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結婚換新車,看中Q50L的外觀和後驅,但是都說他的技術老舊了,車機系統還不太好,唯獨價格在我接受範圍內,想知道能不能入,除了它還有什麼別的更有性價比的選擇麼?


汽車的迭代週期不像手機那麼快。外形設計的迭代和平臺架構的迭代週期相差很多。一代平臺決定了一個品牌/一個集團在幾十年跨度裏,對某個產品層級的設計理念。但如果你注意到總共有幾個集團還有這種研發能力,就會知道最近30年皮再怎麼追著潮流換來換去,車骨子裡其實沒什麼本質變化。

民用汽車迭代,並不一定是變「好」。汽車並不是走進了普通家庭,而是為普通家庭創造了更普通的汽車。仔細回憶一下近20年來汽車的變遷,先忽略國產化導致價格變動的問題,是不是以前的好車都在往豪華上靠維持價格區間,而便宜車都是憑空出現的新車型新系列(注意英文拉丁文的車型名)?所以新平臺不是說一定比舊平臺更好,甚至我可以坦白一點說,低檔次新/舊平臺一定全方位不如更高等級平臺好。比如前驅再新再硬也不會硬過後驅平臺,前驅平臺車上交叉臺,打不開車門或者後備箱蓋是很正常的,是不是很震驚?前兩天還看到王垠老師說他們老化測試中發現的異響原因,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看一下。

Q50是極少數能打寶馬的日本車,甚至現在的寶馬都不那麼能打了,畢竟用戶要的只是能打的名聲,寶馬已經有了。日產其實很困擾,為什麼我造出來的豪華車這個樣子還賣不好,豐田造出來的車那個樣子竟然很暢銷。這就是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比如直男覺得我長得帥身材好就因為思維清晰就不招女生喜歡,為什麼隔壁一挫男就因為會說話女人緣那麼好一樣。日產從技術層面來講,沒什麼短板,但是取悅市場是有一些問題的,學學馬自達。

Q50L就算上東風的做工品質,仍然是這個價格區間裏最值得考慮的車型,這個其實很難去進行車型購買推薦的這種描述,因為你要說車其實都差不多,就是一個方向盤兩個踏板嘛,不同車型之間的比較是需要時間體會的,而不是試駕,試駕跟耳機試聽一樣,是一種營銷技術,試駕過程人是帶著主觀期待去短暫接受一個全新事物的。很多人因為試駕過某幾種車型就進行對比,其實是需要很豐富的試車經驗,不然你只是去感受銷售告訴你的東西和點,去尋找幾輛車之間的區別,而不是自己逐項去評價行駛和駕駛品質,去對照自己內心已經建立的對車的認知。

關於Q50的波箱,據我所知是jatco授權生產的722.9,也就是MB的7g tronic plus,具體型號是W7A700還是400我不確定。AT波箱的設計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是扭矩變換,這裡面又牽扯到可靠性,換擋動作機構和非鎖止區間等一系列問題。這個波箱本身就是為了cover車重2T往上的大型車搞出來的,是當年雍容大氣風格的經典,沒什麼好吐槽的,因為本來就不是車重更輕的小型中型一驚一乍的風格。生產波箱的廠很多,但是還在生產縱置AT的其實並不多,現在普通民用車市面上,比這好的其實也就只有MB的9G和ZF的8AT了。

關於DAS,依然是那個詞,從容。我沒有查到資料,不能確認das的左右兩個方向拉桿電機是不是可以調整阿克曼角,只是理論推測實現前束角的速域匹配是這套系統的第二大優勢。第一大優勢就是對車輛的完全掌控,我剛開始也不適應,因為沒有上一輛車電液跟我較勁的那種反饋感,但習慣以後:真香。這才叫指哪打哪,方向盤角度跟路線是對應的,你只需要決定要去哪,前輪應該怎麼轉動不用你管,這比Alink感受更好了一個層次。

關於車機/科技配置,我的個人看法是,除了空調都可以不要。經常長途的可能對音響是有要求的,但是我自己是音響愛好者,耳機音箱都有非常頂級的家用品,所以覺得車載音響都不行。我對AEB之類的輔助系統有抵觸,我覺得這種系統如果不能實現完備的獨立響應,就是沒有意義的,而現在的AEB基本都是條件下響應,存在很大的失效幾率。當然,這個因人而已,也有朋友覺得警報很有用。

