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学说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中死得很安详。

所谓光在暗物质中传播,就和以太学说没有区别,只是将以太看作一种暗物质罢了。因为以太就是光介质,光介质就是以太。

什么是以太?什么是暗物质?以太是为了成为光的介质而被引入的概念,而暗物质是为了解释引力现象而引入的概念。只要一种物质符合以太的定义,即是光介质,它就是以太。只要一种物质符合暗物质的定义,即在宇宙中不被观察到且有引力效应,它就是暗物质。如果同时有暗物质和以太的性质呢?那它就既是暗物质也是以太。你的问题,就是假定一种既是暗物质又是以太的物质。

而要否定以太假说,和它有没有暗物质的性质没有关系,我们仅凭它的定义就能否定了。

我们先说说相对速度的概念。现在一个球向你以速度v1飞来,你以v2奔跑。如果迎著球跑,你就会更快被球砸中,因为你们的相对速度为v1+v2。如果背著球跑,你就会花更长时间才被砸中,因为你们的相对速度是v1-v2。在这里,球和你相对地球的速度一直是v1和v2,但你们的相对速度是会改变的。

而以太假说中会变的不是以太中的光速,也不是以太的速度,而是我们与光的相对速度。

现在你在地球上,随著地球与以太有一个相对速度,为v,而光在以太中传播,相对以太有光速c,那么我们观察到的光速应该是c+v,或者c-v,而不是像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观察到的一样永远是c。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正好相对以太静止呢?就算换一个位置,或者到移动的车子上做这个实验,结果也是一样的,光速永远是c,不会变成c+v。

于是,以太假说正式完蛋,想详细了解原理就去学狭义相对论吧。

光速为什么恒定?那是因为时空是一体且能够相互转化的。你可以先把洛伦兹变换的公式和推导过程理解一下再说,然后你就会发现不同参考系中的洛伦兹不变数(dx)^2+(dy)^2+(dz)^2-(cdt)^2。d是微分的意思,dx、dt你可以粗略理解为x和t的变化量。

这个不变数是不是有点眼熟?在三维直角空间中也有类似的不变数,但不包含时间t。你把一个三维直角参考系旋转一下,由x.y.z变为x`.y`.z`,则(dx)^2+(dy)^2+(dz)^2=(dx`)^2+(dy`)^2+(dz`)^2,通俗点说就是两点在空间中的距离不变。洛伦兹变换也是一个旋转,但是时间轴是ict,i是虚数,i^2=-1。洛伦兹不变数就是两个点在时空中的距离,不会随参考系的变化而变化。

光速物体的洛伦兹不变数为0,所以无论怎么洛伦兹变换,它永远是光速。

三维空间中,与一点距离为定值的点的集合是一个球面,距离为0则是一个点,为负就不存在了。

在四维时空中,与一点洛伦兹不变数为定值的点的集合为四维双曲面,洛伦兹不变数为0的点的集合就是光锥。

光是在时空中沿著光锥传播的。


暗物质理论是假说,光如果能够通过暗物质反射或者传播的话,我们应该能够观测到暗物质,实际在近百年的的观测,没有暗物质的任何确切信息,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暗物质,理论上光不会在暗物质中传播。我个人认为暗物质不存在,我们的可见星系分布在封闭的球体表面,球心有奇点,奇点对所有星系有等效引力,奇点通过弯曲的引力波对所有星系有引力作用,奇点就是「暗物质」。更多内容见知乎文章《芭蕉奇点大喷发》、《引力波与引力场》、《奇点就是「暗物质」?》。


大部分行程是在极低浓度暗能量中穿行,直到与物质发生碰撞转换为热量与动量。


想像力过于丰富...


谢邀。

会。


过去的观点是光在以太中传播。新近的观点是:光在本底中传播;本底由本底偶极子组成;真空电容率与电场强度之积等于本底极化强度;磁场强度等于本底磁化强度;引力实际上是本底对物体的压力差。

暗物质是现代引力理论和宇宙学说请的一个帮手,有这个帮手的协助,它们才能自圆其说。可惜找不到暗物质。


当然不是。光是在电磁场里传播。

光与你手机的4G信号,Wifi信号是同一类东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