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我老婆剛結婚仨月

這個週五晚上

我倆決定在外面逛逛

我們房子是新房 周圍的配套沒有太跟上 買菜喫飯都比我們上班的老城區貴

這三個月我們一直沒有找到可以固定的超市和買菜的地方

這周我們決定去逛的家樂福超市距離我們家兩公里

它周圍有市內最高消費的奢侈品商場 有寫字樓 有高檔小區 很有人氣

而且它也不僅僅有家樂福 樓上六層是個挺接地氣的綜合商場

我兩年前因為電影場次的原因 特地從旁邊的高端商場來這邊看 票價便宜 人沒有那麼多 場次也是我想要的時間

兩年前這個商場6層 當時我記得最頂層是電影院 +好多連鎖小喫的小櫃檯 45層是本地有名的餐飲飯店 有連鎖品牌 也有新奇特的那些餐點 很熱鬧 123層有常見的中低端服裝品牌 偶爾在3層有幾家少兒的培訓機構 3層人就很少了

我們先去的超市 想買一塊黃油 一小袋大米 大米想買好一些的好拿而且我們確實喫米做飯不太頻 還想買小蘇打和酵母 (是的我有個烤箱我們想嘗試做點什麼哈哈哈 聽說是個坑)

超市的入口氛圍很好 有KFC 等快餐 也有油潑面等傳統快餐 還有奶茶麵包房 各種小飾品 家居品 人也挺多外面的停車場有2/3是滿的 下午5點 每個店裡都有不少人

我們在超市走了好大一圈 除了必需品 我買了濕巾零食飲料酸奶等看見覺得想要的 算是額外購買的

其中沃隆的提子乾家樂福31塊錢 我看包裝很好 我老婆覺得葡萄乾這個價格很貴 網上一查便宜一半

路過梅林午餐肉我們又饞了 想買一些 結果網上一罐便宜5元 生產日期是上個月的還包郵

大米我們嘗試了新的品牌 看到網上價格差不多就不想等了

這次超市消費233 應該還有60多我們在網上不同的兩個店鋪下單

五點進的超市 除了一瓶水我倆啥也沒有喫喝 逛完快7點了

我們把東西存好 想去樓上的商場喫點飯

我倆不太餓 所以想喫點新奇的沒有喫過的。

我記得樓上有個日式拉麵挺地道 我兩年前看電影喫過

結果這次相隔兩年 商場已經不一樣了

一層二層的幾家連鎖國內服飾快銷品牌(還不是優衣庫muji)夾雜著給小孩護理的機構

三四層全部都是小孩子的培訓機構 打拳 樂器 英語門口有很多家長等著孩子下課

我倆繼續往上走,五層是餐飲 可是每個店裡的人都很少,只有一家高端裝修的飯店裡面一桌人都沒有我們不敢進怕東西不新鮮不好喫,六層有一家大酒樓包間有人可是我們又不餓倆人喫不了太硬的菜。那些想嘗鮮的飯店都沒有了,只有一些品牌連鎖的人氣還可以。期間還有人問我們之前的XX牛排館在哪裡 。5/6層的餐飲樓層很空 有1/3的地方是原來的飯店不做了用圍欄給擋上的。燈光也比較暗。頂樓的電影院+小喫樓層整個都封上了

後來我們選了一家連鎖的烤鴨店 這個之前喫過 烤鴨雖然很香但是之前在別處喫過 就沒有那種新鮮感。屬於實在沒啥可選了只能喫這個的安全選擇。消費159

打車回家10多塊

雖然買了東西 喫了飯 但是感覺有點乏

這個商場+超市 以後不會再去了 商場沒什麼可逛的 喫沒什麼可喫 超市不能放心購物 總覺得會有東西比外面貴一倍那種 老在網上查 挺煩的 而且東西都是分散的找酵母我們走了兩大圈把調料的貨架看了三遍=,=

我們那天消費了超市233+喫飯159+網購60+打車12=464

可這錢花完了並沒有什麼消費的愉悅感 也想買點啥喫點更好的 可是沒有機會花。。。

回家躺在沙發上看樂夏2 喫零食,我倆覺得還是呆家好

哦 黃油還忘買了


說說我個人的理由,那些大眾的理由就不說了。

有的店員態度太差,最近有一次去買飲料,我說要一杯西瓜汁,她說沒有了,那就換一杯橙汁,等了很久做好了告訴我這杯不是我的,我看後面也沒人拿啊?然後奇特的是,她又給排在我後面的客戶先做了。我一生氣就走了,也不知道是哪裡得罪她了。莫名其妙.

有些店一進去,營業員就跟在屁股後面,一直跟著,很不舒服。

有的時候買東西沒有明碼標價的 還要討價還價,弄了半天的成交的價格,也不一定是好價。真不如網上購買方便。

網上有七天無理由退貨,實體店買了大多數不能退。

就是這幾個原因吧


首先實體店也不能一概而論的,有零售批發一體的市場型店鋪和純零售的商場購物中心實體店。市場型店鋪大家圖的是一個性價比便宜,而大家去商場型的店鋪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從來都不是因為性價比便宜。這兩類店鋪前者注重便宜實惠,後者注重品牌、環境、體驗、服務。當然後者在服務這塊做的好不好還是有待商榷的。

那麼電商來了更多的搶的是原本市場型實體店的生意,於是就會感覺大家好像都不想去實體店購物了。然而原本去商場買的還是去商場,越注重品牌、環境、體驗、服務的越願意到商場買。