關於M274/VQ37HR/VR30DDTT,都是好機頭,別不珍惜,後面混動化/電動化這些也沒了。任何增壓機頭有個1秒2秒的turbo lag纔是正常的,我不想要lag怎麼辦呢?換擋撥片啊,降擋 補油 吹turbo一氣呵成,比你直接踩油門快多了,這就是我超速被扣分的祕訣。

2020年了,A4L Giulia Q50裏選一個吧。別看那些花裏胡哨沒用的。這三個屬於真細膩的,實在不喜歡,就去看看那幾個傻快傻快的,ES不要買。


19年6月提的18款進享,用車一年,乾貨在此睡不著碼字,發動機274A 211P 350NM百公里7.6吧,從274這個系列來講Q50現在用的274A算是274系列中最巔峯的款了。不報凸輪軸,也不漏油,我一年25000公里城市道路,坐標天津,三分之一快速路。發動機技術老舊,成熟明年上一階,路上弄個34c基本來講,3系別碰330,A4別碰45四驅運動,C別碰300,穩拿。而且是北美進口的橡膠件跟德產的不一樣。變速箱:18款以後換裝加特可RE7R01A,平順性頓挫都控制的不錯,前提有一個,這個車不是讓你穩當開的車,總讓他不到2000就換擋,那種撞牆一樣的頓挫會經常出現,總揚著轉速開會好很多,我的TCU基本現在是腳底下稍微重點3000換擋,再重點4000換,半開油門,跟地板一樣了5500-6000換。地板的話6300強制換。底盤FM系列,這個底盤出過天際線好吧。18款之前的2.0車主,可以通過購買3.7的拆車小翅膀來把減配的買回來,大概幾百塊,18以後的自帶小翅膀。底盤非常紮實,高速切線,快速路豁縫鑽檔子非常有信心,總之,給你全鋁合金底盤,前雙叉臂後五連桿,是讓你拿他當C200開的?底盤質感完爆34C,記住一句話,2020年了,講真上一代的寶馬3賓士C還有點競爭力,現款的,Q50L:不是我變強了,而是你們變弱了。賓士從274到264,從成熟到不成熟,1.5+ISG不同步電機,寶馬,尾標漲了5,動力一樣…奧迪,也差不離,人家賣燈。別忘了Q50是14年上市,13年定型,7年前的車到現在沒換過代,現款A6L才用上雙屏設計吧,英菲7年前就用了。7年前的外觀我覺得很個性,不過外觀見仁見智吧。我覺得還不錯。別的嘛。bose至臻16喇叭好評,隔音降噪的話,原廠搏天族S001是胎噪大。換普通買補胎液可以解決。我進享沒有DAS所以。電控這個沒法說。換車之前我開夏利。所以我能說開啥輪都清嗎 。我現在標準模式下都是運動的轉向回饋,不太喜歡輪清的,我對象的CLA200 我開著就有點不適應,輪太輕,我沒有安全感,輪沉點的話,就感覺很穩的樣子,不過倒車揉庫的時候真的有點沉了。不過總體開起來感覺還可以的。腳剎這個東西有人覺得不好。不過我一直覺得腳剎是日系豪華車的標誌,而且用起來挺方便的,右腳剎車,右手掛擋,左腳松腳剎,一氣呵成。車漆真的薄…但是各方面用料真的良心,座椅那細膩的手感真不是34C那種造革可以比的。

啊對了,買回來還小改了一下,原廠阿基波羅4-2剎車,改完了真的很線性,明顯感覺制動變好了。國產LF大中冷,三伏天的時候快速上時速60進氣溫度高於環境溫度5-10度,現在初秋的話,快速路60進氣溫度等於環境溫度了。國產SAVANINI泄壓閥一枚,女朋友給買的。原廠泄壓閥的話,渦輪瞬壓只能0.8更換泄壓閥以後瞬壓1.02,而且聲音也算好聽,價格只需要HKS的三分之一。KN的高流風格,沒啥好說的,主要是便宜,曼牌的空濾一個就要100大幾,KN的空濾加清洗套裝才500多,一萬公里清洗一次就好,摩特8100XMAX0-40的機油供著5000一換,這油衰減快,趕上狗東有優惠的時候買一堆囤著,順便附本車常用保養件品牌貨號。機濾曼牌HU7044Z或者曼牌HU711/6Z,空濾曼牌C14006空調濾馬勒LAK1307注意是LAK1307不是LA1307。馬勒LA1307是一層過濾紙,LAK1307帶活性炭,別買錯了,另外英菲全系空調濾通用,馬勒LAK1307可以用英菲全系。不包括ESQ。


