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會。

我已經從重度迴避逐漸變向安全型,偶爾壓力大了會傾向於迴避,但已基本穩定。

作為迴避型,我的內心有一片花園,那是我靈魂棲息之處,我不願被人打擾,而愛則意味著有人會進入我的秘密花園,他可能會好奇花園裡的一切,他可能會在花園裡肆無忌憚地玩耍,他可能會不小心踐踏到一棵小草,這棵小草於他而言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棵植物,於我而言卻是悉心培育的無價之寶,我卻不能告訴他,不能責怪他,這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直到後來我遇見了他。他活潑,天真,懂分寸。起初我們是那麼的合拍,彷彿遇到了失散多年的靈魂伴侶,明明是第一次見面,卻莫名有著久別重逢的喜悅,我知道那是我心動的聲音。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感情越來越深,我內心的防禦機制開啟了。我開始害怕,我開始擔心,我開始惶恐,我知道,我之前的落落大方,溫柔體貼,所有一切展現給他的美好品質不過是我行走人間的表象,真實的我乖戾,冷漠,膽小,不合群。而他則是那麼的耀眼,積極向上,活力四射。他肯定需要愛吧,需要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情緒反饋吧,可是我知道,我給不了,不是我吝嗇,而是我從來沒有感受到過,我對於情感的認知,全部來自書本,網路。我每一時刻的情緒都是在模仿,通過分析當前情況,找出合適的模板,模擬出恰當的情緒。這樣的我,沒有辦法真正的回應他。

於是我開始推開他。給我發消息,看到了也不回;疏遠他,拒絕一些他的合理要求;向他展現我的壞脾氣。但他彷彿能看透我所有的顧慮,用輕柔的,不帶任何束縛色彩的愛保護著我所有的敏感點。面對我的迴避,他沒有死纏爛打,沒有步步緊逼,而是給與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自我消化。直到我開始產生愧疚,他又充滿熱情的回到我的身邊。

一次又一次,堅定而執著的用他的行動告訴我:我值得被愛,我的需求他可以看見,可以滿足。不管我怎麼樣,他一直都在,他很愛我,但絕不會侵佔我的自由,我仍然可以無拘無束的在秘密花園中玩耍,當我想要獨處時,他在園外守著我,當我需要他的時候,他便捧著鮮花帶著陽光,回到我的身邊。

迴避真的不是渣。為了愛,為了回報愛的人,迴避型依戀的人會慢慢的,慢慢的,強迫自己一點一點變正常。過程可能很緩慢,因為迴避是我保護自己,使自己不再受傷害的的機制。它是我從小,在一次又一次被忽視,被否認,被嫌棄的情況下慢慢修築起的城牆。只有這城牆足夠高,足夠厚,我才能活下去。

雙向的奔赴才有意義。因為我知道他的委屈,所以我強迫自己忍住牽手時想要縮回的手;因為我知道他的付出,所以我強迫自己盡量回復他的消息;因為我知道他的渴望,所以我強迫自己慢慢接受他進入我的花園深處。

曾經我以為我的努力太過細微而未曾被發現,也曾問過他:「為了我這樣一個人,值得嗎?一直得不到回報,你累嗎?」他告訴我:「一點也不累,因為我看到了你的努力。我知道你一下子很難改變,但看到你一點一點的轉變真的很幸福,你本來就很優秀,被優秀的人偏愛著,我覺得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當自己的努力被認可,強迫自己改變的委屈一下子就顯得一點也不重要了

----------------------------這是一條分割線------------------------------------------------------------------------------------------------------------------------------------------------------------我哭了,辛辛苦苦整理了1個多小時,結果去吃了個晚飯,沒保存,直接沒了,哭泣哭泣哭泣。

但真的很想能幫到大家,所以我又重新整理了一遍。

―――以下是我重新整理的部分――――

最近有很多小夥伴問我該怎麼和迴避型相處,於是我就諮詢了一下我的愛人,把他的方式介紹給大家。

首先你要確定三個問題。

一,確定他是否也愛你,只是暫時還不知道該如何愛,還不會向你表達愛

二,確定你是否很愛很愛自己。

三,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很愛很愛他,愛到此生非他不可的地步。

首先為什麼第一個問題這麼重要,因為這是開頭和方向。開局配置不對,方向有所偏差,那麼結局也肯定會不盡人意。

要學會區別渣男(渣女)和迴避型。我曾看到一個段子「迴避型是pua的鼻祖」確實有一點像。但是pua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傷害你,企圖控制你,迴避是為了保護你而推開你,並保護自己(迴避的實質是自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不配被愛。極端敏感後的假裝麻木,騙自己一個人最安全,既不會傷害別人也不會受到傷害)

