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凈明心本週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是凡夫的狀態,一切都是自心顯現,凡夫迷而不知,取自心顯現之相,所以一切皆成幻法。。。

改成 不取,就轉凡成聖了。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無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雲何立 是名妙蓮華 金剛王寶覺 如幻三摩提。

這是整部楞嚴經最重要的幾句偈,

這幾句偈說的法門就叫做,妙蓮華 金剛王寶覺 如幻三摩提。

這裡與卷六觀世音菩薩說的,如幻 聞燻聞修 金剛三昧 ,以及

文殊菩薩說的,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都是同一個的三昧。

整部楞嚴經說的就是這個金剛如幻三昧。

至於卷一說的,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其實指的也是這個三昧。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說的首楞嚴三昧,是不同的,很多人都誤解了。。。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上邊說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修的如幻三昧,有可能是一樣的。

話說回來,大勢至菩薩,現憤怒相,就是金剛手菩薩,也就是,楞嚴經裡邊的大護法,金剛藏菩薩。。。所以,楞嚴經,其實也是導歸極樂的吧,虛雲老和尚曾說,楞嚴經其實是有一百卷,缺失的其他部分,應該就會說到極樂世界吧。

修來修去,還是離不開凈土啊!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雲何立。】

這裡描述的是 佛教修行者正確的修行方法,就是關照內心,心內求法。

因為我們的所見,所感,所受,都是由六根與六塵相互起作用之後顯起的。

這一切都是心外之物,『眼耳鼻舌身意』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既然有生,必定有滅,所以不能『自在』

所以楞嚴經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依靠不自在會生滅幻有的東西去求得任何一個法,這都是幻法,如同第一個紐扣扣錯之後,下面的全錯。

那怎麼樣才能不依靠幻有呢? 那就是【不取無非幻】,把重點多多放在我們的本心上,清凈心上。不要被眼前顯起的相所迷惑,不取任何一個相,不取任何一個境界。 什麼都放下了,什麼都不住了,什麼都不執著了,不取之後就沒有幻了。所以這叫【不取無非幻】

非幻尚不生,幻法雲何立。】我們用這樣的方法去對照自己的內心,幻鏡就不會產生,既然幻鏡都不存在,那幻法怎麼安立呢?當然也不能存在。
自身及外鏡均是真心所幻化,當自我執一切內外境界為實的時候(取),其實是真心所化的我執取真心所化的鏡,此執是錯誤的,把幻當實,所以成為幻法。此句是說明我們的執錯在何處。
通俗點,像小狗追自己的尾巴,本自具足,卻執著去找,不就是「幻法」嗎?

既是理論,也是狀態。理不礙事,事不礙理。


什麼叫「自心取自心」呢?

「自心」就是第八識。第八識流注種子現起了六塵萬法,第八識也流注種子現起了你這個色身、你的六識,包括意根、蘊處界一切法。我們通常把六根和六識當成是能取,凡夫會把這個東西命名為「我」,然後把其他的東西,認為可以去認識、去追求的東西,叫做「我所」。這個能夠取的東西和被你所取的東西,其實都是第八識所生。所以,如果以一個出世間的聖賢來看的話,他只看到第八識的種子所現起的功能差別,而沒有看到一切法,也沒有看到一切法的性質。


自心本是真如,清靜之心。自心本是無一物,若自心執於取此境,幻法則生。所以非幻尚不取,幻法雲何立?-----萌萌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