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僱傭關係越來越靈活,年輕的後浪們的就業方向也已經十分多樣化,老一輩宣揚的「終身職業」的概念越來越模糊。

所以後浪們是為什麼而選擇了眼前的工作呢?有考慮過自己的工作為社會提供了什麼價值嗎?


是的,我考慮過

舉個栗子?當我做記者的時候,我能感到,哪怕只是一點,就像我最喜歡的動漫男主角的夢想,成為正義的夥伴。

後來,嗯,換了個工作,當我再思考這個問題,發現我無法回答的時候。我辭職了


這問題,如果問我,肯定是「輸出經驗、解答疑惑、賦能於職場人」


產品經理。

提升社會整體效率。


能來知乎回答這個問題的人,來自各行各業,其實都一樣

職業韭菜人


最近看了一本有關工作定位的書,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思考了很多。我發現不只是我自己,身邊很多人一個共同的問題是,沒有認真思考過自身工作的意義,沒有對自身在工作中的價值產生足夠的重視!

大家不要覺得我說的話空洞,因為這一點,可能是你工作甚至生活不夠快樂,或者工作上得不到發展的一個很大原因!

正如書裏所說,工作是我們生活的佔有者,我們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都被工作瑣事佔據或影響,工作不順利,飯喫得都不香。拿我自己說,從早上出門到晚上下班進門,將近12個小時花在通勤+上班上,下班還要跟老公家人分享工作中有什麼趣事或糟心事。如果以消極的工作觀應對,受影響的會是我的整個家庭。

我以另兩位答主的回答舉例。我看到產品經理,提高社會整體效率的回答時,頓時覺得這個工作好有意義,而且細想身邊一些案例,如果公司裡面經常出現員工忙忙碌碌卻產生不了具體成果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沒有細分負責的產品經理具體把握著某一項產品的進程、成本、營銷等等環節,造成公司整體工作效率低下。

另一位答主說我們是職業韭菜人,這個比喻太形象了。後浪終究是要取代前浪的,在時代步伐下,誰不是一茬一茬的韭菜呢,關鍵問題是你要做什麼樣的韭菜。你可以做味道好的春韭菜,也可以做長勢好的大棚韭菜,還可以做打算變成價錢更貴的韭黃的、有理想的韭菜。而且韭菜可以炒蛋、可以炒肉,還可以包餃子,變成身體能量發揮更強大的作用。問題關鍵不在於你是不是韭菜,而在於你選擇做什麼樣的韭菜,在於你有沒有看到你的工作意義的延伸!

董明珠不是剛說了嗎,人才是培養出來的,不是挖出來的!哪怕你只是一個賣鞋的,那如果抱著「做世界第一的賣鞋人」的心態,工作和生活狀態一定是不一樣的!


我個人覺得從職業來說,只要你做的工作有人願意給你付報酬,就一定是有價值的。

我們要討論的應該是價值大小,年輕人崇尚自由與個性是不是更有價值的問題

與其做一個自己沒有熱情,沒有興趣,並不擅長的工作

不如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最著迷的領域,持之以恆,並且能堅持下去。

你付出的才華,做成一件事的難度,克服的困難,解決的某一個重大問題決定你的價值大小。

年輕人不再侷限單一職業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一生活的更加認真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