希望大家都擦亮眼睛哦。但因為我和我的愛人都是對方的初戀,所以也沒什麼經驗可分享。希望這只是我做出的最壞打算,大家都不會碰到。

還有就是,直白的講,為什麼迴避型和他的愛人走不遠,為什麼迴避型不願意改變,一方面確實有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交流方式啊,兩人的性格問題啊,生活習慣,價值觀不同啊等等 ,但更多的是,他不夠愛你(是不是覺得很傷心,很殘忍,明明你那麼愛ta。但確實是這樣的。在迴避型沒有徹底愛上你之前,ta是很自私的,ta更愛的是自己。可以說自私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吧)

至於怎麼確定ta愛不愛你呢,我覺得這是個玄學。但我愛人說其實很簡單,用心感受的話,其實很明顯。迴避型會區別對待自己愛的人和其他人。舉兩個例子吧,一是在他看來:他不在的時候,我一個人安安靜靜的,認認真真的做我的事,不會主動和別人交流(有的時候像個可憐的自閉症兒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就算有交流也是很禮貌的,和人保持著一定的安全距離。他在的時候,尤其是我和他面對面的交流的時候,用他的原話來說就是「我感覺你的眼裡只有我。尤其是當你注視著我的眼睛的時候,我覺得我是你的唯一,你的全世界。我想要成為超人,成為你的爸爸媽媽,成為一切的一切。保護你,把自己所有好的都展現給你,甚至我看不到你任何缺點,我願意包容你所有的不安和膽怯」。(愛情使人盲目,我覺得他就很盲目,但他覺得他自己很清醒)。二是我會向他發脾氣,向他提要求。這是迴避向你親近的試探也是親密關係的轉折點。因為在我還是迴避型時,我是不會輕易向別人提要求的,因為我不想麻煩別人,也不想欠別人。

(插個題外話,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一直在暗地裡觀察和研究我,甚至我懷疑他還有專門的小本本,因為他關於我所有的細節都如數家珍。很多很多我自己都沒發現的小細節,常用微表情和慣用動作……是不是細思極恐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過還是原諒他吧,因為現在的我已經不是很在乎這些了。但如果你還在和迴避型的ta鬥智斗勇的話,我建議你可以這樣做,畢竟可以更好的了解ta的需求嘛,但千萬不要被ta發現,一定要藏藏好。因為迴避型真的很在乎自己的自由,如果被ta發現的話,不管你的出發點是什麼,他都會覺得你在監視他,想要控制他的自由。)

先更到這吧,因為草稿沒了,還有兩個問題以後慢慢說吧 。


但凡真的想改變並且一直向好的,就不可能是被強迫得來的。

一定是主動為之。

哪有什麼強迫一說。

迴避若能被強迫接受,那還能叫迴避?那叫討好型。

那迴避類型的問題早解決了,還用那麼多人哭天抹淚的控訴嗎?

人若不是真的自己想接受,誰強迫都沒用,被強迫的那叫控制!哪來的愛一說?

重點是更多的迴避型依戀根本分不清楚什麼叫正常的愛,他能分清的是不想要!

所以,真的不要去一廂情願的自己給自己給迴避伴侶畫個圈問題就解決了

能真正接受的首先要經歷的是要被人打碎殼

然後一點一點的去學什麼叫愛什麼叫情緒什麼叫感受什麼叫溝通....

就像孩子先要從子宮裡出來

沒有了母體的保護,然後從零開始一點一滴的開始學

沒有捷徑。所以會非常痛苦和艱難。

你讓一個成年人從頭學起所有別人信手拈來的東西

光一份羞恥感就夠煎熬的了,還不要說別的

這就是為什麼迴避轉型為什麼如此艱難?

所以,讓迴避型莫名去強迫自己去接受連自己都分不清是愛還是控制的情感

並且還不是自己擅長的,哪那麼容易?

