⒆觿摻ㄗ约合胂竦氖澜纭?/h2>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西奧多·萊維特曾經說過:「創造力就是想出新鮮事物。創新就是製造新鮮事物。

不管多小的孩子都擁有純真而豐富的創造力,而父母,只需要提供他們一個開放的空間和環境,運用適當的方法和引導,就能激發小小創造家的各種奇思妙想。

1、玩 玩 換 裝 游 戲

2、和 小 伙 伴 排 一 場 戲 劇,並 在 其 中 扮 演 角 色

3、做 一 個 科 學 小 實 驗

4、抓 昆 蟲

對於種類繁多的昆蟲家族,孩子們總是充滿了各種好奇。

5、去 自 然 中 行 走

大自然中處處都是寶,樹葉,果實,樹枝,沙石......

等著孩子去發現和探索。

6、收 集 樹 枝 和 落 葉,用 它 們 做 點 什 么

將樹葉放於紙下,用彩鉛或蠟筆摹出紋理

做個樹葉燈罩,很唯美哦

把樹葉想像成一個小精靈,賦予它性格

7、建 造 一 個 城 堡

用家裡廢棄的衛生紙筒,做個壯觀的城堡,

能把想法通過動手的過程得以實現,實在太有成就感。

8、自 制 家 用 粘 土 或 彩 泥

原料:麵粉1杯, 溫水1杯, 2匙鹽, 2匙塔塔粉(在烘焙商店中買),2匙植物油,食用色素

如何自製?

1.將所有原料混合在一起,放在平底鍋內。

2.將原料攪拌,一直到攪勻。

3.用中火煮,不斷攪拌直到濃稠成一個麵糰,最後變稠變硬。

4.將麵糰放在案板上冷卻。

5.約20-30分鐘後,揉動麵糰,再加入麵粉,讓它不再粘手。

6.用麵粉自製的彩泥成功了,可以自制不同顏色的彩泥哦。

小提示:這些自製彩泥可以分顏色貯存在小容器里,放入冰箱,想玩的時候就拿出來,這些彩泥至少能在冰箱里存放好幾個星期(如果每天都玩的話),如果拿出來有一點硬,可以放在蒸鍋上稍微加熱,如果手感粘,也可以再加入麵粉。

9、經 常 去 圖 書 館 閱 讀

10、編 一 個 故 事 ,並 且 畫 下 來 做 本 小 書 !

孩子腦袋裡的情景故事太多了,鼓勵他們大膽畫下來吧!

11、走進大自然

12、培 養 記 日 記 的 習 慣

小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幫他們來記錄。

13、多 問 問 題

14、學 習 一 門 新 樂 器

15、利 用 紙 盒 做 個 東 西

16、試 著 做 沒 做 過 的 食 物 或 新 菜

做好吃的食物,對小朋友來說具有天然的誘惑力。

17、參 觀 展 覽 館

把孩子帶到經典面前,讓他們自己去觀察和感受。

18、在 別 人 有 需 求 時 提 供 幫 助

19、試 著 在 某 個 場 合 銷 售 親 手 做 的 東 西

20、和 小 伙 伴 建 立 一 個 主 題 俱 樂 部

21、堅 持 做 喜 歡 的 事 情

幫助孩子堅持一個愛好,讓它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22、用 粘 土 或 橡 皮 泥 做 點 什 么

