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普洱茶不屬於黑茶類,因為黑茶是以小葉種茶樹粗老鮮葉為原料,製成的初制毛茶;普洱茶是以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自然發酵陳化,或者是人工渥堆後發酵而製成的再加工茶類;雖然黑茶與普洱茶的外形,但是兩者本質的不同是不同的,黑茶主要做成緊壓茶供邊銷,屬於邊銷茶;普洱茶有各種規格的散茶和各種形狀的緊壓茶,可供邊銷、內銷和外銷。


不屬於,樹種;生長環境;製作工藝有關


不屬於


稱之為普洱茶,要滿足的5個必要條件是——

1.產地:只能是雲南境內的一定區域;

2.樹種:只能是雲南大葉種

3.原料:只能是曬青毛茶

4.工藝:必須經過一定程度的發酵

5.水浸出物: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必須達到或超過38%

普洱茶不是紅茶,也不是黑茶,而是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加工而成的後發酵茶類。


工藝上不大相同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它的基本工藝流程是:

葉攤放——殺青——初揉——渥堆——復揉——乾燥

普洱熟茶也是後發酵茶,但它的基本工藝流程是:

曬青毛茶——渥堆——乾燥

另外,黑茶加工濕度是鮮葉本身水分殺青剩餘的部分,堆溫來源於殺青後的殘餘溫度和殘存酶促呼吸作用的熱量。而普洱熟茶首先是加工初製為曬青毛茶,而後再人工加濕進行微生物發酵。

可以理解為一個是天然水,一個是人工灑水。

原料上不同

黑茶為中小葉種,普洱為大葉種。內含物質其實差距挺大的

發酵菌不同

黑茶:冠突散囊菌

普洱熟茶:酵母,黑麴黴

發酵時間不同

黑茶:不超過48小時

普洱茶熟茶:不低於25天

發酵程度不同

黑茶:中等程度發酵,發酵程度不超過50%

普洱熟茶:全發酵,發酵程度接近100%

結論:他們只是長得像而已。其實普洱熟茶不屬於黑茶的


把普洱茶分類到六大茶類之中的哪一類,對所有的人,包括專家和消費者都是一個難題,這是與普洱的歷史發展過程和作用有關的,正是因為歷史遺留的原因,以及現在過度的炒作要給普洱安置一個較高地位(黑茶的低劣和傳銷的負面影響都不想參與)。

中國茶葉在唐宋時期,茶葉的加工技術都是大同小異的,基本上是將採摘的青葉攤放,蒸煮,搗碎,去汁,裝模,拍實,烘烤,穿孔等工序,然後等級高,苦澀味低的高級茶葉供應上層使用。到宋代由於丟失了北方和西北的產馬地區,將茶葉與交換馬匹統一了起來,就是最早的茶馬司制度,明代一樣延續了這種制度。這些供應邊境地區的茶葉在工藝上等級上口味上要求都不高,而且邊境地區也不像中原地區一樣茶葉是清飲的,有口味香味外形上的各種要求,於是反應在工藝上就是最簡單的工藝,低溫殺青,揉捻曬乾,壓餅壓磚。再由於加工普洱黑茶的地區都是相當經濟落後的湘西川西雲南地區,交通運輸等條件比較茶,不像江南的嫩茶好茶几天半個月就能運輸到京城等消費地區,這些茶餅茶磚需要長時間的運輸,消費和銷售也是如此,遊牧民族不像中原地區那樣城市定居,就造成長期使用陳茶的習慣。由於這樣落後的工藝,茶葉中茶多酚含量高,陳茶反而因為茶多酚慢慢氧化了減輕了苦澀感,於是也有了陳茶口味比新茶和潤的說法。同樣的香港被英國租藉以後,普洱茶也是這樣供應香港的華人使用,由於一些茶葉苦澀味太濃,一些茶商就簡單處理「發水茶」,通過濕熱渥堆發酵來改變苦澀味,七十年代,雲南技術改革,就將這種「發水茶」改進成了熟普工藝。

所以說,現在的六大茶類的分類方法其實是不適合普洱茶分類的,因為六大茶類是以完整的加工工藝來分類,而普洱在長期的加工使用過程是與現代工藝加工脫鉤的,說白一點就是 生普工藝在古代因為是邊銷茶就是一個粗製濫造的產物,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是有沒有的問題,口味香味壓根沒有要求,而熟普也是迎合香港南洋消費者當然產物,只是將奸商投機取巧的「發水茶」工藝化了,理論上和農村的豬欄牛欄漚肥是一個道理,所以熟普有那種難喝的豬泔水味。

以上的就是普洱工藝的歷史來源,您還認為普洱是好茶嗎?普洱應該歸納到哪一類茶呢?


黑茶分五個產區:

湖南安化的黑茶、湖北赤壁青磚茶、四川雅安藏茶、廣西六堡茶、雲南普洱(熟茶)


普洱的熟茶算黑茶一類


不屬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