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屏方案提出的初衷是为了正面看起来更美观,但是如果做的极限从而研发出正面全是屏幕的手机,在我的想像中感觉并没有太好看,在我的理解中魅族的对称式全面屏方案是目前以来看起来最完美的解决方式,只是表达我自己的观点不希望题目带有主观臆断谢谢

PS:建议大家去B站看看尾巴大叔与楠总谈手机设计形态那一期


天大的误解

大家对硬体的设计,应该是存在某种误解。。。

设计一般来说最难的是两个阶段,一个是寻找原型,另一个是完善原型

中国绝大多数的手机品牌的领导人,其实连第一个阶段没有意识到。用户其实也类似,所以很多设计问题,根本扯不清楚。。。

比如某大厂 fxxx 系列高端,看过去的三代产品,对于高端旗舰的原型,完全没有概念,每一代,都是不同的原型,看不到对任何美学概念的持续追求。

而极少数,会进入完善原型的阶段,但是也有很多人也极大的,错误的估计了完善一个硬体原型所需的时间。

很多人以为找到原型很难,可是实际上,完善原型才真的难

苹果是全世界能力最强大的品牌了,一个原型,他可以寻找多年呢?可能只需要四年

完善它,苹果可以花费多少年呢?

16 年。

这才是硬体设计的魅力。这才是一个品牌可以积累复利的产品护城河。

一个栗子

当然,很多人并不相信 4 vs 16 的故事,好在,这是 iMac 这款产品的真实情况。当 2000 之后液晶显示革命了桌面电脑之后,苹果就必须寻找新的桌面计算设备原型了。

经过了 2002 年的摇摆,在 2004 年,他们就非常确信:显示器应该和主机二合一,桌面的支架越简洁越好。最终,必须存在的,只应该是不得不存在的屏幕,其他东西,越低调越好。

从 2004 年开始,苹果在这个原型上,努力了 16 年。所以,如果有人以为上来就可以用两三年改变世界。。。

当然,换个赛道,也不是没有机会。去年,黑川雅之和我说,电动车的原型还没有发现。我觉得,找到这个原型,有可能,也算改变了世界吧。但是完善他,仍然需要很多年。

所以说,对原型的持续追求是有复利的。今天 2020 年,隔离引爆了桌面的 pad 和 pc 市场,任何一个对设计有要求的高端用户,看到这个迭代了 10 多年的产品,他很难找到可以比较的对手作为选择了。

回到问题

当我们有了这些背景知识,才可以问出正确的问题:全面屏的原型是什么?

其实答案行业已经找到了

屏下 Faceid 的无边框,7毫米左右厚度的柔和一体化,无孔无线的个人设备。最好,还是个无折痕柔性屏幕。这就是为什么渲染图总是特别诱人的原因。

应该是在 iPhone X,代表苹果已经明确看到了这个原型的可能性 - 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机品牌

这很类似 iMac 在 2004 年的状态:不完美,但是方向明确了。

这也是为什么 iPhone Xs ,iPhone 11 Pro 看上去停止 ID 迭代了的原因:有了明确的原型,为了变而变没有意义。

所以,不知道接下来是 16 年还是 6 年,随著工艺发展和技术进步,这个原型,会不断的得到完善。比如苹果的下一个阶段性目标,肯定是缩小,甚至去掉刘海。

今天去掉刘海并不难,比如说升降摄像头的设计。但是,这是另外一个对设计的经典误解:

设计不是看上去的样子,也要考虑他是如何工作的

升降摄像头的问题在于,他工作起来,和 faceid 比较,太 sb 了。

iPhone 12 能否达成无刘海,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苹果会持续地推进 iPhone,不停逼近这个完美原型的状态。

现实一点?

