更危險。

所以說,國外不解除技術封鎖,我們不可能短期能做出高質量晶元,這是任正非及業界行內人士的共同認識。

清醒吧,先從正確認識化工開始,我們已至少輸了幾十上百年……晶元夢,目前也只還是一個夢。

本文來源:今日頭條、化工技術寶典


還是一個字,窮。

我們不談各種成功的個例,

以及各種歐美材料大佬學神的例子,

不談自己創業開廠的例子,

身邊的材料老博士們,拼了老命,也只能拿到30-40w以下的offer。

知乎讀cs的博士的,現在去了一些互聯網網商大廠,

各種酷炫的什麼人才計劃。

各種包裹都快到80了。

我簡直口水都要掉下來了。

你說那些機器學習,線性代數,概率論誰不會?

有一台電腦就能開搞。

很多現在材料的學生做機器學習也做得非常好,

而且屬於扎紮實實解決實際問題的路。

機器學習實戰(圖靈出品)京東¥ 51.40去購買?

他們有的不光會做理論計算,而且實驗也做得非常6。

看著他們可憐的薪水,我實在為他們心疼一波。

大家都是老老實實讀書,憑什麼材料就要比cs的差這麼多,

大家都是加班的打工人,為什麼cs就可以買好車,買好房?

所以我對知乎的材料看法還是部分贊同的。。。

有什麼辦法呢,我也很絕望啊。。。

除了努力提高材料的應用切合點,

真的沒有其他的路了。


每個學科都有用處,這個角度看不存在好不好。天坑專業的最重要標準是就業不好(可以理解為工資低),其它都是次要因素,如果母豬產後護理專業年薪五十萬,一定的最熱門的專業。

無論這個專業所在的行業好不好,重要不重要,是不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只要從業者收入低,那就是天坑專業。


一個行業的發展和前景,不要聽媒體宣傳,怎麼說不重要,怎麼做才是最重要的。簡單來說,從貿易戰開始到國產半導體被卡脖子,內存行業、晶元設計行業,國家投了多少錢,大廠小廠開出的招聘待遇提高了多少,這個大家有目共睹,雖然也是碩士起步,但是從半勸退直接拉到和互聯網大廠平起平坐,那廣大從業者確實是感受到了行業的未來和國家的重視啊。

反觀,同樣今年由於疫情的蔓延,講道理生物領域的核酸檢測、抗體檢測領域企業,但凡在上半年做出產品並且實現上市和出口的企業,最少也實現了年增幅100%以上,那麼今年生物行業的招聘人數擴張了么,從業人數待遇有實質性的跨越么(去各個招聘網站搜一下就能看到,哪怕是做核酸檢測的企業,給的待遇還是以前那個鬼樣子),你企業不管賺不賺錢,都不捨得給從業人員提高待遇,錢都花在買設備、營銷和推廣打廣告上去了,最後整個行業待遇最好的就是賣葯的葯代、賣試劑耗材的銷售以及做進口設備代理的經銷商,全都是銷售,誰腦殼有問題才幹啊。


在大學裡的學科,就沒有不重要的。都有掀天覆地的力量。

都說文史哲冷門,但篡改歷史還了得嗎?哲學決定價值觀,進而影響立法,影響蛋糕的分配方式,當代最典型的是馬克思。而這些思想和基礎理論和基本倫理需要文學改成戲劇小說的方式傳播給大眾,進而形成心理認同。

從理論上講,每個學科都是重要的。所以,不要有重要=待遇最好這種看法,這種看法很片面。哪個學科崩了,郭嘉都受不了。

郭嘉會根據這種宏觀理論來制定政策,給各個學科所需要的幫助,所以每個學科的博士,都可以混上還勉強可以的生活,至少你不會像6億人一樣月薪1000。但每個人的收入,是要根據它的短期的、實踐的變現能力來談的。不是根據這種宏觀的大道理。

很多企業沒有研發能力。對於這些企業而言,博士真沒用,不如會喝酒的銷售,不如主播,不如流量。主播一上台,銷售一瓶茅台吹下去,企業就是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利潤。博士呢?一年至少20萬年薪,還得給安家費,給戶口,養個研發課題組,算上科研經費至少至少百萬起,就這,還不一定能研發出東西,研究不出東西,錢可能是打水漂。企業要你幹什麼?中國有幾個華為?

