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說起共享充電寶,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這玩意怎麼還沒涼?朋友則滔滔不絕的講述了共享充電寶的火熱,難道是我看錯這個市場了?打臉來了?

共享充電是偽需求嗎

從我個人經歷和感觀上來說,我很願意說他是偽需求。

但是個人感性判斷並不能代表市場狀況。

我說他是偽需求的依據是,我是一個有續航焦慮又喜歡出門帶包的人,所以充電寶是必帶的,即使偶爾沒帶,我也會在包裏放一根數據線以便應急。

像我這樣的人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狀況,也就是基本不使用共享充電。

所以我不是他的目標人羣,除非在非常應急狀態下。

那麼共享充電寶的目標人羣是誰?

對於時間值錢的人羣來說,哪怕漲價後共享充電寶使用也沒什麼問題,但對於閑暇時間不太值錢的人和對價格敏感的人,站在寒風中排隊領雞蛋都做了,還會在乎這一點點麻煩嘛。

對於他們來說,只能算是一種應急選項,充電的可替代方案還是很多的。

共享充電寶其實跟共享單車一樣,也是一種懶人服務。懶人服務主要是幫助人們解決兩大方面的需求,比如省時間和省精力。

拿共享單車來說,主要為人們省的不是時間而是精力,以往那些離開地鐵口離家還有一兩公里內的距離,打車和坐公交成本都很高,如果有遍佈各地共享單車可以隨用隨停豈不是很省精力。

像美團這類應用則是為人們提高了選擇效率,大大節省了時間,所以不管媒體多麼唱衰美團這類模式始終是有價值的。

首先我們來看行業宏觀數據,根據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發布《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據報告顯示,2019年共享充電市場總體實現了穩步增長,全年用戶規模達到1.5億人次,逐步滲透商場、餐廳、機場及休閑娛樂等主流消費場景。

而據艾媒諮詢2019上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增長將達到3.05億人。

根據這兩家的報告來看共享充電行業在用戶規模上來說,還是很有前景的幾乎佔了現有網民數量的一半。

那麼再來看看使用頻率,由於沒有充電廠商說明自己傢俱體使用頻率,我們只能根據業內人士消息來判斷。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充電寶使用率還較低,行業平均頻次0.70.8次,每次租借時長約為3小時。

這個使用頻率確實低了些還不如之前摩拜的數據,但是共享充電在某些使用場景下使用頻率應該還是很高的,比如商場、火車站、一些休閑娛樂場所,這也是共享充電頭部玩家所稱的部分地區盈利的原因。

不過也僅僅是部分地區,繁華商圈流量大的地方就那麼多,而共享充電又是一個必須大量鋪全覆蓋的行業,當盈虧難以平衡提高價格成為為數不多的途徑,當初打天下時的一元充電將一去不復還。

那麼共享充電寶的價值呢?

共享充電寶當然是有價值的,解決了外出續航焦慮的問題,不用再帶著充電寶滿世界跑。但是共享充電寶省下了部分精力,但又創造了新的問題又需要新的精力去解決。

首先是尋找是各品牌充電寶,繁華地段充電寶多但是人們的出行意願並不總在那裡,這個時間成本和尋找成本要算吧,然後就是歸還的問題,相比單車可以在市政規劃的自行車位隨停,充電寶就必須在室內。

由於各充電寶廠商點位分佈不夠統一,有時候會出現需要往幾百米外甚至幾裏外歸還的情況,這種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將會對用戶體驗帶來很大的打擊。

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就是儘可能的鋪貨全面鋪開,也將必然帶來部分區域虧損效率低下的問題,拖累整體盈虧水平。

共享充電的明星們

根據艾媒數據,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街電、小電、來電、怪獸充電為主導的「三電一獸」格局。其中街電、小電科技、怪獸充電、來電科技的用戶份額分別為40.5%、23.6%、20.9%、11.7%

他們從15年行業初期血戰挺立到今天,見證了河馬充電、泡泡充電、小寶充電等的出局,也將經歷市場飽和下的殘酷競爭,最終要拿出一個可靠的盈利模式來說服投資人,來說服自己堅持下去。

從融資來說,整個行業主要集中在17年至18年上半年,除了怪獸據說18年底融了三五千萬美元(怪獸這一階段的融資被不少自媒體質疑BP造假尚存爭議),此後直到19年10月再沒大規模融資。

此前聲勢浩大的SIG順為資本高瓴資本等,在這一階段都採取了觀望態勢,他們在等那些效率低下資金鏈斷裂的公司淘汰,在等頭部玩家交出一份滿意答卷。對於這些玩家來說,這恐怕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度日如年的時刻。

我還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三電一獸」幾乎都在自家官網上宣稱用戶過億,佈局在中國三百多座城市,但是四家的市場份額差距還是蠻大的,不知道他們敢不敢貼一下活躍用戶數量和使用頻率。