23、用 彩 色 的 顏 料 去 創 作

24、看 著 鏡 子 畫 一 幅 自 畫 像

畫自畫像是小朋友提高觀察,發現自我的好方式。

25、在 石 頭 上 畫 畫

石頭彩繪,最好使用丙烯顏料,便於著色

可以組合的石頭造型

26、自 制 一 個 玩 具

這麼好玩還不花錢,善用生活中的廢物,是一種智慧。

27、玩 一 個 棋 盤 游 戲

棋盤遊戲,有助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以及專註力。

28、學 習 一 項 新 的 運 動

29、自 創 一 首 歌

30、將 一 天 內 要 做 的 事 情 寫 下 列 表

31、每 天 想 一 個 好 點 子,然 後 將 它 寫 下 來

32、向 一 個 陌 生 人 介 紹 自 己

33、舒 展 身 體,以 最 快 速 度 奔 跑

34、制 做 一 個 立 體 雕 塑

35、玩 拼 圖 游 戲

36、隨 身 攜 帶 一 個 繪 畫 本

無聊時,本子可以隨時承載小朋友的各種奇思妙想。

37、為 孩 子 們 舉 辦 一 個 舞 會

在音樂聲中舞動身體,快樂是激發創造力最好的調味料。

38、保 持 小 睡 的 習 慣 ,讓 身 體 得 到 休 息

39、安 靜 的 呆 上 5 分 鍾

40、看 一 個 大 開 眼 界 並 學 到 新 知 識 的 電 影

41、做 和 科 學,技 術、工 程 及 數 學 相 關 的 事 情

42、用 廢 舊 物 品 設 計 一 個 很 酷 的 東 西

43、去 工 廠 參 觀,了 解 商 品 被 制 作 出 來 的 過 程

44、在 花 園 里 種 植

從一株植物的生長,感受神奇的生命體驗。

45、創 造 一 個 特 殊 的 空 間 去 閱 讀 或 做 白 日 夢

「一個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

他可能被一聲恥笑或一個呵欠扼殺,

可能被一句嘲諷刺中身亡,

或者因某位權威人士皺一下眉便鬱鬱而終」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父母要思考和創造的更多!


【長文預警】

文章很長,有4000多字,閱讀需要8-10分鐘的時間。但如果你是真心想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我相信這個答案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另,這個答案可能會顛覆過去你對創造力的認知。

Part One

智商高,想像力豐富,發散性思維能力強就會富有創造力嗎?

過去我們普遍認為創造力與高智商或者想像力及發散性思維密切相關,然而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可能並不支持我們這樣的假設。

一、傑出的創新者都是高智商天才嗎?

當我們說某個兒童或者成人是天才時,我們腦子裡第一個念頭跳出來,一定是那些智商超高,記憶力、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超群的人。

心理學家推孟關於高智商人群的那些縱向研究里,「天才」一詞曾一度被定義為智商在140分以上的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則意味著智力測驗的分數超越了人群中99.621%的人。

然而推孟研究的這些天才兒童成年後除了生活狀況比較好以外,沒有一個是真正傑出的。

事實是我們觀察到許多傳統智力測驗沒有涵蓋的一些能力,那些在音樂、藝術(繪畫、雕塑、雕刻、刺繡、設計等)、文學、影視、運動、舞蹈等領域有特殊才能的人,例如莫扎特、梵高、達爾文、愛因斯坦、宮崎駿、劉慈欣、周杰倫、周星馳、袁隆平等在各自選擇的領域中取得了開創性的傑出成就的人,他們並不一定擁有高智商,但他們卻擁有非凡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對於這一類開創性人才來說,創造力事實比高智商更加重要。

二、想像力及發散性思維能力能夠決定創造力成就嗎?

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在他的智力結構模型(J. P. Guilford, 1967, 1988 )中指出,創造力是一種發散性思維,而不是聚合性思維。

聚合性思維要求個體找出問題的一個最佳答案,並且要精確,這正是智力測驗以及學校教育所考察的內容。相反,發散性思維要求個體發現問題的各種不同的答案和解決方法,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

舉個栗子

問題:畫畫的工具有哪些?聚合性思維的答案:蠟筆、油畫棒、彩色筆、毛筆、鉛筆。。。發散性思維的答案:手指、紙巾、蔬菜、毛線以及一切可以創造圖形的工具

然而,受測者在兒童或者青少年時期所獲得的發散性思維測驗得分,與其後來取得的創造性成就之間只有中度相關(Feldhusen Goh , 1995 ; Runco , 1992 )。

顯然,發散性思維會對創造性解決問題其促進作用,但發散性思維本身並不能完全被理解為創造力(Amabile , 1983 ; Simonton , 2000 )。

同理,想像力也會對創造性解決問題起促進作用,但想像力也不能被完全理解為創造力。

原因我們可以從對創造力的定義里窺見一斑。

什麼是創造力?

