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里很多用典的地方 都是前人給我們的禮物。我們能給後人留下什麼典故呀


「廿年居上海,每日見中華:有病不求葯,無聊才讀書。一闊臉就變,所砍頭漸多。忽而又下野,南無阿彌陀。」魯迅送給內山完造的這首詩,算不算是現代典故作詩呢?

但說到現代典故作詩,我認為取得最大成就的還是魯迅的弟子聶紺弩:「昨日相逢酒一卮,今朝舌騁萬雄師。地無裂縫天無路,你是何人我是誰……」——親朋揭發;「伸長八尺靈官殿,大喝一聲白虎堂。 天若有頭砍當怕,地雖無底揭也慌……」——審問;

「勇奮輩儕千臂膊,熱煎衰朽寸心肝」——批鬥;

「多情故作無情樣,沒齒難忘切齒聲」——批鬥與揭發;「君自舀來仆自挑,燕昭台畔雨瀟瀟。高低深淺兩雙手,香臭稠稀一把瓢。陽春白雪同掩鼻,蒼蠅盛夏共彎腰。澄清天下吾曹事,污穢成坑便肯饒?」——下放勞動打掃廁所;「把壞心思磨粉碎,到新天地作環遊。」——下放勞動推磨;「看我一匡天下土,與君九合塞邊泥。萬方俯首歸行列,廣廈縈心定作為。」——下放勞動脫坯。

聶老是高人,妙句還有很多,讀來令人唏噓,不再一一列舉。

如果把範圍擴大到詞,著名的例子還有毛先生的《念奴嬌·鳥兒問答》:「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用的是蘇聯共產主義的典故。
瀉藥。你看你自己都寫了,我能想到的現代「典故」也就是網路用語。我不覺得這能成為送給後代的「禮物」,起碼作為本時代的人我是這樣覺得。
可以,只要我們足夠有名。

想一想那些中國近代史上的典故,魯迅就不用說了,幾乎魯迅的每一篇文章都能被當做典故,其他的有,張愛玲的「蚊子血和硃砂痣」,徐志摩「醉過知酒濃,愛過知情重」,聞一多的「何妨一下樓主人」,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冰心的一句笑言「太太的客廳」……建議題主去看看近代中國文學史,可以發現幾乎近代每一部作品都能被當做典故的出處,因為他們的作者有名又有才。

現當代中國當然也能出典故,前提是你要足夠有名,有名到歷史能夠記住你,你就成了典故。其實我猜測撒貝南的那句「北大還行」也能成典故,不過這隻有時間知道。( ′???` )
既然要是典故 那就要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了 不知道下面這個幾個算不算過去發生的事 好再更

~~~~~

憶網紅犀利出山網不休鳳姐靚照染紅樓芙蓉花開花又落唯有冠希照春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