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為什麼會覺得詭祕有翻譯腔呀?什麼是翻譯腔?難道是因為我看的外國名著太多了所以沒有感覺嗎?


個人感覺,這是一條暗線,就像作者在作品中說過他會盡量避免使用成語一樣。

這條暗線就是:為什麼沒有人破解《羅塞爾日記》?

羅塞爾日記使用漢語寫的,漢語作為分析語,每一個字都是一個單字,可以單獨表示某種意義,但在不同的語境中又有不同的含義。

而詭祕北大陸使用赫密斯語和古赫密斯語以及精靈語、巨龍語、巨人語明顯是有詞根、前綴、後綴的語言(這明顯是屈折語的特點),這在「太陽用巨人語寫下救贖薔薇後倒吊人說和赫密斯語僅僅是詞綴不同」以及「在精靈遺跡的壁畫中使用的精靈語」中就能明顯的看得出來。放現在,可以說就是以英語為藍本。

雖說漢語英語是可以互相翻譯的,但是以人類無法想像沒有見過的東西這條本性而言,如果不是事先見過漢語類似的分析語,是很難從屈折語為藍本想像出一種分析語的。

因此,作者在創作的時候,不但儘可能的避免成語的使用,而且在人名地名以句子結構上也盡量使用英語的腔調也就很自然了。畢竟,這是沒人能想像出《羅塞爾日記》到底怎麼閱讀的基本保證。而且,周明瑞明顯也是知道這個原因的,所以他的化名都是西方風格,甚至在隱者向他詢問「故鄉」二字是什麼意思的時候,他也是故意說「合起來是故鄉的意思」,而不是分開解釋。雖說分開解釋會掉逼格,但更深層次的來說,分開解釋會有讓隱者或者貝爾納黛意識到這種語言的真正讀法。


4刷詭祕+學翻譯的狒狒不請自來

很簡單,因為詭祕真的有翻譯腔

就先不說那些有典型譯制腔的對白了

隨便舉個例子:

先說一個知識點,比較中文和英文,中文更加動態,多用動詞英文更加靜態,多用名詞,兩者在句子結構行文上就有一定的風格區分:

"識字又工作了好幾年的":xxx的xxx,這個結構是靜態的,而且漢語中不常使用這種在句子開頭修飾主語的定語,而英文中這是十分普遍的。

"(不)是。。。的人":同樣,這種表達也更偏向英文,中文要形容一個人如何,很少會說xxx是個怎樣怎樣的人,說xxxx怎麼樣要地道些。

個人嘗試去除一下翻譯腔:

原文:當然,識字又工作了好幾年的班森絕對不是魯莽的、缺乏手段的、不考慮後果的人...

去一下翻譯腔:當然,班森識字,又工作了好幾年,絕對不魯莽、不缺乏手段、不會不考慮後果

往後看,"以...為理由","藉助於...的便利"在中文中也是顯得有些不自然,後面的名詞挺有重量的。要去掉翻譯腔,是不是可以用"藉口...","借便..."呢?

"拿到了近乎成本價的...."又是定語,也不是說中文不能用這種結構,但結合上下文讀起來實在還是太翻譯腔了,而且也不常用,更常用的話:"成本價拿到了"就沒有翻譯腔了

咳,以上僅是個人不成熟的分析,畢竟翻譯學得也不怎樣(手動捂臉),再加上本人自己就是嚴重的翻譯腔攜帶者(嗯,這個回答本身就有很多翻譯腔的句子),大概和題主類似,以前漢譯外國小說看得比較多。

關於為什麼題主不覺得詭祕有翻譯腔,得知題主參照是《傲慢與偏見》來看,是很正常的,畢竟那一類的小說翻譯時往往就有很重的翻譯腔,這和譯者的策略有關。

最後,詭祕的翻譯腔必定是有作者的考量的,作為西方背景的小說,為了有異域感代入感添加翻譯腔是非常正常也很合適的,個人認為詭祕的翻譯腔很典型但並不突兀,實際效果也是很不錯的。嗯,以上分析僅是為了證明詭祕確實有翻譯腔,而不是說應該去除翻譯腔,更不是認為本人改了更好。


巧了,正好在刷詭祕。

這是我現在刷到的地方:

就是小克剛開始當占卜家,給被特里斯禍禍的船員占卜安危那裡。這段就很適合拿來解析。

首先第一句的「被女方父母所間隔」,加了個逗號放在最後就很有英文從句的感覺,即……,(being)separated by……的句式。中文更常見的是把這節放到中間,即「被女方父母隔著坐到不同的沙發上」。

然後下面的「蒸汽在上」那整句就簡直是拿馬靴踢屁股等級的翻譯腔了。雖然中文環境下也是喜歡念神唸佛的,但一般除了賭咒發誓外,不常見「在上」。就算把常用的老天佛祖什麼的換成詭祕內的神名,如果按中文習慣,劫後餘生也應該唸的「蒸汽保佑」而不是「蒸汽在上」,說「蒸汽在上」總感覺後面應該接「有違此誓天打雷劈」什麼的……

那個「我是多麼的幸運」這個「多麼」,還後接兩個「能」,能活著回來,能再次見到安娜,都快成排比句了。這個就更明顯,Im so lucky to ……, to……

想想這句話要是用中文口語表達該是怎麼說比較自然,「天哪,我能活著回來見你簡直太走運了」,或者其他類似的句式,但總歸不會是這「我是多麼的幸運,能……能……」的表述,這都不是翻譯腔,簡直話劇腔了。

最後,關於題主說的別人覺得翻譯腔你不覺得,這個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一來漢語和英語在簡單句式上的結構是差不多的,而英文小說也不是通篇全都是長難句,而是以簡單句式為多,所以一部小說讀下來,不留意的話沒讀出有翻譯腔的感覺也正常。二來中文的使用習慣本身就隨著時代不斷改變,翻譯腔本身並無文法錯誤,只能算是一種比較有特色的文字風格。題主沒感覺出來,可能是在以前的閱讀當中已經習慣了而已。


作者故意的,而且有一陣子還走上了「成語翻譯腔」的邪道。


因為他確實有翻譯腔,烏賊說了故意寫成這樣的,就是為了讓大家看著有感覺,不僅僅是通過描述,從讀起來的感覺也讓大家更有置身上世紀英國的感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