作為16年q50l車主覺得,目前這個時間點,q50l已經沒有多少吸引人的點了,不太值得買…15,16年,bba,包括其他二線豪華還沒換代,q50l還有優勢。到了20年,q50l除了底盤,座椅舒適度和外觀還行之外,其他的地方真的落後時代了…詳細說,動力總成在之前和賓士是共用的m274中功率,但是前兩年賓士就已經換m264+9at了,在這個發動機電氣化的時代,m274已經落後時代了。方向盤是機械液壓助力的,在很老很老的寶馬上會用,真的太重了,回正力矩也不合理。內飾就不說了,放在豪華品牌陣營比的話真的經不起比較(但是和普通品牌比,細節上還是強很多)。車內儲物空間小的可憐,放東西的地方很少。價格上似乎比16年那時候便宜很多了,配置也比之前高好多。但是車型實在太老了,這個價位很尷尬,個人覺得不太值得買。


剛好我去年4月提了一臺18款進享型,所以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個人而言,不推薦。之前是開的法系車,相比較而言,英菲尼迪Q50L給我的感覺就是不太好開。起步油門偏沉,方向重,回正力不夠,高速狀態下方向不好駕馭等都是勸退的理由。


今年七月初剛提的進享。坐標魔都。

運氣好拍到滬牌了,之前的08款邁騰掛不上,考慮換車,先後看了CT5,天籟,英詩派,雅閣,亞洲龍,XEL,君威GS,其中CT5,黑科技天籟,亞洲龍,XEL,和君威GS都試駕了兩次以上。

CT5頂配真香,然而家用真雞肋,錢包也不夠。對了,起步確實肉,我剛試駕完CT5轉身試駕天籟的時候第一感覺是黑科技可變擎名不虛傳。

然後CVT的軟弱無力感讓我進入賢者時間。天籟換代後呆了,不知道自己該賣啥,各個配置之間的差距和差價也讓人難受。次頂配輪轂是17的,沒360影像,沒bose,全套智能輔助都沒有,談下來大概23不到落地。然而加裝bose.要三萬,換18輪轂要1萬5,360價格不談,需要在後視鏡上打孔裝探頭。勸退。

亞洲龍除了省油,空間大,沒有優點,不是我的菜。

XEL其實是我最中意的款,但還是在價格上,250高出的那部分差價讓我牙咬了又咬,窮人真難。

Q50L解決了我所有的問題。坦率地說,XEL的現代美和Q50L的經典曲線哪個好看,我真不好說。但是一貫復古(老土)的我對Q50L的中控情有獨鍾,對了,用起來確實不爽。

但Q50L的底盤是真好。用料,調教,很整很韌。有人吐槽動力總成不如VQ37,可VQ37不是買不到麼?我覺得這套動力總成挺好,而且還有慢慢適應駕駛者的感覺,剛開始起步不快,動力爆發在80之後,但是里程到2000以後,低速區間的反應明顯快了,當然,渦輪增壓的遲滯還是有,這個沒辦法,準備等出保之後去刷個ECU呢。

進享的配置很齊全,真皮座椅,bose,360全有,而且360可以隨著周邊物體距離自動切換。遺憾的在於,沒有換擋撥片,沒有無鑰匙進入,沒有auto hold,沒有鎖車後視鏡自動摺疊。但是這價格確實合適啊。

座椅和空間真的很舒服,這個是我家人的反饋,老婆和兩個寶寶。

選這個車,其實就是買了移動大沙發和減配版GTR底盤的結合體。你要是談科技,談車機,那真沒辦法。

各花入各眼。反正每天魔都單程近40公里的通勤,我覺得開的很舒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