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覺得自己寫的文章,就像高中生作文一樣,有一種說不出的幼稚。寫完之後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但是又想不出問題在哪裡。有人能幫幫我嗎,有什麼辦法能改善呢。


謝邀,因為我們是創作團隊,所以問題都會以討論的形式回答。

討論結果如下:

1、這不是一個好的提問方法,你可以將自己的原創作品貼上來,我們才能根據這個進行回答。

2、假如你覺得自己沒有傾訴的慾望也沒有寫作的天賦,我們建議你考慮放棄,時間寶貴。

3、如果你不想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又想要自己去找問題的話,建議多讀讀,多讀幾遍就容易找到可以修改的地方。

其他的樓上那位同學已經說了。


謝邀

首先一個人的內心感悟以及他所想要表達的情感情緒與其自身的表達能力往往並不是成正比的。

你的問題恰恰是自己語言文字上的表達能力跟不上自己的內心感悟而產生的。

受限於辭彙句式方法的積累不夠多不夠廣且不夠深,所以在審美上,對自己寫的文章缺乏必要的鑒賞能力而產生困惑。

解決辦法:

一,多讀多看多想,開卷有益,舉一反三。由於題主並沒有給出文章的具體內容,所以只能從廣義角度探討,你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增加自己的寫作素材,積累自己的辭彙庫,所謂見多識廣。

二,多背多抄多寫,先從背誦臨摹抄寫名人佳句開始,再到段落文章,最後是大量的模仿練習,只有不斷的練習才能真正掌握通俗的寫作技巧,從而體悟出最符合自己的語言風格。

三,偷師學藝,「好的本事不是學來的,而是偷來的」,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四,點贊我再教你套路。:)
只有我覺得寫的還不如高中時代好的麼?

高中時代是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有一種清新自由的味道在裡面,現在不管是論文,還是小說,總有一種需要考慮太多的感覺,讀者會不會看,能不能看懂,會不會被吸引著繼續看下去,寫撲了咋整,要不要放棄開新。。。一堆壓力很大的東西。。。哎。。。放開心胸吧,寫作應該是快樂的事情。。。

給你個竅門,寫完了不要立即看,過兩天,或者是再寫一篇新的東西以後,再回頭看,你就會客觀的發現問題了
語言是思維的反映,你說呢?

我的經驗:

只有一個辦法,多讀多學習。

不要讀那些不入流的東西,中外名著那麼多,慢慢看慢慢學。

讀的多了,自己也就會有喜歡的作者,那麼恭喜你,你開啟了正式寫作的第一步,模仿。

先說這些,佔個位置再答。
這種狀況誰都有,現在翻起初中的文章真的是尬的要死,簡直看不下去。我的解決方法有兩種一.觀察生活,等待時機成熟,它會給你一個頓悟。每次頓悟之後文章必會精進。二.加大閱讀量,注意這裡的閱讀指的不是品讀主旨或者瀏覽的閱讀,而是跳脫於書籍之外觀察作者的手法。如果是寫小說可以試試用自己的手法複述一段故事,再與原文比較差異。雖然本人也很渣就是了。【菜雞見菜雞,兩眼淚汪汪】
可能你懂的東西只能寫出幼稚的文章。等閱讀量跟經歷上來了,有了自己對事的深入思考,自然會解決。現在想改變,試試模仿別人的作品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