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能讓波函數坍縮,能不能有什麼辦法,把坍縮了的粒子反向拉回量子疊加態?


關於這個問題的理解,有可能會包含很多對量子力學的常見誤解。

1、首先,我們要知道,量子力學中,任何量子態都是疊加態,即使是這個問題中所謂的「坍縮態」,本身也是疊加態。例如說,位置本徵態可以看做無數動量本徵態的疊加。用大家喜聞樂見的例子來說明 - 那隻倒黴的薛定諤貓。大家一般都覺得「死」和「活」當成「坍縮態」,而把「死+活」看作是疊加態。其實不必如此。比如說,我們定義兩個狀態:

[公式]

那麼很容易我們就可以看到,所謂的死和活這兩個「坍縮態」,也都是疊加態:

[公式]

也就是說,在量子力學中,並不存在一種特殊的所謂「坍縮態」,所有的態都是疊加態。並且,隨著你旋轉你的基底,所有的態都有無數種疊加方式。比如說:

[公式]

當我們談論「坍縮態」的時候,並不是因為這種態特殊,而是因為我們定義某種基底為特殊基底,在這種基底下,纔有特殊的狀態。然而它特殊不是因為理論結構,而是因為我們的人為指定。

我們一般意義上認為的「坍縮態」,指的往往是一次測量後,根據我們測量的可觀測量不同,得到的一個本徵態。更一般講,大家往往會在直覺中認為,那些經典態(比如說確定的死和確定的活,光子穿過左縫和穿過右縫等),是「坍縮態」。這是習慣問題,從量子力學的理論結構中,它們和其他怪異的疊加態一樣,也都是某種疊加態。這叫做「basis ambiguity」,這也是純幺正量子力學中(諸如多世界理論)早期的一個大問題 - 偏好基問題。也就是說,我們日常所見的那些經典狀態,在理論上和其他所有的疊加態相比沒有什麼特殊性,那它們是如何成為我們日常經驗中的特殊狀態的?

所以說,這個問題:

「能不能使坍縮態轉為量子疊加態?」

的答案是,它永遠處於疊加態,無所謂「轉為」。

2、如果我們指定某一個可觀測量的本徵態們是「坍縮態」。那麼,這個問題問的是,「在一個測量本徵態作為基底的情況下,一個本徵態能不能轉化成多個本徵態的疊加態?」這個回答當然是,是的,可以。比如說,對一個粒子做出位置觀測後,它「坍縮」成為一個 [公式] ,我們可以計算,從這個[公式]出發,粒子會極其迅速地「鋪展開」,變成位置的疊加態。 不是你能不能的問題,而是它必然向著疊加態演化,除非你一直保持對它的觀察 - 這就是量子芝諾效應。

3、如果你問的是這樣一個問題(我猜這或許是你真正想問的):

「坍縮」是不是可逆的?

那麼,這就涉及到什麼是「坍縮」的問題。坍縮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馮諾依曼的詮釋中。後來大家對它的含義有所擴展,在例如哥本哈根詮釋之類的「坍縮」詮釋中,我們現在可以把它定義做是一種不滿足幺正演化的、由觀察引發的、不可逆的、瞬時的、不連續的量子態演化 - 所謂的「R過程」。在這種語境下,當你提到坍縮這個詞的時候,你已經自動給出了一個不可逆的前提了。它當然是不可逆的。

但是,現代量子力學中有一大批人正在試圖消解「坍縮」的概念,例如多世界和退相干。在這些理論中,坍縮是不存在的。大家討論「坍縮」,討論的是一種表象的東西 - 它表現的像是坍縮了,其實它仍然滿足幺正演化。一般他們會否認存在「坍縮」這種東東,所以也就無所謂「坍縮態」了。但是他們可能會用另外一種語境來討論「坍縮」,也就是退相干過程。所謂的坍縮,指的是在測量過程中,系統與測量儀器形成糾纏,變成不可分割的複合系統。在這個複合系統中,一切演化都是幺正的,但是當我們單獨談論其中一個子系統的時候,我們拋棄了另一個子系統,因而就產生了貌似的坍縮。如果是這種語境,那麼理論上「坍縮」是可逆的。退相干發生在系統與環境發生了大量的不可控糾纏的時候,雖說現實中你無法逆轉,但是理論上如果你可以精細操作近乎無窮多個環境自由度的話,它是可逆的。

當然,在退相干中,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所謂的「虛擬退相干」,也就是說我們把系統和測量本身做成近似的孤立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坍縮」就可以通過少量的自由度操作來逆轉 - 比如說擦除實驗就可以看做是這種情況。

比如說,一個雙縫干涉,它的兩個縫隙對應的波函數分別是 [公式][公式] 。我們有一個路徑觀測儀A,來觀測光子的路徑:

[公式]

那麼,一個基本的干涉,在被觀察時就「坍縮」了:

[公式]

這裡的「坍縮」僅僅就是對複合系統做了一個partial trace:

[公式]

我們可以看到,當 [公式] ,也就是儀錶有效的時候,波函數就「坍縮」了。

現在,我們說,在儀錶A的後面,我們再加上一個「度數表」B,如果有;

[公式]

那麼它仍然是「坍縮」的。

但是,如果我們把B的基底「旋轉」一下,我們可以讓B和A的相互作用是這樣的:

[公式]

情況就很不同。上式中:

[公式]

很容易我們可以得到:

[公式]

我們可以看到,系統的坍縮就被「逆轉」了。

但是大家一般談論退相干,都是涉及到大量環境自由度,因而是理論可逆實際不可逆的。


指定一組測量基底後,測量塌縮到本徵態屬於非幺正演化,該過程不可逆。

但塌縮態可以通過其他途徑變成疊加臺,比如著名的hadamard gate造成的演化。

或者,你換一組基底,不就又變成疊加態了麼23333


nzczll:在量子力學中,觀測產生結果,不是觀測影響結果?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塌縮這個詞是一個很錯誤的用詞。用詞錯誤,導致概念很難被正確理解。

實際不是塌縮,是呈現。

用呈現來表達這個概念,就容易理解很多。

觀測導致本徵態呈現,不是塌縮為本徵態。

停止觀測,本徵態就不會呈現,自然就恢復到疊加態。


停止觀測


是個好問題。坍縮後仍可以呈現疊加態的。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實驗來證實:光的雙縫干涉實驗中,屏幕上的干涉條紋是光的波函數坍縮後呈現的圖像。在屏幕上開一小孔,裝上透光玻璃,然後以坍縮後的光為光源,再做一次雙縫干涉實驗,我們在第二個雙縫干涉實驗中,仍能在屏幕上見到干涉條紋。這就說明坍縮後量子仍然具有疊加態。


魏格納的朋友思想實驗現實版,塌縮的本徵態當下即疊加態,就象液晶顯示器,影像變化的當下即是像素三基色。


一個關鍵的問題你能否找到原操作的變換,從線性代數的角度來說,如果測量對應的是算符M,那麼能否將塌縮後的量子態回復為原有的疊加態取決於M是否可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