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覓真正被人所熟知是它在2017 年底成為小米生態鏈的一員,目前,追覓科技主打的是覆蓋清潔和個護這兩個家電領域。

如果用一個印象來形容追覓的話,它應該算是那種國內比較典型的「新興科技公司」:

創始團隊的人比較年輕,有朝氣,大部分成員有過清北或者海外高校的科研經歷,公司有自己的研究團隊,並且充滿充滿工程師文化——重視技術和人才,充滿探索慾望,所以能在某一個子行業做到了尖端的位置。

這點從創始人的履歷就可見一斑。

追覓的創始人俞浩,在清華大學讀大二的時候,在清華創辦了一個名為「天空工廠」的學生組織,組織裏全都是飛機愛好者。

這個學生組織入門的標準很「奇葩」:下午6點放學過來,扔給面試者一道題,截止時間是次日早上6點,做出來就能加入。

就是這個看起來很不正規的學生組織,現在已經發展為清華大學最大、全國領先的頂尖學生科技團隊,還獲得了波音公司的投資。

而俞浩本人也成為了中國最早的四旋翼開發者,同時也成為了三旋翼飛行器的發明者。

據統計,追覓科技核心研發團隊技術和研發埠的人員佔比達到80%,每年的研發費用佔銷售額的12%,而三星電子只有8.8%。

這種類似高校的科研氛圍,讓追覓能夠吸引到很多不善於勾心鬥角的工程師們乃至航天人,而這些優質人員也給追覓帶來了很豐厚的回報。

目前,追覓科技已公開的核心專利、發明專利以及實用新型專利加起來超過四百項。而包括高速無刷馬達技術、空氣動力學技術在內的諸多壁壘,也在市場的爭奪中獲得了很大優勢。

這點和同行對比,會顯得更為明顯,比如戴森。

如果研究過戴森的人,可能會對它有一個大概的印象——戴森的精明之處,在於它是把家電當輕奢品和禮品來賣的。

根據阿里大數據的報告顯示,戴森在中國的消費者中,93.9%為較高消費水平人羣,77.5%居住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佔比非常高。

這些人有什麼共同點呢?

不差錢,有精神追求。

所以針對這一人羣,戴森精益求精,搞出高端家電來,滿足這些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開闢一片獨屬於自己的市場。

事實上,戴森的產品是可以拿出來做一個小小的炫耀而不用擔心「降格調」的,這就是它給自己的市場定位。

但在疫情危機,全球性的消費降級下,追覓的高性價比,顯然更佔上風。

差不多的性能,更好的續航,追覓的無繩吸塵器價格僅僅是戴森的三分之一。同樣的高檔負離子吹風機,差不多的科技含量,追覓的價格僅僅是戴森的二分之一。

這份「科研紅利」帶來的高性價比,讓追覓在今年有了非常不錯的發展。

根據追覓公佈數據,其今年截止8月的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了9倍,其中海外市場佔比達70%,產品進入超過80個國家。

並且,因為數據很好,所以許多投資機構也都跟了進來。今年8 月 31 日,追覓科技完成近億元 B+輪融資,由 IDG 資本領投,小米、順為資本、峯谷資本、青銳創投等機構跟投。

就像IDG資本合夥人連盟說的那樣:

在行業『貿工技』的演化過程中,佔據世界清潔設備生產一半以上的蘇州,理應出現不斷追求技術進步的公司,給全世界帶來全新產品體驗,給用戶帶來更加清潔、方便的美好生活。

我們相信追覓就是這樣時代裏,這樣的公司。


我是買吸塵器的時候特意查過它家資料,

本來想買戴森的,但查完就選了它,畢竟戴森的價格總是有點讓人猶豫。

追覓其實是小米生態鏈下的一家企業,據說技術研發團隊,

有一部分是神舟六號項目的專家,這個聽上去挺牛的,

最關鍵的是它家的V11,性能直接對標戴森,我有對比過,所以才放棄戴森買的它。


我之前買吸塵器的時候還想,價格就在那,我也不指望它有多麼好,

就想著買個差不多的先用著,總不能太便宜,質量上也不放心。

結果買完之後,嗯~挺好,怪不得好多博主都在推薦,

很多人都說追覓的V11,在性能上不比戴森差。


追覓的吸塵器是挺好用,一年使用下來,無論是清潔力、續航還是降噪,都不錯,基本的日常清潔完全滿足,大掃除的時候也會用,門縫窗戶縫兒,窗簾,天花板,沙發底,這種犄角旮旯的地方都能打掃乾淨,挺方便。


逛了一圈,你們這也太專業了,媽呀,

我覺得追覓這個公司怎麼樣,你實際用它家產品就能知道啊。

我家的V10,吸力用了大半年了,都一點兒被削弱,

清洗起來也方便,不用擔心發愁發黴,機身發黃啥的,我用著還真不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