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对自己来说有了很多时间考虑自身,在行业大逃亡的背景下(会展行业普遍扑街……),突然想开家自己的店试试,但也感到无从下手……


核心的准备是想清楚一个问题——你的书店内核是什么?

这一点决定了所有的一切,需要多大的投资、如何设计营利模式、如何选址、什么风格等等。

  • 思想上的准备——不要为了开书店而开书店

想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不然接下来的一切都会让你无比痛苦

  • 心理上的准备——不断地受挫和接受价值观拷问

如果你已经有创业的经验,或许会好一些;如果你是小白或没当过老板,最好有比较强大的内心

开书店往往都不想落入俗套,可是书店还是一门生意,并不比任何一门生意高大上;同时,打开门做生意,会遇到很多想像不到的人和事不断刷新你的认知

  • 运营上的准备——围绕内核的营利和运营模式

想清楚怎么维持或营利,做好财务预估,在开始的阶段把财务分析的周期尽可能缩短,迅速调整

从一开始就打造内核,但可以分期进行,哪怕在一开始只是一颗小小的种子、是一条细细的溪流,都没关系,分阶段去实施,在每个阶段做每个阶段该做的事情,为下个阶段预备好介面。

不用想著一步到位,在合适的时机就去做,这个时机可能快于你预想的阶段出现,但在第一阶段有且只有一个核心目标——活下来。这个目标将贯穿所有阶段。

  • 管理上的准备——知道怎么去管理一门生意

书店很简单,把书摆上架就可以开门做生意,但书店也很难,从几百个SKU到数万、数十万个都可以,把商品摆上架是容易的事情,接下来的管理是一件繁杂的事情。

系统的管理也是新手面临的难题。如果没有一个适用的系统,基本上就是崩溃+摸瞎,这玩意儿好用=贵,贵≠好用。当然好用和贵也是分阶段去看待,适合的就是好的。

如果是新手,最好向零售业的专业人士取取经,从大拿到门店店员,都会告诉你很多你原来想都想不到的事情。

  • 牌照的准备——遵守法律哦

营业执照要办,消防的也要办,还可能涉及到城管、居委、派出所等等各种,如果涉及到咖啡餐饮的还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等。一般像营业执照之类让中介去办理就可以了,其他的一些要看当地实际情况,希望你能顺利。

书店的经营还需要出版物经营的相关许可,分为批发和零售,如果涉及到外文书籍还需要另外申请,如果是自己从国外带回来的书,如果不是通过审批的也不是可以对外销售。相关的条例可咨询当地的专业人士。

相关证件要提前了解政策和要求,万一都装修好了才发现不合规要调整很麻烦。

  • 其他的准备

诸如财务准备、市场调查、选址、装修、进货渠道、团队组建等等,这些都很重要,但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去分析。

可以的话,不妨和不同的书店或零售从业者交流,不是开书店的人都喜欢和别人交流,遇到愿意交流的就多了解一些。吸收别人的意见建议,但不要尽信,坚持自己去思考和判断。

如果想要自己开一家书店,所有的问题都要事前做好准备,然后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会发现永远没有一个准备充分的时候,自己决心要干的时候,就去干吧。

有同行者,幸甚。

开一家书店要做哪些准备??

www.zhihu.com图标

就一个建议:别开

开书店,只要有点理想或清高,会死的很惨,不太可能盈利。要是想赚钱,那就更不应该开了,开什么不比开书店赚钱,投入越大,赔的越惨。

只知道一种方式能赚到钱,需要你在教育方面有足够的资源和人脉,卖教辅为主,最好是多个学校指定在你这里购买。

看看全中国书店的现状就知道了,干这门生意的越来越少,只会赔钱。


我们劝退所有想开书店的人打消这个念头,那以后真的见不到实体书店了,岂不是少了一些乐趣?

说的话题有些远了,还是回到这个问题本身来,想开书店是前提,主要是咨询有什么注意事项和建议?