对于没有那么多资金和技术能力的品牌,也不一定就不能对原型有所追求。

比如其实我们也清晰的知道,一体化,无线无孔,四边框等宽都是一个理想原型应该进化的方向。魅族 zero 就是这个方向上的验证。 IF 金奖,其实只是对这个方向的认同而已。

而设计原型,也不是没有商业价值的。基于这些技术验证,再根据现有技术能力,退化出商业化产品,就会有大家所说的所谓:设计感。

本质上,因为他真的尽了最大努力,把未来带给了用户。

比如今天如果我们秉承我们相信的原型方向,用现有技术,也可以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手机。也许 faceid 的四边框等宽并不现实,但是基于侧边指纹,挖孔摄像头的四边框等宽,已经可以做到。

这只是个设计原型,考虑堆叠, c 口可能需要换个位置,但是,经历两道三代的打磨,他也可能把四边框等宽的全面屏原型,在 iPhone 的成本之下,完善到一个难以达到的高度(这不是拿到高刷新屏幕,柔性屏幕,无孔前摄这种供应链技术,堆叠一下的品牌可以理解的)

另外,这个只是工业设计的一个 idea,虽然落地不难,但是因为我说了男篮不入四强,我不会做手机。所以大家看看就好,落地就指望别的品牌吧。

只是希望他们抄的时候,把原型一起抄到。

投入多年打磨一个原型的对于未来的设计信念,也一起抄到


谢邀

我一直认为魅族16spro是全面屏的最优解,把额头和下巴做到极限的同时也保留了一块完整的屏幕,给人的视觉体验堪称完美。而且没有用到机械结构,未来如果要做防水或者耐用性的话是很好的方向。

(上图!感谢评论区大佬建议~)

至于魅族16系列的全面屏解决方案没有成为主流,我认为还是由于魅族影响力不够,体量太小。

刘海丑吧,但是苹果影响力够大,华为也上刘海(有支付级别人脸识别),米8也上了。

华为的浴霸丑吧,iPhone11系列也上了;华为的奥利奥丑吧,好几家厂商也跟进了。

这就是影响力。

当然也有好的例子:

华为的背面配色:天空之镜、珠光贝母、翡冷翠、素皮版,很多厂家也都「学习」了。

当然,现在华为mate系列和iPhone都有支付级别的人脸识别,这也导致额头不可能做到很窄,刘海的存在是必然结果,这种情况可能一直要延续到屏下镜头的出现。


3.29日更一下:

1、我不否认其他探索全面屏的方案,因为我自己也在用刘海屏,我只是主观表达对魅族16spro这类产品的全面屏解决方案的赞同,我很喜欢白色前面板+对称式真全面屏。

2、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友善讨论,表达自己对不同全面屏探索方案的看法,毕竟这么多的全面屏解决方案也给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带来了不同的选择。

3、但是抬杠就没必要了,这本来就是个人观点罢了。如果不认同我的观点,完全可以在这个问题下再答一发,而不是评论区抬杠。


先说自己的体会和结论:

  • 全面屏的完美形态:屏下摄像头(代表机型 VIVO APEX 2020)

VIVO APEX 2020

  • 全面屏的过度形态对称式全面屏(代表机型 魅族16s);中置挖孔屏(代表机型 三星S20系列);升降式全面屏(代表机型 REDMI K30PRO);刘海屏(代表机型 iphone 11系列,Mate30 PRO)

左: 魅族16s ; 中: 三星S20; 右:华为mate30 pro
  • 全面屏已基本被市场淘汰的形态:滑盖式全面屏(代表机型 小米MIX3,荣耀Magic2);

左:小米mix3 右:荣耀magic2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魅族对称式全面屏三星的中置挖孔全面屏,应该是比较接近完美的全面屏解决方案。

接下来我们花点时间回溯全面屏的发展历史;是否还记得第一次我们了解到全面屏这个概念的时候?没错:它就是充满黑科技的小米MIX!在2016年;手机的分类可能只有:小米MIX和其它。

2016年的小米MIX第一代;

全身黑科技的小米MIX

2016年的其他手机:

依次为:OPPO R9 VIVO X9 华为P9

当其他手机还沉醉在大屏16:9时;小米的三边无边框MIX给我们带来了足够的震撼,也基本确立了全面屏的标准:至少三边(上左右)超窄边框;屏幕比例高于16:9 (MIX一代为17:9;以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显得有些宽...)。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2017年进入了全面屏的爆发期;

  • 小米在MIX一代的基础上推出了功能更完善的MIX2;

2017年的 小米 MIX2
  • 2017年的其他手机,基本都是18:9;小米依然在三边无边框上独领风骚

依次为OPPO R11S, VIVO X20 华为Mate10 PRO

  • 2017年的三星发布了第一代全视曲面屏S8(后来的NOTE8,S9,Note9都延续了这一经典设计);双曲面+上下窄边框;一时间独领风骚;

