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鏡頭還是很連貫?


首先,他有穩定器

好鏡頭都很穩定,這個一般都是主觀鏡頭

其次就是客觀鏡頭

用人或動物的視角,會表現晃動,呼吸感,還會用馬鞍包

看到上面的照片,您可以看到攝影師的胸前有一個「D罩杯法寶」,我們也叫它「胸包」。法國電影攝影界傳奇人物,尼古拉先生。KoMediaFrance法國克諾影視在歐洲拍攝的多個項目期間都有幸與他合作過,這位攝影機械組長在法國電影界已經工作過20多年,合作過眾多知名攝影指導。在我們與他合作過程中,他聊到了他的這個「D罩杯法寶」。

法國電影攝影風格在很多時候深受「新浪潮時期」的拍攝手法影響,肩扛式的拍攝風格影響著幾代電影人。但是,攝影師都會有同樣一個難言之隱,就是腰不好,所謂的「職業病」。之後他研究了攝影師在肩扛拍攝中,背後肌肉及骨骼受到壓力情況,他發現在右肩膀肩扛拍攝的過程中,身體背後的左邊肌肉是長期處於僵硬及承受壓力的過程,如果長期如此,會造成肌肉勞損,姿勢不當更會產生對肩部,腰部及腰椎的壓迫(請注意上圖人物的左側扭曲的腰背部肌肉)。所以尼古拉先生在第一步設計的基礎上,製作出新一代的產品。

目前這個「法寶」已經被很多歐美攝影師運用在拍攝中。例如著名的環法自行車比賽中,攝影師坐在摩托車上的拍攝自行車;坐在汽車的後備箱內的跟隨拍攝;坐在軌道上拍攝接起身的動作;當然還可以解決拍攝車戲的側面機位,3D拍攝更是無法離開它。

看這些圖片就知道國外的攝影師其實在很多方面的拍攝都會使用它。誰會拒絕研究過身體力學之後的產品!在法國從事攝影機械組20多年的尼古拉先生和我們介紹了他的「D罩杯法寶」。此外尼古拉先生和我們聊了很多拍攝中遇到的各類意想不到的拍攝困難,例如拍攝預算不夠,無法安裝在汽車內部的框架,那麼如果在狹小的汽車內部拍攝,如何減小震動。如何幫助攝影師在樹杈上安裝機器?如何在臺階上放置機器?今天我們再來看看他的另外一個法寶「大小枕頭」,我們也叫它,「法式大小馬鞍袋」。

小馬鞍袋的設計;首先是滿足了靜態影像和動態影像的攝影師在特殊環境下的拍攝舒適度,此外通過多個疊加使用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微距拍攝;單腿跪地的拍攝;攝影師可以手持相機的時候夾在腋下來簡化震動;3d攝影師肩扛時候的化解小臂壓力,等等。

大馬鞍袋的設計;

為了坐在狹小車內的拍攝;地面放置的低機位;樹上,樓梯,斜坡上拍攝,都可以輕鬆駕馭。它的三角形的設計,讓更多的拍攝設想可以得到實現。(例如下圖,攝影師將胸包和大枕頭固定在一起,反坐在副駕駛位置肩扛拍攝。)

如果在比較狹小的巷子內拍攝車戲,不需要在車的側面掛更笨重的車掛,攝影師可以坐在車內,玻璃上疊加大馬鞍袋,不僅可以很實用的減少車外機器空間,有利於安全的在狹小的巷子內穿梭拍攝;而且,對於昂貴的道具車以及側面車玻璃無法全部下降的車來說更是方便之極。

看這些圖片就知道國外的攝影師其實在很多方面都會使用它協助拍攝。誰會拒絕研究過身體力學之後的產品。目前中國市場上有一些美國的「馬鞍袋」,但是外表布料過於僵硬,使用起來仁者見仁;

第三就是瞎壁拍

跟著導演哄製片,合夥經營好騙錢,拍了一天是一天,歲歲年年笑開顏


第一,穩定器,斯坦尼康等,輔助設備。

第二,廣角+後期穩定,特定的剪輯方式快閃,慢動作等都可以將抖動對視頻觀感的影響降低。

第三,劇本就是這樣(概率比較低,抖動效果可以後期做),場地空間有限

第四,劇組沒錢了,攝像師懶,後勤懶

第五,鐵手……


王家衛的電影就喜歡晃鏡頭,鏡頭可以晃也可以不晃,只是取決於導演要不要他晃,要它不晃辦法太多了,前期防抖機器掛斯坦尼康或者其他穩定器,有的機器/鏡頭還有內置防抖模塊。後期處理中也有變形穩定器這種可以消除抖動的插件,不過會裁剪部分畫面。


小範圍有滑軌,鏡頭能變焦

再不濟長距離還可以上穩定器

而且通常會利用演員轉身切換鏡頭,造成視覺上的連貫性,實際分兩段拍


一般能上滑軌的肯定上滑軌了,滑軌最平順。

不能上滑軌的還可以上斯坦尼康(一種機械穩定器)。

還有一種就是把機器裝到汽車上。

既不用滑軌,也不用斯坦尼康,又不上車。那只有兩個原因。要麼是鏡頭需要適當的抖動,增加畫面帶入感。要麼是劇組窮,打算靠後期彌補。

當然後期防抖效果一般,還影響畫質。

大疆曾經拍過一個跑酷的廣告宣傳片,用的大疆穩定器,拍的很好,可以去看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