創造力代表一種能激發新想法和產生創新性解決方案的能力,所得到的產品不單純新穎或者超乎尋常,而是在新穎或超乎尋常的基礎上能夠與情境相適應,並被他人認為是有價值的(Simonton , 2000 ; Sternberg , 2001 ; Sternberg Lubart , 1996)。

以上定義中非常明確地指出了,創造力的產品不單純新穎或者超乎尋常,而是能夠與現實情境相適應,並且被他人認可為是有價值的。也就是說,有創造力的想像不能停留在單純的空想之上。

插個題外話:

其實這一點我個人對此深有體會。

我大學時在大三那一年,一年之內獲得了國家五項實用新型發明專利(這應該可以算是具有一點點小小的創造力的體現吧?)

拍個證書證明一下我說的是真的。。。

這事兒到現在想來我仍然覺得不真實,不像是在我身上會發生的事情。因為我自認是一個非常缺乏想像力,思維刻板,並且非常擅長聚合性思維的人。

所以除了用「走了狗屎運」這種玄學理論來解釋,其它我們對於創造力的普遍認知實在是沒有辦法解釋我這種異常表現。

Part Two

決定創造力高低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那麼既然高智商、想像力和發散性思維都不能對創造力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影響了或者說決定了一個人的創造力呢?

針對這個問題,心理學家斯滕伯格和陸伯特提出了創造力投資理論

斯滕伯格和陸伯特認為,只要人們能夠整合創造力資源,而且能夠將自己投入到正確的目標上,大多數人都會有創造的潛能,而且至少能夠具有一定程度的創造力。

他們認為創造力是由六種不同因素間的相互作用組成。

一、智力資源

斯滕伯格和陸伯特認為,有三種能力對創造力有重要作用。

1、發現並解決新問題,或者用新方法去看舊問題的能力;

2、評估個人的構想,然後決定哪一種想法值得投入、哪一種不值得投入的能力;

3、向他人推銷、宣傳新觀點的重要價值的能力。

這三種能力都很重要,如果一個人不能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評估或者向他人推廣新觀點的價值的話,他們永遠都不可能有豐富的創造成果

二、知識

如果要成為一個有創造性的或有改革精神的文學家、音樂家或者其它學科領域的帶頭人,無論是兒童、青少年還是成人,都必須對他所在的領域非常熟悉(Feldhusen , 2002 )。正如 Howard Gruber (1982) 所說的那樣:「頓悟只會光顧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這也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機會只會光顧那些有準備的人」

三、認知風格

偏好用自我選擇的、新異的、發散性的思維方式去進行思考。這種認知風格可以幫助個體拓寬思路,從整體上對問題進行思考,從而區分確定到底哪一種想法才是真正新穎且值得追求的。

四、個性特徵

一些研究發現,一些個性變數與創造力有非常緊密的聯繫,如樂於冒險、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不盲從、不從眾,以及對某一想法執著追求的精神,堅信這種想法最終會得到認可的自信心。

五、動機

人們只有對從事的某一領域的事業有真正的熱情,對工作本身感興趣而不是對潛在的回報感興趣,才會取得創造性成就( Amabile , 1993 )。

六、支持性的環境

研究發現,有創造性的兒童的父母通常都鼓勵孩子進行智力活動,並能接受孩子的與眾不同( Albert , 1994 ; Runco , 1992 )。

另外,有的社會比其它社會更重視創造力,他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開發創造潛能( Simonton , 1994 , 2000 )。比如說地球另一面的美帝,就很典型地是一種更加重視創造力的社會環境。

創造力投資理論假設,人們可支配的創造性資源越多,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越多。

那麼這個創造力投資理論靠不靠譜呢?

