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說的穩定可以舉個例子:太陽系。為什麼太陽的引力恰好能使各行星穩定的公轉?這在宇宙中大概率事件嗎?or,不穩定的都被太陽吞沒了?再比如地球上,一個水平非常光滑(或者別的假設摩擦力為零)的冰面上,有兩塊相互吸引的磁鐵,儘可能使這兩塊磁鐵形成「雙子星」式的旋轉而不吸到一起或飛出去,這應該是很難的吧?那為什麼在宇宙中這種天體結構又很多?質量大到一定程度就變容易了?


兩個原因。

1、倖存者偏差

宇宙中現存的天體都是經歷過爆炸、撞擊留存下來的,不穩定的天體結構大部分在人類觀察之間就已經解體了。

2、觀察尺度

人類的觀察尺度僅限於幾十年,這幾十年對於天體以億年為單位的壽命來說,可能只是幾秒甚至零點幾秒。舉個栗子,用螞蟻的視角來看人類,他們大概也會認為人類的外貌和身材是穩定不變的。


那是因為從我們觀察的角度,我們有生之年只能看到宇宙幾十年內的狀態變化。

如果我們有機會將宇宙百億年的變化,壓縮到幾十年,再進行觀察,我們還會覺得它們「穩定」嗎?


你以人類的時間來度量宇宙的時間


這其實是一個尺度的問題。

把地球歷史壓縮成一年,人類社會也就是那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最後一秒。

人類社會所看到的,對於廣袤宇宙來說不過是一瞬間。在短短的一瞬間,你是感覺不到變化的。如果你把宇宙星體的歷史壓縮為一天,或者人類社會幾百萬年的水平,這並不是一個穩定的系統。

恆星也並不穩定,內部有劇烈的核反應,伴隨著輕元素轉化為重元素。你看到的穩定只是一個相對的穩態。你可以了解一下「太陽心跳學說」,太陽也有可能像人的心臟一樣咯噔一下過去了。

至於你說的磁鐵問題,很好解釋。因為你找不到沒有摩擦的冰面,那摩擦力會極大的影響線速度,造成離心力無法與引力平衡,就碰到一起去了。

還有,那些所謂不穩定的天體基本在你觀測到之前就掛了。


質量大了,節奏看起來就比人類的壽命慢了。

生老病死,人在一定時期內也是穩定的,到後來,才會病、死。在宇宙尺度,天體也會坍縮等等,只不過比人壽命長,在人的尺度看起來很慢而已。


人擇原理

不要說狂暴的中子星,黑洞,藍巨星。只要太陽是更加靜謐的褐矮星,人類就得凍死,你我根本不會被緩慢演化出來。

就算太陽系這種精密設定的人類搖籃,五次大滅絕那次不是驚心動魄?

至於磁鐵問題,你對引力的理解根本是錯誤的,買一台好點的望遠鏡。去看水星,水星進動,暴露了太陽引力對空間的扭曲。如果停留在題主那種精度,GPS定位根本不可能,各種導航APP也會錯漏百出而沒有實用價值。


題主需要關注一個關鍵點在於質量,在穩定的星系系統中總有一個質量非常大的星體,而這也是符合我們對引力的理解的。決定引力的條件有三個,第一個星體的質量,第二個星體質量和他們之間的距離。所以其實是有雙生星的,他們質量差不多,在引力的作用下會像磁鐵那樣發生碰撞,就是我們說的超新星爆發的一種。而像太陽系類似的確有太陽這個巨大的質量在中心,引力平衡掉向心力達到穩定的狀態。


不穩定的早在你發現它之前被毀滅了,直到相對穩定。


因為人活得太短


為什麼你是如此的自大,僅僅以微塵的視角就敢來斷定宇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