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看書的時候覺得很可惜,其實他前中期真的是很完美的帝王了,可惜後來。。。,所以假設他在功績最高的時候去世了,歷史會怎樣評價他,能評上千古一帝麼?


怎麼說呢,如果李隆基的生命停留在了開元末年,甚至是天寶初年,他的政績其實是可以比肩李世民的,再加上他所謀劃的「唐隆政變」相比起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更有著撥亂反正的意義,所以如果他那個時候去世,他在歷史上的評價或許不會比李世民低。

但是要說超過李世民,我覺得還是有一定難度。因為除了政績以外,李世民還有一樣最出挑的那就是軍功。除去即位之後的徵討東突厥、吐谷渾、高昌等戰役外,李世民還在唐朝創立之時,親自指揮了徵討薛舉、劉武周、王世充、劉黑闥等戰役,而李隆基登基後唐朝雖然也有與吐蕃、南詔的開邊戰爭,但基本上沒有如唐初滅國之戰這樣的耀眼戰績,再加上李隆基本人並沒有親自指揮大軍的軍功,從這一點上說,他想要超越李世民在歷史上的評價,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能,但是唐肅宗將成為歷史第一背鍋俠...
評價肯定好一些,但是比起來太宗的武功還是差了很多,太宗時期大唐不是最強的時候,但是太宗身上那種霸氣玄宗似乎還是比不上。
謝邀,看是在開元末年還是天寶期間,玄宗去世了。如果是在開元末年,那藩鎮是不是做大,能不能做大都還兩說,而且宰相也不是李林甫,那樣評價會高一些。如果是天寶末年,那藩鎮做大已成定居,外重內輕不可避免,那藩鎮的叛亂也就不可避免了,所以玄宗也必然會降低很多評價,比如金章宗,在位期間擊敗南宋,北疆安寧,但禍根已然埋下,衰落亦是必然。當然,藩鎮的做大不怪玄宗,府兵制的瓦解是必然的,而募兵制的危害在當時還沒有體現。所以人都是有侷限性的。即使聖人也在所難免

肯定比現在高,而且會成為大唐的兩座高峯,但是不會超過李世民,太宗的軍功太耀眼


完美 私德 兄弟情 我不是映射誰,誰,誰還有那誰。

功績 接混亂局面 重振帝國雄威 世界之巔 盛世情懷 小邑猶藏萬家室傳奇性質 還有喜聞樂見的愛情 四大美人啊

多才多藝 梨園 太白謫仙啊

完美男子超過李世民不會
唐玄宗建立的是一種平衡架構,除他之外沒人玩的轉,他要暴死,直接內戰吧

早點死安史之亂這口大鍋就不用背了 李亨就背了


不會的,但是前十綽綽有餘


謝邀。

「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這句《三國演義》結尾極為大氣象的一句,是我看到題主問題時的第一反應。

非是嘲弄題主的問題,而是自身以為這類的問題如果大家真的研究起來,最後總會落個一個爭吵的後果,結局是偏離主題,變成競爭,變成誰比誰牛x這樣的景象

既然題主有這樣的問題,想必自己心中也有傾向的答案,何不就那樣以為呢?和朋友喝酒的時候,談笑之間說說扯扯,就當個話題一笑而過了,真的沒必要得出一個具體的結果

如果毛爺爺當年沒有WG,......?

如果希特勒變更進攻前蘇聯的戰術....?如果曾國藩在「天津事件」前去世...?如果.....如果有如果,便不會再有生活。

為什麼我會覺得是在惡政隱?


三郎的命運,從他改元天寶開始,其實就已經不奮鬥好久了,那麼不就只能看歷史的進程了。

古典時代的人們會覺得他是個好皇帝

但是新的歷史研究方法出來之後,怕是不會有太多好詞兒了

瓦西里二世皇帝:我是958年的,你是685年的,但是我們在歷史進程裏,是同一個位置


我覺得你對比的人選的很好,李世民為什麼那麼好評在歷史上,就是因為死的恰到好處,話很冷血,但的確如此,你去看他最後幾年,那是怎一個胡作非為,舉一個例子,武則天進宮時才十四歲。但是人之所以是獨立獨特的個體,就是因為獨特,李隆基成也是因為他的品性,失敗也在其中,而且你會發現一個很可怕的事情,他死了,誰去繼承?有沒有一個好的繼承人,李世民死了有李治,客觀的講李治是很優秀的,儘管一般認為是矮子裏拔將軍,但個人素質是可以勝任的,不求有功,至少無過可以 況且還有則天女皇。而且最重要的是唐的衰敗根本是大勢所趨,不是一個人可以左右的,這是符合規律的反而,包括節度使制度,這是飲鴆止渴,利必通大,你享受了恩果,就該承受惡果。

絕對可以

唐玄宗在七歲的時候就開始了自己的政治表演,怒罵武家的子侄。

參加了推翻韋皇后的政變,為國家立下功勞,加封太子。

摧毀了太平公主的實力,掌握了權力,這種權力使得自己有了治理國家的基礎。

發展生產,使得國家發展有著很好的發展。這個很重要。

開元盛世的時候就不會有藩鎮割據,

看一下乾隆的評價就是了。


不會。

李世民雖說不是開國之君,但是李唐建立,他的開國之功必不可少,另外,貞觀之治,開啟了大唐煌煌大業。關於納諫等等,他和魏徵這對君主的表演也給他拉了不少的分。

最主要的是,作為豪族出身的他,真正切身瞭解懂得「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時代,這一點至關重要。

而李隆基,能則能矣,也許在祖訓上聽過這句話,但是切身體會卻未必會有。

李降基作為一個皇帝,他的性格可參見宋朝的宋徵宗趙佶,清朝的乾隆皇帝。

雖說他的即位相對有點坎坷(主導了一次政變),但是作為守成之君,三人都極為相似,比如說多才多藝,比如繼承了祖上留下的大好家業。

如果說,沒有了安史之變,沒有了靖康之變,李隆基和趙佶都會留下有為之君,但是好奢侈,好大求功之類的,也算一個王朝由盛轉衰的轉變的朝代。

李隆基和乾坤都有一個特點,得到了上上一任皇帝的稱讚,李隆基曾得到了武則天稱讚,稱之「此兒為吾家麒麟矣!」

而乾隆,幼年曾被康熙養在宮中,便是明證。


朱棣的歷史評價也沒有超越朱元璋啊

不能,大概可以被後人看做漢代的文帝景帝、宋代的太宗、明代的成祖一樣的人物吧。


不行。。。歷史評價估計也就是乾隆,別以為把鍋給後代就行了
嘛,大家都懂明亡非崇禎一人之過,只不過崇禎收拾不好先祖留下的爛攤子,也就是說,後世的研究者既然知道明亡不是崇禎一人的鍋,自然知道他那些先祖以及明朝存在什麼問題。既然如此,唐玄宗即使早死了,但他埋下的隱患仍然存在,後世也能有一個瞭解。至於說千古一帝,這種名頭有意義嗎。

可以,因為黑點更少,成績不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