那些說兩句話的明星、喝兩杯酒的銷售不香?你是企業你雇誰?

誰跟錢過不去?你問這個問題不也是要錢嗎?

但只會科研的博士能賺很多錢嗎?

不能。一方面經費上百萬上千萬地花,一方面科研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事,相比研發新產品,打水漂的可能性更高。中國目前的產業結構不需要多少博士。

想要讓博士有這種變現能力。必須保證蛋糕擴大的速度,大於擴招的速度。那得看時,看運,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哪個專業的蛋糕會變大。80年代文史哲全是講座。那是他們的黃金時代,80年代最高分的專業就是文學。現在文科最高分是金融和經濟。49年到80年代,是重工業的黃金時代,機床,煤炭,石油,都是令人羨慕的好專業。現在都成夕陽了。郭嘉需要重工業不假,但重工業污染太重,掙錢也少。不如搞旅遊,電影等文化產業,還有it等高新技術產業,拉動gdp較快。

大學裡每個學科都是不可或缺的。想要賺錢,等風口吧。下一個風口在哪兒?不知道。隨著人數的增加,風口又會變成內卷的坑。什麼時候變成坑?不知道。

為什麼卷?不是因為你重要,大家都重要。卷是因為這個學科目前的變現能力還跟不上。


關鍵是傳統專業發展和跨專業研究方面的問題。

專業發展的程度決定了教育制度的靈活性和可容納性。

國內高中階段開設的課程門類少,本科階段專業設置面窄,碩士階段更窄,甚至一個研究方向設置一個專業,導致越往上走越難有科研學術成果的產出。

美國教育之所以發展的好,還真的是得益於高中4年,本科4年的通識性教育,所以才有了後來在科研學術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有專家學者說,美國的教育好在研究生(碩士、博士)階段,的確,因為人家任何科目之間都有進行跨專業的研究,交叉性專業學科非常豐富,教育制度靈活到專業學位課程的學習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定製,我們是做不到的。另外,本科轉專業、轉學,碩士跨專業申請,這都是人家教育制度的優勢,得益於專業學科的發展、跨學科的研究。

若是專業學科發展的好,就可以容納更多人在各領域均衡發展,而不是扎推在少數幾個熱門專業領域,將傳統專業變成「天坑」了。

師資方面,由於咱們的專業面窄,再加上很多教授都是一個專業走到頭,做跨專業的研究的確比較難,是特別難。縱觀國外各高校教授,都是三四個專業學位,終身學習,四五十歲、五六十歲,還在攻讀不同專業的學位課程。這在我們國內的確是不可能的。國內奉行三十五歲定型、職業之路到頭,國外五六十歲才是高產期,怎麼相比呢?

肥沃的土壤,才能產出豐碩的果實。

期待教改取得成功!


在知乎上一直不斷地看到各種黑生化環材的勸退言論。化環材還有土木我不太懂,我作為一個學生物的來聊一聊生物學科吧。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生物學是一門多麼大的學科,從宏觀的生態學和演化生物學到分子水平的分子生物學,從人類經濟的根本「農業」到跟每一個人最終極的追求「醫學健康」,這些都在生命科學領域裡面。考慮到這門學科涉及到的相關子學科和相關從業者或者還在學習階段的人是如此眾多,這種一股腦勸退的風氣如果一直下繼續下去的話,會造成非常廣泛的不良影響。我覺得很有必要在這裡給生物學一個宏觀上的介紹,理性的分析一下這門學科的局限性以及優勢,讓生命科學專業以內和以外的人都能有對生物學有一個更加理性清醒的認識。

生命科學包括一些對生命進行研究的科學領域,包括一切動物,植物,微生物。和人類的利益最直接相關的動物研究包括畜牧業和專門研究人體的醫學,植物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要作物的改良和育種上面,當然還包括一些利用藻類的生物質新能源的研究,微生物主要包括無處不在的真菌和細菌。簡單概括生命科學就是農業和醫學。