1.选择加盟要慎重,不要一味依赖

目前市面上的书店加盟品牌基本上还都不太成熟,如果图品牌影响力和一些辅助支持可以考虑。不过千万不要一味依赖,因为加盟本身就是类似对赌的投资行为,准备签的时候考虑清楚自己的门店规划、损益分析、业态评估、物业状态,而不是觉得交了点加盟费就一劳永逸了,毕竟无论是加盟费,还是后期门店投入,所有的金钱和时间和精力,都是你自己的,得要为自己负责任。

2.提前就选址做客群分析,再预估组合业态

开店这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一腔热血拍脑门,毕竟花出去的钱基本都要不回来,因此前期的工作务必做扎实,在哪座城市开书店,就最好把这城市中书店的业态摸清楚,尤其是选址附近,或者类似物业的书店,蹲点都行,大致预判下书店开业后的客群和流量。

在这基础上做好客群分析,图书也分经管类、家庭教育类、亲子类等诸多品类,如果客群倾向于哪个群体,那从一开始的业态规划和选品就要向哪一方面倾斜。

3.叠加哪个业态,就努力做到最好

见过无数书店明知道水吧台的重要性,门面费、图书进货、装修花了大价钱,却抠在相对最能产出利益的水吧台上,从几万看到一万,从一万压缩到小几千,人员也是一听专业咖啡师贵算了让店员学学吧。

隔行如隔山,就算站在那个岗位也是照猫画虎画不像。叠加哪个业态,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好,而不是都有都不咋地,这样顾客消费体验会非常差。

4.合作物业有技巧

由于国家对阅读和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很多商业地产为了填充丰富业态。因此,可以试著跟企事业单位去谈,是否有场地提供,或者跟商业地产谈是否可以作为配套入驻。

如果有意向的合作物业,建议合作形式不是只交房租,而是采取抽流水的形式。虽然被白白抽掉了百分之几的流水,不过水涨船高,生意好才有的抽,只要能达到盈亏平衡线,生存总不会是大问题。

毕竟,书店作为实体经济最滑稽的一点就是主要商品图书难以盈利,却还要承担实体的高额房费,如果能够在这部分稍作规避,那么书店存活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进这个问题,想著也会有一大票的回答是「别开」。

我觉得直接给出这样的回答,是不慎重的,既然能问肯定是有开书店这个念想,劝别开也需要说出所以然来。

近几年国内的书店行业如火如荼的同时却又哀鸿遍野,呈现出让人难以理解的巨大反差。

然而,细究这几年书店的风潮,一股脑的塞入各种业态,饮品、图书、沙龙、文创,真正做的出彩的又有哪几家?还是看到的都是大同小异的产品?而作为书店原本最应该重视的业态部分——图书,有多少书店敢打包票有好好做选品,做图书布局规划,做展陈?

一窝蜂的提倡「给你一种生活方式」,做的沙龙活动大多数只为凑热闹聚人气引流,有几家敢打包票说一定在活动、沙龙上下了大功夫,起码我接触过的很多书店,随便邀请个爱好者就可以做品鉴和分享,知识付费是股风潮,可一定不是遍地随便捡钱。

因此,如果想要开书店,就要想著开好书店,这是我一直想给开书店的勇士们强调的。书店本就不是一本万利的大生意,更多时候像是细水长流,整个的营收,个人的提升和社会价值,这些可能才是很多开书店的朋友真正想追求的,毕竟正如那些劝人不要开书店的朋友们意识到的,开书店,很难盈利。

与此同时,我们再反思个奇怪的现象,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朋友应该体会更深刻,一二线书店纷纷叫惨的时候,其实三四线城市的书店老板们过的还都不错,甚至还有些扩张了店铺。如果开书店都不挣钱的话,那这些书店的生存空间又在哪里呢?

可能也会有人说,那些店都是靠卖教辅材挣钱,那是暴利。那反过来说,我们在没有弄清楚题主到底想开的哪种业态的书店的情况下,就直接说别开,感觉好像也有点不合适,万一就是想开家学校附近的,教辅材搭配著其他图书的书店呢?

今年半年多的时间,都在编辑书店的运营手册,也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主页开通了一个小专栏「怎样好好开家书店」,希望能够结合自己的实例和经验,与更多书店人或者爱好者分享、探讨。

希望书店这个被很多人叫衰的业态,在一群理想主义勇士们的坚持和尝试下,还能常开不败。

共勉。


老鹿和提问者都邀请我了。

我的第一建议,肯定是别开,主要是生意好不好不确定,而且当下的环境,肯定是现金为王的。

然后我们就按照非要开的情况作出分析。

书店应该是有2种形态,一种是对外营业的,一种是私人制,介于目前的情况,我们就说说对外营业。

首先是选址问题,你所选的地方,周围消费得人群档次,是白领多,还是学校多?这都决定了你书店营收的方向,还有一点就是你所在地区的文化局,城市有没有书店经营的专项补贴,如果有,你有没有可能申请到,如果能申请到,那么一个小铺子一年也有几万块的补贴。