  • 2017年的苹果带来了face ID和刘海屏的iphone x(从此刘海屏一直沿用到2020)

时间来到2018年,

  • 这一年手机行业内带来了一项革命性技术的量产应用:屏下指纹。大家是否还记得第一款屏下指纹量产手机?可能要出乎意料的是:这款手机是:VIVO X20 Plus(有点惊讶 ^_^)

  • 同时,屏幕技术的革新使得屏幕样式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水滴屏也逐渐称为主流;

依次为 OPPO R17,VIVO X23, 华为Mate20
  • 也是在这一年6月,VIVO带来了第一款升降式摄像头手机VIVO NEX;OPPO也在同一个月带来了一款在当时看来的黑科技产品:OPPO Find X;整机精巧的机械结构在当时看来也是非常惊艳。

左:VIVO NEX 右:OPPO FIND X
  • 2018年的魅族(是的,它终于出现了...);带来了对称式全面屏16th;独特的外观设计加2698元的售价;在当时的市场引发极大热度,答主当时一直想买一台,奈何黄牛加价300以上...

  • 我们容易忽略的是;在2018年12月,三星悄然发布了第一款挖孔屏手机A8S;从此挖孔屏在2019年成为主流...

梳理到现在,全面屏手机的主流形态(水滴,挖孔,刘海,不开孔对称式)已经都出现了。

2019年刚刚过去,屏幕上的创新(例如瀑布屏,折叠屏)更多的集中在形态上;大家也都非常熟悉,就不在赘述;曾经走过的弯路(滑盖全面屏),也被市场抛弃。

综合以上信息;挖孔,刘海,弹出式摄像头,不开孔对称;都是一种全面屏的过渡形态;终极形态应该是:屏下摄像头;例如VIVO APEX(不过没有量产);

比较目前的过渡形态:

  • 弹出式摄像头:机械结构复杂;增加手机厚度和重量,有点得不偿失的感觉
  • 刘海,靠左或靠右挖孔:看视频或玩游戏时总是觉得别扭;

如果能像三星S20系列;将挖孔做的足够小;保证美观和实用性;或者将像魅族16s系列使用非挖孔对称全面屏,在目前阶段的体验上应该是最好的。

左:三星S20 右:魅族16s

三星S20 游戏体验

魅族16s 游戏体验

如果题主预算充足,强烈建议上S20系列:钢铁侠纪念款目前还支持12期免息

三星 S20 漫威钢铁侠纪念套装【12期免息】 12GB+128GB京东¥ 6999.00去购买?

如果想买一台备用机后续再转5G;推荐一台魅族16S Pro 独角兽版本,现货噢;

魅族 16s Pro 骁龙855plus6GB+128GB 梦幻独角兽京东¥ 2689.00去购买?

或者一台16T,超优惠价格体验对称全面屏 ^_^

魅族16T 6GB+128G 骁龙855 4500mAh大电池京东¥ 1999.00去购买?

如果觉得升降式摄像头也可以接受,可以考虑K30 PRO,3399的价格也还是比较香的

Redmi K30 Pro 5G 8GB+128GB 天际蓝京东¥ 3399.00去购买?

答题不易,拜托关注知乎账号 @jxxfabc,答案点赞,点喜欢,问题会优先答复,谢谢 ^_^


虽然不是小米MIX第一个做出的全面屏概念,但全面屏的潮流却实实在在是MIX一代带来的。

2016年11月4日发布的小米MIX,真正引爆全面屏概念

虽然MIX一代也有一些为了全面屏而做的不合理妥协(如砍掉听筒,采用骨传导,实际效果并不好;摄像头移到右下,影响自拍)

但总体来说,MIX在外观审美上,还是很合理的,何况彼时的MIX系列还是偏向探索未来的概念机系列,不是专门走量,能做成这样已经是非常不错的。

不过之后小米6并未采用全面屏设计,而之后的三星s8、小米MIX2、努比亚z17s、华为mate10Pro在全面屏潮流下都交上了自己的答卷,而这几台手机的审美还是很合理的。