農業的進步以及它的重要性被大多數人忽略了,特別是在農業及其落後的中國。現代社會很多人根本不能體會能夠每天都有三頓飽飯吃有多麼珍貴,沒有這些年生命科學以及很多其他學科在農業上的巨大進步,這麼多人口每天吃飽飯是不可能的,更別提你現在每餐都可以大魚大肉了。農業為什麼是第一產業?因為它是整個經濟社會的根基,是essential的,你不重視它並不代表它不重要。每年出台的中央一號文件你猜是什麼?就是關於農業的。一個國家,特別是一個人口如此眾多的大國,最重要的不是金融,也不是互聯網,而是農業。我這裡只簡單介紹一下農業,這個話題太大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

很多人其實對醫學也有很大的誤解,以為醫學領域的都是以後要當醫生的,其實恰恰相反,真正去醫院當臨床醫生的只佔醫學領域的很小一部分,醫學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其實更多的是基礎生物學的進步,臨床醫生是很難產生具有廣泛影響的基礎科學知識的,他們更多的是應用這些知識,而這些知識其實絕大部分就是生命科學工作者們在實驗室產生的。你知道1918年的流感奪去了多少人的生命嗎?五千萬到一億人。而那時候全世界的人口只有僅僅約有十七億人。醫學的進步(也屬於生命科學)讓我們現在能夠不再那麼畏懼疾病,哪怕是現在看來普普通通的疾病。今年在全球爆發的新冠病毒,從病毒的診斷、防控到治療有哪一個方面不是生命科學家在其頂樑柱的作用。

令人難過的是,很多人都把這些當做理所當然,好像他們在家裡敲幾行代碼或者鍵盤俠們在屏幕上敲幾個字就可以實現一樣。更讓人難以理解或者氣憤的是有些人學了幾天編程就敢口出狂言想一棍子把整個生物學打死,說生命科學只知道死記硬背,完全沒有技術含量,沒有邏輯。我可以肯定說這樣的話的人,不管你是生物專業的還是非生物專業的,你都對生命科學沒有入門,你以為的都只是你以為的。歸根結底,它是一門科學,既然是科學就一定要以邏輯和理性為基礎。

不過生命科學也的確有一些局限性,其中比較典型的包括:

  1. 從業門檻相對比較高。生命科學專業需要學習的基礎知識實在是太多了,而社會上對生物學人才的要求又往往非常的高,本科短短几年的訓練很難達到那些崗位的要求,所以很多崗位的入職門檻至少都是碩士起步的。這個其實也很好理解,你類比一下醫生就知道了,現在想在好一點醫院當醫生至少也得博士學位了。所以很多學生物的本科生會非常苦惱,如果不能繼續讀研究生的話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2. 難以產業化。生命科學畢竟不像很多工科專業相對較容易做出一個產品,不管是一台小的機器還是一個軟體,往往不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還有時間來完成,還有你往往不需要懂得很多底層的知識就能夠做一點什麼出來,但是生命科學領域大部分時候要想做出一個實打實的產品,比如一種藥物,往往需要極大的前期投資,而且還不一定能成功。既然難以產業化,可想而知對應的體面地崗位就相對少一些了。但這近一二十年來基因組學和生物技術發展迅猛,國內外正在快速誕生很多的生物科技公司,只是對大眾的普及程度還沒有IT公司那麼高,可以肯定的是以後生物相關的崗位會越來越多,你需要關心的是要學到實打實的知識。

只要人類還一直需要從食物中獲取能量,只要人類還不能完全認識生命,只要人類還沒能超脫生老病死,相信我不論你怎麼黑它,生命科學研究會一直進行下去的,誰也阻擋不了。一套AGCT編碼的基因組到底是怎麼如此精細的調控一個完整的生命的?我們的情緒、感知、記憶最根本的分子機制到底是什麼?我們能夠從根本上認識癌症嗎?等等等等。如果你對哲學感興趣,如果你還對生命很好奇,你是沒有辦法跨過生命科學的,因為生命科學才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對生命的研究。

生命科學領域的挑戰很可能會成為你的機遇,如果有一天你能夠將一些以前難以產業化東西產業化了,那將會是非常大的貢獻。那些動不動就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勢鄙視其他專業的任何人們(很多是程序員),請你們相信別人並沒有從根本上比你差多少,只是喜歡的東西跟你不一樣而已。如果你僅僅只會寫一點程序會幾門編程語言而沒有深入研究演算法和計算機底層的能力的話,請不要隨便鄙視生物學Ph.D們,這跟你們每個月能拿多少錢沒有關係。