答案是肯定的。

陸伯特和斯滕伯格( Lubert Sternberg , 1995 )在一個對青少年和成人的研究中驗證了這個理論。他們首先用一系列的問卷、認知測驗和人格量表對創造力投資理論包含的6中因素中的5種進行測量(環境因素除外)。接下來要求被試回答一些新異問題,包括寫作、美術、廣告以及科學。然後由一組評分者對他們的答案進行創造力評分。結果各評分者的評價非常一致。

創造力的5種因素的得分與被試在新異問題上的得分有中度到高度的相關。

而且,在新異性問題的創造性評價中等級最高的那些受測者,他們在5種因素上的得分也最高。

很顯然,創造力是多種因素的綜合反應,而不是由類似發散性思維或想像力這樣單一的認知能力決定的。

這個理論自然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像我這樣沒什麼想像力,也缺乏發散性思維能力的人,竟然能夠成功申請並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因為我雖然沒有很強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但我知識儲備夠,好奇心重,有強烈的內在動機,又個性獨立且叛逆,喜好冒險,且喜好不走尋常路。也就是雖然沒有特別突出的優勢,但勝在幾項資源整合起來綜合得分還不錯。那麼我取得有創造性的成果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Part Three

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以下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鼓勵孩子提問和冒險,培養孩子的堅持性和內在興趣,並且引導他們關注自己學習、探索、研究和發現的過程,而不是只關心考試成績好壞合格與否這一個結果。

因為孩子若是只在乎學習成績這個結果,那麼學習、探索、研究和發現的過程對他來說就變得沒有意義,也沒有樂趣。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過度理由效應」。這個概念講的是,如果人們自己對某種活動有興趣,那麼外在的獎勵就會成為過度理由,損傷人們原有的興趣。也就是說外在的過度理由有傷害內在動機的作用。

也就是說,當孩子認為他學習是為了拿到一個好的學習成績及獎勵的時候,那麼他就會認為學習的目的就是學習成績,而不是學習有關我們生活的世界的知識和探究事物的內在運行規律。那他就不可能會愛上學習。

事實上,只關注學習成績,只要學習成績不好就把孩子所有的努力和興趣一棍子打死,這正是我們許多家長在做的事情。至於學習的過程,學習過程中發現探索的樂趣,全都無所謂,不重要。

而這樣的做法只會損害孩子的創造力。

二、盡量少要求孩子死記硬背,避免唯一標準答案,而是更多強調對複雜問題的討論,或者啟發孩子不同於常規的問題解決思路。

因為後者往往具有多種可能的答案,因此有助於孩子發散性思維的練習,增強對模糊問題的耐受性,也有利於培養創造性問題解決所需要的整體思維能力。

研究發現,家庭環境對發散性思維的影響作用比遺傳因素更強( Plomin , 1990 )。那些發散性思維得分高的兒童的父母經常鼓勵兒童的好奇心,並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去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深入探索( Getzels Jackson , 1962 ; Harrington , Block , 1987 ; Runco , 1992 )。

因此,發散性思維是一種區別於普通智力的認知技巧,是可以進行培養的。

舉兩個栗子

1、問:土豆的用處?標準答案:作為食物被煮熟食用。獨特答案:搭配牙籤製作數學模型。

上圖是我和熊孩子一起做的稜錐和稜柱模型

2、問:如果要畫一個標準的圓應該使用什麼工具?

標準答案:圓規。獨特答案:一根繩子,一段膠布,一隻筆。

用膠布把繩子一端粘在紙上,另一端打個結,把筆芯放進去。拉直繩子,筆垂直於桌面,就能畫一個標準的圓了。

三、當孩子對一些不符合常規的事情表現出異常熱情,或具有與慣例不同的興趣時,父母要能夠接受,並鼓勵孩子去嘗試、去探索、去投入精力研究和了解。

如果可能的話,給孩子提供一些支持,例如為孩子請一位專業的指導老師來幫助孩子提高。

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 Howard Gardner , 1983 ,1999 )在《智力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

該理論認為,人至少擁有以下九種不同的智力:

1、言語智力;2、空間智力;3、數理邏輯智力;4、音樂智力;5、身體運動智力;6、人際能力;7、自知能力;8、自然感知能力;9、對精神和存在的思索能力。

但我們的學校教育往往只要求了「言語智力」、「空間智力」、「數理邏輯智力」,而把其它智力都排除在了學校教育的教學和考核範圍之外。這對在其它智力領域有天賦或熱情的孩子們其實是不公平的。

那麼既然學校教育的局限性導致了孩子在其它智力方向缺少了發揮和展現自己的舞台,父母們就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儘可能地彌補學校教育的缺失,給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而不是一刀切地抹殺掉孩子在其它智力領域發光發熱的可能性。

