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契訶夫說的,人吶,總得有人拿個小鎚子敲打他,提醒他是個人。


俄國文學讓很多外人對這個國家產生了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就像商店裡的櫥窗,一小撮俄國文學大師的作品就讓中國讀者神迷心醉,讓他們誤以為俄國是一個文化發達的國家。讓他們以為北極圈裡的西伯利亞和莫斯科、聖彼得堡這樣的城市一樣發達。

荒唐。

高爾基相關回答:

什麼是斯大林式建築??

www.zhihu.com圖標


E.M.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裏這樣說:

我們必須面對此一事實,即使這個事實教人不甚愉快且有傷愛國心,那就是:沒有一個英國小說家比託爾斯泰更偉大,沒有一個英國小說家曾像他那樣那麼完整地描繪出人類生存的平凡及高貴面;也沒有一個英國小說家在人類心靈的探討上比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深入。


有個感覺是拿俄語寫詩很簡單,因為同一類型的詞它詞尾是一樣的……


如今俄羅斯文學好像不太受關注了,曾經影響幾代人的俄羅斯文學就這樣慢慢淡出中國人視野,想想也是挺傷感的事情……

俄羅斯文學,我自己定義可以用3333來概括,前三個3是歷經沉澱依然輝煌的三代代表人物:

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裏

列夫託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

帕斯傑爾納克、索爾仁尼琴、艾特瑪托夫

第四個3形容這個民族的文學或者說民族性格:

寬廣、頑強、忠貞

個人粗淺的看法。

附一篇整理過的有關俄羅斯文化的記憶……

lostsong:記憶中的俄羅斯文化……?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在西方文學中,俄國文學和法國文學是兩顆明珠,它們同樣璀璨,各自照亮了一片天空。


拉爾夫·科恩編寫的《文學理論的未來》中有一篇沃爾夫岡·伊塞爾的《走向文學人類學》,其中對於文學評論的見解本人認為值得借鑒,「文學作為一種獨特文化的產物,它產生於一種文化背景,它的活力來自這一背景的緊張關係以及對這一背景所施加的影響。它尤其強調與決定自身環境有關的不同物,以此介入自己真正的環境並確定自己的獨特性。文學以這種方式顯示出自己位於業已制定的文化地圖上新的區域」

對於俄國文學的評價,我覺得葉夫圖申科的名句「Поэт в России больше, чем поэт」足以概括,Сергей Уваров提出的православие, самодержавие, народность可以作為模板,這在俄國文學有專有名詞,叫литературоцентриз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