所以題主請多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對一門學科要有自己綜合的判斷,不能輕易地人云亦云。如果你被網路上鋪天蓋地的消極評論弄得迷茫的話,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一點信心。

在這個加速內卷的社會,各行各業其實都不太容易。人們的內心普遍浮躁,急功近利,對於物質的追求和短期的利益已經達到接近瘋狂的程度。這些年互聯網高速發展,正處在風口之上,與此同時也催生出了一批相對收入較高的職業,比如程序員。它們的蓬勃發展和其它行業的內卷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導致了目前大批大批的來自各行各業的人都在想辦法轉行計算機,想多掙點錢。我非常能理解這種現象,畢竟這都是市場供需關係決定的。

不得不承認大多數人的人生是沒有真正的目標或意義可言的,他們的人生除去了物質享受基本就沒什麼東西了。工作對於這些人而言只是用自己的時間買回來一點收入而已,如果能夠不工作還有錢拿,那一定會選擇不工作。對於一個工作的好壞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錢有多少,至於這個工作有什麼意義,自己如何能在這份工作上實現自己的價值,那都是不會考慮的。現在網上的風氣基本上就是除了計算機和金融專業,其它的都是垃圾。如果你是這裡面的一分子,請無視我的回答,我無法也不想努力去改變你的想法。

但我相信在各行各業一定會有一小部分理想主義者,他們喜歡音樂,他們嚮往文學,他們痴迷藝術和宗教,他們熱愛哲學,他們對這個世界深層次的規律和原理充滿好奇,於是他們對基礎科學充滿興趣,他們不甘心只做一顆螺絲釘,他們追求個體的全部可能性,他們熱愛發現,他們熱衷創造。如果我的讀者裡面有哪怕一個這樣的人,如果你也正在被這個嘈雜浮躁的社會弄得有些迷茫,請相信你不是一個人,也請相信你的高貴。這也是我寫這邊回答的目的。我個人還沒有參加過工作,所以不管怎麼說我也沒有資格來指導任何人的就業。我當初選擇生命科學專業純粹是出於對生命現象的好奇,我非常渴望透徹的了解生命到底是什麼,包括它的起源,它運行的機制。

很高興我的這個回答能夠被這麼多人看到,真心的希望它能夠給一部分人一些安慰和鼓勵。另外根據評論區的反應,我發現很多人實在是戾氣太重了,或者是非常的judgemental。我寫這篇回答既不是勸進也不是勸退。如果你對生命科學不太熟悉的話,希望這篇回答能夠讓你對它有個更準確點的認知,盡量出去你心中已有的偏見;如果你是生命科學相關的學生或從業人員但又過得不太好的人,希望能夠給你們一絲絲鼓勵;如果你也是那一小部分還對生命科學的前途充滿信心的人,希望你能夠加入我一起給社會轉遞出去一些正面的東西。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活法,因為人生經歷、教育背景、家庭環境都不盡相同,所以對生活追求的側重點也會千差萬別。只要不犯罪,每一種人生只要是自己選擇的都是值得尊重的,希望人們不要隨便直接或者間接地評判別人的任何東西。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傻,對於人生大的抉擇一定是多方面平衡的結果。如果你現在急需掙錢,那你就想辦法掙錢就好了,至於你選擇讀什麼專業我不會對你有任何的評價,相反我還會從心裡支持你。

每個人的生活都冷暖自知,如果可以的話請盡量多地向身邊投射人文主義關懷,而不是一味地給別人製造更多的焦慮。這個社會是多元的,我非常不喜歡一些人什麼都要拿來跟計算機跟金融比,要比就算了,比的還只是幾個銅錢。世界上只有一個矽谷,也只有一個華爾街,是不是要所有的人都去這裡工作你們才覺得是正確的?學生物,或者化環材的很多雖然收入比不上這些人,但也不至於像很多人說的像吃不上飯一樣吧。那你們覺得那些學歷史的、文學、哲學、音樂、舞蹈、繪畫等等的是不是都不配當人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