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特钢实习生 据说厂子里的机器基本上都是国外进口的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1) 进出口价格

数据来源:中钢协可以看到,平均下来每月大概有350美元/吨的差价,进出口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不对等。

2)生产技术

现在国内生产设备很难自给,优良的设备主要依靠进口。而且目前国内特钢生产主要采用转炉和电弧炉,但由于航空航天、新材料等行业的发展,对金属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严苛。但是新的生产技术在国内发展得并不好,比如国外先进的电炉冶炼、炉外精炼和连铸技术在国内最多也就依葫芦画瓢,真正的创新点不多。

3)产量需求

数据来源:中钢协

可以看到自2005~2014这十年间,产品需求量呈现减缓趋势。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国家产业链的原因,建筑业占比很大(基本50%以上),而这种产品需求结构很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不稳固。此外,中低端产品需求减少,供大于求,而中高端产品形成不了产业,只能依靠进口。

4)员工工资和结构

不同于十年或更早之前,钢铁行业的薪资排名逐渐下降,再也不是金饭碗了。就武钢来说,今年裁员5万人。这至少说明了两点:a 行业变得十分不景气; b 员工结构十分臃肿(武钢员工数量从8万人减至3万人)。现在已经不是嫁人就嫁钢铁人的时代了。

总的来说,就是体制的差距了,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差距,但愿不愿意改变这种差距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ps 我觉得国家基础行业受不到重视,挺可悲的。


说白了,在超高标下。我国产的都是渣渣。

至于为什么产不了……什么管理,素质都不谈。你作为老板,一个亿。

你是投周期短产量稳定市场成熟的

还是投资风险大市场残酷技术落后的一句话。一切向钱看先把能捞到的捞足至于长期云云那是等我有钱了再说的事
管理水平不够,技术水平也不行,设备是有了,买不来的是核心技术。本人在一国企的特钢事业部,前几年上马的一世界先进水平的电炉,投产好几年了至今未达产。高端钢材干一炉轧废一炉,外国专家来了一弄就好,回头人一走这边就完蛋。。。
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将于2015年5月6-8日在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第八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
关键技术+管理,管理:工艺稳定性、员工责任心、工艺执行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