最後,基礎學科知識的學習自然也不能不做任何要求地放過。

因為創造力發揮並得到認可的基礎是創造性的解決方案要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 是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奇思妙想,而不是讓人感覺到匪夷所思的、不著邊際、不合邏輯的空想。

—END—

參考文獻:David R. Shaffer Katherine Kipp ,發展心理學(第九版)【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291-324。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事實上,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思考,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或者說,創造力是可以培養的嗎?在瑞士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我遇到了一位來自美國的著名創造力研究心理學家,於是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他。


果不其然,他的第一句話和我的發現不謀而合:「其實,父母與其說是培養創造力,不如說是保護住孩子的創造力。很多創造力都是天生的,父母只要保護住它們,不要讓它們磨滅或被扼殺。」


接下來,他又告訴我一些非常有趣的研究結果。他說,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的多樣愛好。從統計上看,取得傑出成就的科學家很多都有文藝愛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裡,愛好音樂者所佔比例比一般科學家群體高好幾倍,愛好繪畫者所佔比例比一般科學家群體高十幾倍,愛好舞蹈者所佔比例比一般科學家群體高二十幾倍。


這些統計結果說明,多樣化的興趣愛好可能會幫助孩子發展創造性思維。


這個結論,與創造力研究者們的結論如出一轍,那就是,具有創造力的人往往個性豐富。


基於多年的閱讀研究,加上個人的實踐體會,我也總結出幾條對孩子發展創造力十分重要的建議,父母很容易在家實施。接下來,我們就從三個方面,談一談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1.創造力的源頭從哪裡來?

先來想一想,什麼時候你會感覺自己最有創造力、新點子源源不斷?可能是在準備一場家宴的過程中,想到好幾個創新菜,又突發奇想,想到一個驚喜環節;可能是在籌劃一次旅行的過程中,興緻勃勃地搜索所有酒店、景區,對規划出的一條完美路線特別自豪;也可能是在最近公司徵集新的營銷方案時,花了好幾晚寫了新方案,特別希望能被領導賞識通過。所有這些時刻,都是你創造力爆發的時刻,你把全部能量都集中到想要有所突破的領域。


為什麼呢?


首先,這些肯定是你自己感興趣、能勝任的領域。


你一定是從心底喜歡做菜、旅行或者策劃,才會興緻勃勃樂此不疲地投入。如果你想到廚房就頭大,看旅行攻略完全看不懂,覺得營銷真是太難了,那麼估計你最多就是去想想,不會真的去做。


其次,你心裡一定期望著某些人的熱情反饋。


你心裡期盼著家宴上聽到家人的笑聲,期盼著遇到志趣相投的同行旅伴,或者期待著老闆對你的賞識和獎勵。總體而言,他人的態度是我們做事時頭腦中會想像的場景。


那麼,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能夠得出對教育孩子有幫助的什麼結論呢?


首先,我們一定要非常尊重孩子,讓他發展自己的好奇心與興趣。


孩子沒有什麼功利考慮,願意投入熱情創造的一定是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創造力爆棚,最好不要強迫,而是讓他追求自己最喜歡的方向。


其次,父母能幫助孩子控制的,是任務的難度。


在孩子感興趣的方向,如果他不小心直接嘗試了「困難」模式,立刻感覺自己不行,被嚇怕了,以後就不會再試了。很多時候,不是孩子能力天賦不行,而是難度節奏沒掌握好。父母要幫助孩子從適宜的難度入門,讓孩子感覺「我能行,我好棒」,比如做蛋糕時讓孩子參與最終的花朵裝飾。


最後,父母一定要積極熱情地鼓勵孩子創新嘗試。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 抓住0—7歲關鍵期培養一生的優勢

郝景芳 等

中信出版社

¥35.40 會員免費


有一部微電影不知道大家看過沒?名字叫《Alike》(《相似》),這是一部長達8分鐘卻沒有一句台詞,獲117個獎項提名最終斬獲64項大獎的育兒短片。

這裡先不細講電影內容,想看的我會在結尾放鏈接。其實大多時候,真正扼殺孩子創造力的就是成人自己,是我們的「礙於面子」,是我們的「墨守成規」,一次又一次阻止了孩子的創造力。