另外一個大家去商場或購物中心買的一個原因在於,很多時候消費者買東西不是心裡就想好要買什麼再去想到哪買。而是在很多其他場景順便買。比如衣服,光看圖片或者光看實物或者在燈光環境很好的地方穿上去試,那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很多人老是買不到喜歡的衣服,但往往有人陪你一起去買就比較容易買下來。衣服還是那些衣服,不同的是陪你買衣服的人會鼓勵你多去試。而偏偏很神奇,同一件衣服穿身上試和只是看,那感覺是不一樣的,尤其是有些衣服版型設計的比較好,那反差就更大了。所以服裝店的營業員如果把那些催促顧客趕快付錢買的精力都放在讓顧客儘可能多試上,可能最終的成交量會更大。

再說會市場型實體店吧,原本它是由一個價格優勢相對商場型店而言。但電商來了,這個優勢就跑到電商那去了。但電商的價格是不是一定比市場型的店鋪便宜呢?以前是,現在未必。因為電商的成本變高了,而因為電商的競爭市場型實體店的租金在降低。在成本上誰更有優勢真的不一定了。但這可能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現在大家覺得網上比實體店便宜

除了價格因素外,可能更大的原因在於大家怕在實體店被坑。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個問題中點贊最多的回答。這個高贊回答絕對沒有很全面的回答這個問題,就是陳述了實體店坑人的一些事實。然後很多人會點贊,我也點贊了。為啥?因為我也被這麼坑過。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www.zhihu.com圖標

所以相比價格因素,怕被坑可能是更大的原因。所以我自己買衣服一般喜歡在商場買。而商場店鋪為什麼會比市場型店鋪稍微好一些呢?一個是商場本身對商場內的店鋪有監管,另一個是商場一般都是做品牌產品的店鋪。而品牌本身是對消費者有保障作用的。

因為品牌是消費者購買產品和服務的風險保障機制。管理經濟學從博弈論的角度來解釋品牌,認為品牌是一種博弈機制,是企業通過創造重複博弈,,給消費者懲罰企業的機會,從而贏得消費者的放心選擇。

那麼問題到了這裡我們應該發現重要的其實不是到網上買還是到市場型實體店買還是到商場型店鋪買而是要給消費者懲罰企業的機會,從而贏得消費者的放心選擇

大家在網上買放心,是因為大家在淘寶京東這樣的大平臺上買。這些大平臺就像商場監督管控自己商場內的店鋪一樣管控自己平臺上的店鋪,大電商平臺用自己的信用保障贏得消費者的放心選擇。如果這些監督管控自己平臺上店鋪的平臺本身就沒啥品牌力,隨時都可能會倒閉跑路,那你可能會更願意相信市場型的實體店。

按著這個思路,新創的一些小的服裝品牌可能會有更多機會。原本你要通過很多的資金打造品牌,從而贏得消費者的放心選擇。但現在一個你可以通過在淘寶這樣的大電商平臺,贏得消費者的放心選擇。另一個美團現在準備在做的電商可以關注。淘寶是線上,但美團電商可能是偏線下的。因為美團一直都有線下的基因。這就意味著實體店的老闆可能就不會被房東卡著脖子了,因為線下的店鋪地理位置沒那麼重要了。


經過我的觀察,我發現不想去實體店購物的這類人一般會有以下幾個特點:

1. 懶

所謂的這個「懶」,就是我們通常認為的懶。

「懶癌」是現在年輕人的通病,一個人生活,懶得做飯,全靠外賣;懶得社交,全靠緣分;懶得說話,全靠別人主動;懶得出門買衣服,全靠網購。

只要能躺著就絕對不坐著,能坐著就絕不站著。

能在網上動動眼睛,靠手指就能下單的事情,絕不邁開大腿出門逛街。

畢竟逛街也是要費腿的不是麼?

2. 宅

能宅就宅到底,「宅」已經是年輕人的標配。

約好和朋友出門喫喫火鍋,就變成了「改天」,結果三個月過去了,這頓飯還是沒喫上,因為太宅了,週末實在邁不開腿。

毫不誇張的是,我室友是在家可以待上幾個月都沒什麼問題的人。

你出門的時候發現她躺在牀上玩手機,等你工作完回家的時候,你會看見她連躺著的姿勢也沒有變。

這個世界上估計只有三件事情可以讓她離開那張牀。

一是喫飯;二是上廁所;三是手機沒電了。

這種人倒也不是生性涼薄,不喜社交,而是因為家裡呆著太舒服,當然也有部分原因是懶得出門。

3.沒錢

錢是萬惡之源,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

這話說得可真是沒毛病。

逛街就要喫東西,買東西,這這這哪裡花的不是錢,但恰恰我真真是沒有錢。

沒辦法,那我就只能少上街,少去購物,那我的錢包不就能省省省嗎?

這可真是一個好辦法。

所以人只有有錢了才能去無所畏忌的購物消費,沒錢只想著自己的溫飽問題,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你看看以上三條,你中了幾條?


謝邀。

還用問嘛,貴啊!

電商價格公開通明,不怕被宰,買了還能無條件退貨。

實體店價格普遍更高,若不是為了實際體驗感,大家都上電商買去了。

我想你問這個問題也是想弄清楚實體購物不受待見的根本所在,然後再針對性找出解決方法吧!

建議你把實體店的體驗服務和社交服務做到位。並且在價格上和線上做好同步。

並且要提高你開店的格局。把賣產品變成賣生活方式。比如賣衣服,你可以賣時尚搭配;賣手機,你可以提供玩機攻略;賣茶,你可以提供茶藝培訓。

總而言之,通過實體店來提升產品附加值。打造平臺,凝聚客人探索更好的生活方式。

只有你的實體店人氣、氛圍凝聚起來了,你的店面才更有價值,更具備變現能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