小電作為頭部玩家,用戶量過億,融資前後都超1億美金了,官網上給出的行業估值才3億美金,未免也太缺乏想像力了吧。跟我上篇寫的電子煙市場頭部玩家動輒幾億融資估值一二十億美金,體量未免太小了,可能這也是先前投資機構沒有大量跟投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估值這麼低,投資機構不熱心了呢?就引出了下一個問題,共享充電價值何在。

共享充電價值何在

上面說了共享充電確實能解決一部分需求問題,不算是偽需求。

在需求滿足上共享充電要付出的成本可能要比美團高得多,首先是全面整個鋪開,二是繁華地段繁華商圈入場費用。別家入場了,你就一定要跟上,用戶不講什麼忠誠度,只在乎哪個離我更近哪個更方便。

商家更不講忠誠度為了高分成,可以同時擺上四五家。

可惜的是,廠商們在這裡投入那麼大力氣,產出的價值卻並不成正比,邊際成本是很高的。

跟美團不同的是,美團的商家入駐是把線上收入都交給了美團,美團對商家有很強的約束性。而共享充電品牌們要付出高額入場費加機櫃成本加代理分成,線下商家基本不承擔什麼成本,卻還要參與高額分成。基本上也就是在給渠道打工。

有人會說再不濟也有數據價值啊,頭部玩家過億用戶整個市場三四億用戶,怎麼會沒前途呢?

價值當然是有的,但跟摩拜小黃車一樣,數據維度太單一,既不豐富也不全面,而且可能幹擾充電數據因素有很多,比如充電技術突飛猛進,比如朋友借了充電寶,商家提供了免費充電等等。

那麼美團為啥要27億美元買摩拜呢?短途的騎行需求是真實存在的,摩拜只是作為一個流量入口,支撐著美團這顆大樹。

共享充電寶其實也是作為流量入口存在的,對巨頭是錦上添花對創業公司則獨木難成林。

至於各家做的廣告展示和積分商城等,目前來看還是虧損業務,線下大屏廣告參與競爭方太多了,積分商城之類的東西也只是為了增加用戶黏性。

手機廠商來革命

能夠打敗共享充電的,可能是手機廠商。

近幾年連蘋果都開始支持18w快充,雖然入門機型還是五伏一安但也是支持快充的。安卓廠商更是激烈,旗艦機一定要上40w以上的快充,據說oppo的120w超級快充也即將上市。在電池方面,蘋果都開始追求大電池大容量了,這意味充電效率和電池續航將大大提升,續航焦慮將會減緩一天一充也很現實。

相比之下,主流共享充電普遍使用5V2A,從零到充滿往往需要兩個多小時。本來是要給人們方便的,但卻要浪費用戶時間追求用戶時長,這個邏輯實在感人。

可能有廠商出於成本控制的考慮不上快充,但是這種逆行業發展規律的事情早晚被淘汰,你不能指望馬車打敗汽車。

我身邊有朋友經常使用共享充電寶,當聽到某些地區漲價到8元一個小時的時候,他表示還會使用,但是也要看充電效率以及服務的提升。

當提供快充之後,日租借率和周轉率不都上去了嗎?營收狀況只會比現在好,尤其是繁華地段需求量大的時候,節省時間提高效率這就是價值。

然而共享充電企業專攻的技術普遍是圍繞機櫃進行的發明專利,還沒有手機廠商關注用戶到充電快不快好不好。這樣的科研前景能好到哪裡去。

目前的手機廠商都已經開始專研手機無線充電板和WIFI充電技術,擺脫線的束縛是早晚的事,當無線充電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和普遍時,就可以像設置基站一樣提供充電服務。

那麼共享充電還會有存在的必要嗎?或者早早轉型充電技術做領航者。

共享充電的幾點思考

總結一下,我的看法共享充電行業是基於人們需要便攜充電服務需要誕生的,旨在提供便利與效率。違背這個願景的行為,是在給自己挖坑。

共享充電廠商掌握的資源是生產產品的能力,但無法真正掌握渠道,線下渠道的打通比線上要難上百倍,等於又要回到傳統經銷時代,各家拿出大價錢大力氣來爭取優質點位,而渠道商在收割吸血,最終的成本還是要回到消費者身上。

我倒是覺得與其大搞打天下,倒不如化整為零,轉型為共享充電寶技術和產品提供商,直接面對B端商家銷售。

這樣的好處是不會過度人為製造需求,商家普遍清楚自己店的流量情況能夠切實嚴格控制成本,實現最大化的效益。同時平臺自己也可以收集充電數據,資金壓力會小很多。

「三電一獸」在這幾年目標主要在一二三線城市,其實三線以下的城市同樣也有機會,充電需求跟三線以上沒什麼不同。

作為巨頭的美團第三次重啟共享充電業務,說明美團真的很想要這塊肉,也避免共享充電廠商去搶自己線下資源。美團如果真的認真做,管他什麼上沉還是下沉市場,鋪貨能力沒人能比得上,是這個行業很大的一個變數。

是變成摩拜OFO還是自己掌握命運,留給共享充電廠商的時間不多了。


謝邀,作為從業者,先向大家分享一份數據:

今年7月,艾媒諮詢發布《2019上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將達3.05億人,2020年用戶規模將增長至4.08億。這意味著共享充電寶走下風口,進化為擁有長久生命力的成熟業態。

作為首個用戶數破億的共享充電寶行業領導企業,街電累計用戶量達到1.07億,用戶份額達到40.5%,如此大的市場份額和街電一直以來以用戶體驗為目標的運營策略是分不開的。街電過去一年已經實現規模化盈利,且首次實現年度盈利。營收和利潤率創新高,街電以絕對實力問鼎共享充電行業。

街電自創辦以來,已經成功覆蓋餐飲、購物、休閑娛樂、住宿等優質場景,並大力拓展交通、公共設施等空白場景。在城市拓展方面,街電推進全國城市拓展,發力下沉市場,並積極推進海外戰略。2019年,街電提出「鏈接」和「賦能」的商業策略,通過與不同行業之間的深度合作,打通行業生態。街電以「共享充電寶+」生態模式,通過廣告、會員體系、周邊產品以多樣化盈利模式為探索,創造著更多商業化的變現價值。


倍電共享充電寶是指公司提供的充電租賃設備,用戶支付每小時1-10元租金租借共享移動電源,只需掃描設備屏幕上的二維碼,憑藉微信支付分,芝麻信用分550分以上即可「免押金」借用一個充電寶,信用分不足550亦可支付99元押金,充電寶成功歸還後,押金秒退回

共享充電寶:一個全球發展創業的共享項目!說到創業,很多人都會覺得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有很多的機會,但其實三四線的一些小城市也會有非常多的創業機會,特別是近兩年,受到共享單車的啟發,許多創業者都紛紛尋找創業機會,但要找到一個真正合適的項目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你還要為創業不知道做什麼項目而困擾的話,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很好的項目:共享充電寶。

「滴滴虧損109億,宣佈將裁員15%」,這個消息一出相信許多人都和我一樣感到非常震驚。做為共享經濟的「鼻祖」,行業的獨角獸,國內最大打車平臺,滴滴怎麼會不賺錢呢?還虧損這麼多。滴滴做的這樣好,都不賺錢,互聯網企業的春天是不是要過去了。這讓一些人對去年發展勢頭正好的共享充電寶也產生了懷疑。但事實上共享充電寶和滴滴的盈利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共享充電寶是怎麼賺錢的呢?

倍電共享充電寶主要帶來了3個方面的價值,一個是直接的租金收益,一個是招下級代理商,一個就是流量帶來的潛在價值

租金收益很容易理解,充電要付錢,這個錢就是共享充電寶帶來的直接收益,也是目前共享充電寶的主要收益,此外除了租金外,有時還包含有部分押金收益(顧客借了充電寶沒還),事實上如果企業運營的好,憑藉這份租金收入就可以實現盈利了

租金收益

5G時代來臨,電池技術5-10年無法實現突破,手機耗電量更厲害,出門在外,忘帶充電器是常有的事,看著手機快沒電,卻到處找不到電源,你是不是也常常遇到這樣的尷尬狀況,如果這時你看到共享充電寶,你是不是非常驚喜,那這樣就有了一個需求市場,這個市場還有很大的缺口,那麼這就是一個商機啊。

招下級代理商收益

倍電系統後臺可以發展下級、二級代理商,總代理後臺可以管理下級後臺、分潤、租借價格設置等,清晰查看下級收益


2020共享充電市場前景依舊是充滿潛力!20205G商用將會更加普及,手機電池的續航問題更加凸顯,手機電池技術在短時間以為是無法突破的,所以在我們看來未來共享充電的需求還會被進一步的激發。所以為什麼2020年很多巨頭又重新入局,值得大家深思。但是目前的市場格局是以三電一獸的局面形成了諸侯割據的態勢,未來勢必還有新的力量介入,所以以後的市場也會更加的激烈,如果你想進去這個市場,個人建議你去找廠家合作,要是源頭廠家,找源頭廠家合作不僅僅是因為購機成本,更多的是機器質量的品質和有後期的維護。所以找源頭廠家合作可以讓你免除後續的很多問題,直接進入到平穩的盈利模式。

目前一二線城市的飽和度已經很高了,未來二三線城市和海外市場將成為新的角逐地,如果資金充足建議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這樣可以直接享有100%的收益分潤,如果你是小資金投資者就建議你加盟做代理,找源頭廠家做代理,這樣後期更靠譜。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行業的簡介,寫的字不多,但是都是字字珠璣,手打不易,請給個贊,謝謝。


市場很大很好,北上廣深一個小時5塊錢了。一些會所甚至達到15塊錢一個小時。

這是事實,你愛搭不理但不能不說他又讓你高攀不起。

現在用戶已經突破3億了,看到這文的你,你一定也是他的使用者。

電池技術的發展終將讓共享充電寶倒閉,但人總要死的,你也不能拒絕活在當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