這篇回答我邀請了小馬君一起,主要講四個點:

? 孩子有沒有創造力,是父母的培養方式決定的。

? 父母要清除預設,接受不完美的結果,允許孩子犯錯誤或做傻事。

? 父母要鼓勵孩子大開腦洞,愛折騰,哪怕被別人嘲笑也不氣餒。

? 父母要以身作則,做不懼世俗、挑戰自我的榜樣。

在說具體如何保護孩子創造力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創造力測試的題目(選自TTCT測試)。主要想讓大家感受一下,其實創造力研究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現在給你兩分鐘時間,你需要利用現在圖中已有的線條,構建出一幅完整的畫。

你畫好了嗎?

真實的測試中,打分者會根據最終測試者的圖畫,通過好多維度進行打分。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不需要知道這麼多,即使靠肉眼我們也大概能判斷出誰的作品創造力更高。給大家展示一些創造力很厲害的測試者答案。

有測試者把圖片的方向調整,畫出了蜘蛛和魚——

有測試者畫出了「帽子」——

有測試者畫出了生日場景以及大魚吃小魚的情形——

還有人天馬行空地畫出了天使的翅膀,以及大灰狼的故事。

還記得最初線條本來的簡單模樣嗎?是不是大開眼界!

再低頭看看自己的?是不是很想仰天長嘆一句:

人跟人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所以關鍵來了,究竟我們輸在了哪裡?

我這樣就罷了,怎麼做可以更好地保護孩子的創造力?

講乾貨前再給大家分享一段視頻,這是之前非常火的黃老闆的《Shape of You》,一支外國樂隊用極具創意的方式進行了重新演繹。

外國樂隊創意翻唱黃老闆的《Shape of you》_騰訊視頻?

v.qq.com圖標

不知你發現沒有,在四個主角的背後,一直有個寶寶在沙發上到處亂竄。這麼小就習慣了看著一幫大人干非常「瘋狂」的事情。小小的他一定能認識到「It』s okay to be crazy」(瘋狂點並沒有啥大不了的!)

這種差異可能是兩國文化深處就有的。作為一個多年在美國的幼兒園裡跟孩子打交道的人,小馬君發現,與其說要保護孩子的創造力,不如說成人自己首先要過自己「心裡的坎」。

01

第一:清空自己的預設,願意接受「不完美」

如果你的孩子上了幼兒園,有時你會帶回他在幼兒園裡的藝術作品,或者在走廊上看到老師張貼的作品。請問有多少次你看到的作品是如下圖所示這樣的!

請問這是真藝術嗎?這是有創造力的作品嗎?

NO!NO!NO!

整齊劃一的流水線也沒半點值得稀奇的,反而是款款不同,哪怕都同樣得歪瓜裂棗,也是極富創意的,就像下面這樣!

孩子們的創造力可以表現得非常多面,比如根據自己想像,編出千奇百怪的故事,比如製作出這些長得並「不好看」的藝術作品,每每這時,我們是不是都能真心接納,而不是說「太陽怎麼能是綠色的呢」或者「你編的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

當你願意放棄你腦中預設的時候,孩子會給你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02

第二:鼓勵孩子對「可能性」的思考(Divergent Thinking

如果給你一塊圓形積木,外加兩根木棒,你能想到用它來做什麼呢?

這是小馬君以前班上的孩子在擺弄超過15分鐘之後,凹的一個造型,你能看懂她在幹什麼嗎?

其實她是在「拉小提琴」呢!