直到……iPhone x的出现

刘海屏的万恶之源amp;发布于2017年11月3日,iPhone x

小米MIX的全面屏成功吗?很成功,你看连一向高傲的iPhone都采用了全面屏设计。

但同时,一向特立独行的苹果在全面屏上也走出了自己的个性——砍掉大下巴;额头砍一部分,留一部分做刘海。正好和小米MIX系列砍额头,留下巴的设计反著来。

刘海看著别扭当然是感知很强,但窄下巴同时也很有吸引力,况且还是iPhone的设计,很快就被消费者所接受。

虽然三星s9仍然坚持完整全面屏,但在供应链和iPhone x引领下,刘海屏遍地开花。

图源魅族16发布会

苹果砍掉了下巴,又拒绝后置指纹,为了依旧采用生物识别技术,而用刘海放置face id模组,这是无可厚非的。而之后一众手机并未采用face id,却依旧模仿苹果搞刘海,很明显,是盲从。

就连曾走在全面屏概念前列的小米,为了求稳,也在米8上面采用了刘海屏设计

可能是最没有设计感的一代小米手机,小米8

至此,全面屏概念被苹果彻底带偏。

说是苹果带偏,其实有点冤枉苹果。不由得想起「东施效颦」的故事。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𪾸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𪾸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苹果就是因为要用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不得不有了「刘海屏」这个心绞痛。结果被其他厂商当成美了,纷纷效仿。

但与「东施效颦」的结果不同的是,多数普通消费者没用多久就接受了刘海屏。想想也是,要是只有个东施装心痛恶心人,大可以骂两句;结果全天下大多数女人都开始装心痛,那总不能为了这不娶老婆了吧?(无疑冒犯女性群体,只是拿典故比喻)

大家忍著恶心过了一段时间,看习惯了,突然觉得刘海屏也能接受。

这个时候魅族突然跑出来,大喊刘海屏不好看,完整的全面屏才好看!

2018年8月20日才发布的魅族16

已经有点晚了。

同时,魅族缩下巴缩额头的做法,辨识度很低,而魅族16拉胯的备货,也使魅族16最终只能说成功了一半。

之后的16x、16s、16spro、16xs、16t……采用同一全面屏设计概念,亦使原来的用户审美疲劳。

而在刘海屏潮流之后,全面屏整体的风向已经跑偏了,全面屏已不是为了用户舒服而设计,死磕屏占比的怪风气蔓延开来。

升降、推拉式、挖孔、水滴等新奇设计,令消费者眼花缭乱。

而推拉式和水滴已经被淘汰,升降、挖孔、和魅族式(压平的三星式)是依旧被采用的几个全面屏设计。果子还是在因为心绞痛而采用刘海屏,不过大家终于都不跟著学了。

从实用性角度来讲,魅族的全面屏设计自然是在前列。但较低的辨识度、缺乏震撼感、小厂带不起来风气、已经太晚跟上全面屏潮流等多个因素,导致魅族式设计并未成为主流设计,甚至被视为平庸。

最终在三星这个大头屏幕供应商引领下,多数厂商高高兴兴走上了挖孔之路。

第一台挖孔屏手机,三星a8s

据说魅族17也是挖孔。


全面屏的需求来源于「小」的手掌、口袋尺寸与更大的屏幕之间的矛盾。手掌就那么大,口袋就那么大,手机做太大了使用和携带都不方便。

而同时人又希望有一块更大的屏幕,更大的屏幕可以带来更好的视觉和交互体验。

所以手机在这方面的发展方向有两个:

1、全面屏,最大化的利用屏幕。

2、折叠屏,更小的手机可以有更大的屏幕。

对于折叠屏由于技术太复杂,目前几年之内应该都不会太便宜,注定属于超高端产品。那么剩下的就只能尽量的去把全面屏做得更完美。

全面屏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前摄,先是尽量把上下额头做小,后来是刘海屏,挖孔屏,也有升降前摄,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但无论如何目的都是明确的,就是在保证前摄功能的前提下尽量提升屏占比。

而能提升屏占比的情况下而不提升屏占比,这就与主流大众的需求有些背道而驰了。所以只能是小众产品。

额,那题主说的「全面屏方案提出的初衷是为了正面看起来更美观」,我觉得应该不是这样的,全面屏主要的应该是为了屏占比,美观只是一个次要因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