沒有什麼自願型被迫

只有要麼被現實的殘酷敲碎了殼子

要麼被一個生命中就是來收拾你的人打碎了殼子

然後走上了一條主動且每一步都顫顫微微的轉型之路。

當然了,一旦轉好了,一生受益。

所以,變正常的第一步沒有強迫接受愛一說,是被敲碎殼。

那個敲碎迴避殼的人,註定要被迴避一生難忘。

當然了,敲碎了最好有能力帶著人家一起補,不要敲碎了不會補,事得其反。

事實上,絕大多數迴避伴侶根本就未及敲人家殼就已經焦頭爛額了,但是呢又喜歡一頓亂敲,不要拿自己的土方去硬來,有能力了才能敲得了,不夠能力時先去學習如何強大。這事兒也沒捷徑。

我是 @心靈覺者,婚戀作者,專業研究依戀關係,婚戀相處技巧、出軌應對、人生規劃及建議。

著有專欄:

1、舒涵教你如何與迴避型愛人談戀愛和相處

2、愛情72變: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

3、缺愛的人如何自愈,變得陽光自信

人生偶遇黑夜時,當你想要尋找光明時,希望能幫到你。


會!迴避型依戀有一個重要的種族天賦:極高的痛苦耐受閾值。這意味著他能比一般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做一件事。

比如,終身未婚的牛頓——曾把一篇數萬字的論文反覆寫18遍,每遍只有微小改動。[1]

兒子兩歲就守寡的董明珠——在格力工作28年,沒休過一天假。

如果迴避把他的努力技能用在戀愛上,其爆發力驚人。

只要迴避擁有一個好的親密技能老師,或是正確的努力方向。他完全可以實現向安全型依戀的轉變。

知乎心理學大V @心理諮詢師盧悅 曾是一位迴避型依戀,他描述自己的人生經歷時寫過:[2]

這就是我20歲到30歲這段時間的狀態。

那個時候還沒學習心理學,在感情中,我屬於情感隔離的類型,而且還是一個很典型的中國男人。尤其在關係中,我很少表白自己的心思,不是說我不表白,而是自己內在的語言根本就聽不見,我都不知道我在想什麼,我能說什麼呢?每次在吵架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是個迴避型。

最終他通過自我覺醒、愛人相助,逆襲成傳授別人戀愛婚姻技巧的高親密技能者。

但在我特別痛苦的時候,她就會扮演傾聽者的角色,聽我傾訴,當我傾訴完以後,好像大病初癒一樣,脆弱,而滿足。

就是在這次大鬧以後,我發現,自己更加能表達親密了。但是我接觸了,我把心理諮詢的這些技術都用在我的生活中,我的人生完全走到了新的境界了。所以我才有自信站在這裡,要教你們各種學以致用的情感交流方式。

對迴避型依戀來說,最大的困難不是改正過程,而是有足夠的動力開始。

因為,獨立空間是迴避的舒適區,大多數迴避不願意走出來。

又或者,迴避衍生的自戀,使他們確信自己是對的,不存在比他現在更好的心理狀態。

哪些事件會觸發迴避型依戀的自我糾正呢?

  1. 極大的人生挫折!比如失戀、失去親人、人際糾紛,使他發現原先的行為模式存在缺陷。
  2. 通過合適的途徑發現自身的迴避屬性(例如閱讀一本闡述依戀類型的書籍),並接納此事實。
  3. 遇上高親密技能者,得到此人的教導和長期陪伴。

總的來說,迴避型依戀轉換成安全型,既要有動機,又要有方向,二者缺一不可。至於付出巨大努力(強迫自己改變),從原點奔到終點,那是迴避的看家本領,根本不用擔心!

參考

  1. ^Singular scientist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39373/
  2. ^有哪些你結婚後才明白的道理?心理諮詢師盧悅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230947/answer/721430388


迴避型依戀只是在親密關係中的一種不安全依戀模式,如果不合併或者涉及其他方面的人格障礙其實就是很正常的個體。

認識到自己的依戀模式是不那麼健康的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認識到就是改變的開始。

認知到之後首先是學會自我接納,事實上,來自童年或者早年經歷習得的親密模式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自我強迫去改變的,畢竟這種模式對自我的個體曾經是一種保護機制,所以才會在潛意識形成這種自我的內在應對人格。

首先不要去排斥,正視自己作為人類對於關係和存在感的本能需求,也正視自己的需求可能相比大多數人會少一些,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接受它好的一面,把不好的那一面降到最低。

人生的不確定性才是最大的魅力所在。


不用強迫自己,真愛是發自內心的怦然心動。如果不是,那不是愛…

迴避在接觸的初期會更敏感的判斷自己愛與不愛,只是在相處過程中,總是想逃離…

坦然的面對自己的感覺,坦然的面對對方,就算有想法,開心就說出來。不開心也要找個時間適當表達。

感情始終是兩個人的選擇,不是一方努力/嘗試好心就會有好結果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