這也是我見過的最與眾不同的答案了,當時她一直在嘗試,周圍也沒有任何干擾,也許她自己也沒想好要做點兒啥。但可能就是這沒有目的的嘗試,最終才思考出這麼一個與眾不同的玩法。

這種Divergent Thinking,我把它翻譯為可能性思考。幾十年的研究都發現了如果我們在早期的教育多培養孩子關於各種不相關可能性的思維,那麼他們的未來就會更加有創造力。

而且如果孩子具有較強的可能性思考能力,未來在工作中的優勢也會非常明顯。他們並不會對於某個規定死鑽牛角尖,而且能夠更多包容不同性格的人,更願意去發現對方的優勢

類似激發孩子「可能性」思考的方法還有很多。想要信手拈來,也需要大人多開腦洞:

「餐巾紙除了擦嘴還能幹什麼?」

「我畫個十字,添兩筆能變成什麼?」 「你覺得路邊這台機器是幹什麼的?」

問問題的時候,留出足夠多的空間,鼓勵孩子天馬行空,同時不作過多的干涉。

03

第三:對孩子的「折騰鼓搗」寬容些

前兩天翻手機,朋友圈裡一個同事媽媽發了張大半夜,孩子一人在客廳「折騰」的照片:

原來每周五放學,都是孩子的「破爛日」,這一天,同事沒有催孩子睡覺,只是說了一句,「我累了,你自己玩啊!」 然後孩子應了句:「哦!」

不知過去了多久,反正同事最後是被孩子一聲「媽,我想喝點水」的聲音吵醒的,然後帶著困意,她發現了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品:

一個非常簡陋但透著滿滿童真與創意的航空母艦產生了!

我為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點贊,更要誇誇媽媽的寬容和當時的「不作為」。

設想一下,如果當時我們換一種回應。媽媽說,「都幾點了你還在鼓搗,趕緊去睡覺!」 或者遇到位太愛乾淨的媽媽,說,「你怎麼又把自己搞髒了,趕緊收拾洗洗睡了。」不用想,我們肯定就看不到後面那一幕了。

所以,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沒有創造力,是我們成人用「嚴肅」與「規矩」扼殺了他們創造的可能啊!

04

第四:勇於成為被眾人笑話的焦點

回到到最開始我提到的微電影,裡面最讓我感動的一幕是影片接近結尾,父親意識到孩子的不快樂,決定做點什麼。面對眾人疑惑的眼神時,他旁若無人。

他絲毫沒有理睬別人的目光,而是在孩子面前做出了最好的榜樣,氣定神閑地拉著空氣小提琴。

最終孩子與他緊緊相擁,成為這個城市裡,和身邊大自然一樣,唯一擁有色彩的一對父子。

很多時候,成人自己願意出醜,就給了孩子「大膽創造」的底氣。當孩子看到爸爸媽媽都那麼「不要面子」,那麼願意「挑戰不同」和「冒傻氣」時,他們當然便不在乎與父母一樣,去嘗試更多自己心中想要去完成但有可能會被人嘲笑的事情。

這個過程很難一帆風順,但那又怎樣?只有從我做起,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嘲笑」不屑,對「錯誤」寬容,才能激發出他們心中嘗試那些與眾不同點子的勇氣。

對創造力培養的迷途知返,我們都來得及。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說美國的孩子畫完一張畫後,會特別興奮地問父母:「我畫的好不好,你喜不喜歡?」但是中國孩子呢,多半都不敢展示自己的作品,即便給父母看也會怯生生地加一句:「我畫的對不對?」

如今早不是以「標準答案」論英雄的年代了,每一天這個社會都湧現出一個個新的可能,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和寬容,允許孩子探索和犯錯,孩子自然會變得快樂起來,也會更有創造力和屬於他自己的競爭力!

別一邊用你要的面子和完美在破壞TA的創造力,一邊花幾萬塊錢報個「提高創造力」的興趣班。其實放飛還是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決定權一直在你手上!

最後,給大家貼出開頭微電影的完整視頻,每次自己急躁了,焦慮了,就拿出來看看吧!

【Alike】短短8分鐘微電影,你能看得懂嗎?_騰訊視頻?

v.qq.com圖標

參考文獻:

Rudowicz, E., Lok, D., Kitto, J. (1995). Use of the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in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creativity in Hong Kong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30(4), 417-430.