选书的品味也肯定是有一定的需求,得利润和品味双向平衡,单一追求一点,可能效果不好。

装修也是大成本,现在一般都是建议,轻装修,重摆设。

其他的,咖啡,音频,音乐类的可以上,还是主要因地制宜,你周围的消费者需要什么。

其他的倒也没什么说的,这个行业是个慢热的行业,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靠情怀在维系。

前期得话,成本核算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成本过高,就容易赔钱,赔钱赔的多了,情怀扛不住。


五月份,我从北京回到河北的一家三线城市,筹备书店。在北京疫情严重的时候,我被隔离在家,就和爱人一起研究书店的核心竞争力,没错,我俩准备全职开书店。

之所以有这个决定,我们两个人的出发点都是考虑到年龄问题,随著人到中年,在北京漂著将会面临被年轻的一代所取代,快节奏的高压生活和如果将来要孩子如何教育等问题。对于开书店,我们两个人的认识又不太一样,他认为开书店是他质疑世界的一种方式,我觉得书店是我的退路,如果我要回家乡,开书店是我能够接受的,毕竟三线城市的工资很低,创业其他的又不擅长且不喜欢。

其实三四年前就有了开书店的心思,中间也打消过这个念头,他在北京的书店工作过,知道很少有盈利的。但后来又有了点信心,不论是看到了真的有小而美且专业的独立书店活的还不错也好,还是三线城市真的需要这样一家店也好,我们都毅然决然的开了店。

回到家乡后,我们用了半个月研究这座城市的地理环境,划出了几个可能的区域,一片一片的实地考察,看人流看精神面貌,后来地摊经济兴起,又摆书摊。期间在家的时候就开始选品,准备主题书单。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定了下来,不是临街,在一个社区的内街底商,租金便宜点,也能筛选不精准的客人。

又用了两个月装修办证件,因为是毛坯房,近一个月都是硬装,工人师傅走电路,做地面,刷墙,射灯吊顶,我们已经找做书架的工人,读书区的桌椅,买马桶水槽自己安装,做各种海报,买绿植,各种细节布置,软装全都自己来,在书架临搬进来的前一天连夜又刷了一遍水性漆(为了节省资金做的自流平,结果还是起土,刷漆后好多了)。所有的成本(不含书和文创等货品)整体下来二十万左右。

书店的主营业务是人文社科,新书和旧书都有,售卖和借阅,还有收书业务,我们希望二手书能够循环起来,区别于某当某东。

书店九月底开业的,说实话,开业第一周效果不如预想的好,但也没有差到零收入,几乎每天都进账,但也仅仅有一两百。第二周紧接著迎来国庆节,才慢慢有起色,而且大多是外地朋友过来或者从外地回家的本地人专门太探店支持。我们勉强回了点血。但是国庆一结束,就很快迎来了书店的第一次低谷,连续两天没有入账。我们开始慌了,才知道书店究竟有多难,各种找问题症结,线下店太隐蔽,线上店又没有怎么上架书,而且我们做的服务有限。在反思后,我们觉得事情一件一件做,每做一件事都是思考后的,都是真的为读者顾客著想的。

截止到现在,书店开了近一个月,我们如同休克过一次,现在在一点点修复,虽然很难也很慢,但是我俩觉得至少真的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做过也就不后悔。

现在从我这个新店的角度回答你的问题:

如果和我一样在小城市开店,注意 ①选址和定位匹配,如果选品偏畅销书热门书,考虑临界或商场,如果是小众书店考虑社区的成熟度和房价(有一定关系);②房子得是商品房,租房合同里要有体现,办证的时候要有的;③租金和装修的预算真的不建议投入太多,我们已经超预算很多了,有点后悔,因为被租房物业给坑了面积比计划的大了1/3;④装修能自己来就自己来,或者就是监工到位,每天盯著;⑤要会很多技能,设计,摄影,文案,财务,空间,微店和公号后台,策划等等等,而且要越来越专业,因为一旦请人就意味著成本又增加了很多,对于创业是不利的,尤其是这个行业,还有就是做好心理准备,大概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的书店名字叫做: 人间食粮书店,公号可以搜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