談到孩子的創造力,我喜歡借用美國著名藝術家朱莉亞 卡梅倫的書中的故事,暢銷美國20多年,她並不是什麼育兒專家,而且和我們一樣是個媽媽,通過家庭環境和日常生活活動分享了她自己和女兒的創造力培養的故事,而且我們都能做到。

她的媽媽和7個孩子

她來自一個大家庭,家中有7個孩子,長大成人後,都從事腦力工作,她的大姐是作家,大哥是音樂家,姐姐是畫家,妹妹是作家...... 她這樣評價她的媽媽:

「她簡直就是一位熱愛母親這項工作的詩人,她總是把我們最新的藝術作品張貼到一個大的公示欄上,每當節日的時候,我們總是製作相關主題的藝術作品。萬聖節的時候,我們製作鬼怪和小精靈;聖誕節的時候,我們製作雪花;情人節的時候我們製作卡片;復活節的時候,我們做菜單。我們所有的人都在客廳里的大橡木桌上做手工,男孩子和女孩子一樣「

」不過節的時候,母親總是讓製作材料觸手可及,我記得我畫過一匹馬,後來,爸爸給它做了畫框,把它掛在家裡的牆上。他們總是欣喜的看待我們的各種作品「

她曾經特別愛說的一句話是:想要孩子有創造力,就要自己先鍛煉創造力,而孩子們會照著我們的樣子學習。

在家裡我們盡量提供開放性的材料給孩子,積木,橡皮泥,剪刀,紙張,和孩子一起動手做,多多支持他們的想法。秋天到了,我們喜歡和孩子去公園撿些樹葉,橡果等,製作貼畫,標本,印章,每個孩子都是非常有創造力的。

為創造力奠定基礎---熱情

現在「多多益善」的社會文化深深影響了我們作為父母的方法,我們都是盡量完美,也希望孩子十全十美,執迷於行動產生的結果,試圖為孩子提供每一個機會,每一點經驗和知識,我有時也會我覺得我自己也太過嚴肅了,而孩子需要的是快樂,熱情,允許自己探索未知並樂在其中。

如果不知道做點什麼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列出你們喜愛的5件事情,比如雪,樂高,雞蛋餅,敲鼓等等,然後和孩子一起想想怎樣於孩子分享這些事物。

雪:用紙剪出雪花,用爸爸的體恤泡沫做出雪花

樂高:能不能搭建出雪花

雞蛋餅:安裝孩子的配方做一個

敲鼓:用家裡的盆、紙箱做一個。

恐龍:能不能用橡皮泥和雪糕棍做個恐龍骨架

孩子需要純遊戲的時間,家長不再居高臨下的指導

作者舉了一個身邊朋友的例子,以前是律師,孩子出生後就全身心的投入了孩子身上,有著良好願望和高智商的媽媽,沒有地方施展她的材質,於是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她不再替法律雜誌寫文章,孩子的教育成了她唯一的事情。孩子「玩」小提琴,網球和足球,在一個著名的教練指導下,後來就出現了各種行為的問題......作者建議到:給他一些自由的遊戲時間,就是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時間,不是玩遊戲,而是讓他自己探索點什麼新的事物......後來的後來孩子寫了一個關於波士頓男孩的小說。

比如孩子搭積木的時候,我們總是想說,這樣會不會不穩定啊?你這樣很容易倒,應該控制住想要指導和參與他們正在做的事的慾望,或者說當我們不再是只關注結果而失去了過程的意義的時候,孩子也有了更多發揮他們創造力的空間和自由。

走進大自然,培養聯繫能力

盡量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孵化場,讓他們安全的與周圍世界建立聯繫,比如和孩子一起去外面公園多走走,在家裡找個花盆種些花草,讓孩子接觸任何形式的大自然,都能點燃他們想像的火花。

今年的桂花開的早了些,而且都是綻放,走著走著遇到一團紅色的花,吉吉說:這就像一個熱鬧的火山群島。

在作者看來,就是這些最基本最簡單的工具和理念,如果我們能用心的用到生活之中,一定會和孩子打開創造之門。

著名藝術教育家拉塞爾說:創造力不是簡單的給孩子提供紙和筆,而是看待世界的方式,看待事情的方式。

我是大樹和棉花,IBM工程師,受邀為華德福設計了積木創意玩法課程,也喜歡和孩子一起學少兒編程,歡迎一起深入交流(微信號:saharay9)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