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自然醒、晚上臥談到凌晨的自由生活,開始了朝九晚五忙碌而規律的上班族作息;告別了大學同學之間學習上互相幫助生活上嬉笑打鬧的年少美好,開始了前輩們對我對未來職業生涯的規劃指導和現實具體工作中經驗業務的教育傳授。


主動!主動學習,主動找女(男)朋友,而不是等答案和人來敲門。


我們要有一種自我意識:任何時刻,我們都要樹立自我形象,以及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哪怕是閑聊。


年輕的時候,我做過實習記者。我和同事去參加一個活動,為了讓大家感覺親切、放鬆,我和我的同事與當時在場的人聊了很多。活動結束時,我的同事還和在場的人多聊了幾句家常。在我聽來,他只是為了「客氣」而說了幾句謙虛的話。


就當我們感覺氛圍融洽,收拾東西要離開的時候,我清清楚楚地聽到人羣裏有這樣一句話:「現在的大學生,根本沒什麼水平。」


當然,我們當時採訪的目的是讓人放鬆,不給他們壓力,把採訪完成好就可以了。但得到這樣的評價,還是讓我當時有了工作上的反思。那就是,做記者進行工作採訪,或者是平時與他人聊天,當我們想要和別人拉近距離的時候,是不是一定要做到讓對方感覺不出差距?甚至發展到,對方本來是高看你的,但是因為你聊得太沒有邊界了,反而對你產生了一些輕慢,覺得你也不過如此呢?

我慢慢體會到「親而難犯,威而不怒」的含義,思考做事、說話的尺度到底在哪裡。


後來,隨著社會經驗的積累和時間的推移,我慢慢知道什麼時候一定是說多錯多:有的話,是不能接的;有的回應,是不必給的;有的姿態,是不能丟的。


除了我們沒必要為了和別人套近乎就自我貶低、說客套話之外,關於對自我形象的維護,有以下三種人我們是要絕口不提的。


第一類是比你發展得好的同事。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高情商交際學

張超

磨鐵出版社

¥16.80 會員免費


看清工作定位、努力方向需要你做出哪些努力,多結識些優秀人品好的朋友,最重要的是判斷這個行業和公司適不適合你,有沒有前途,有就拼搏,沒有就要轉行或者換公司了。


說話別說滿 做事別偷懶 安下心來幹 遇事別抱怨


恭喜你開始了另外一段人生旅程,等你有一天回過頭來會很懷念學生時代的,切入正題。

首先,初入職場,勤奮是第一位,踏實作好安排的每次工作任務,多多總結,多多實踐,不要怕錯,多請示,多問準沒錯的;

其次,善於溝通,多跟平行部門的同事一起喫飯,把公司業務喫透,對你開展工作有幫助;

三、多多爭取上級對你工作的支持與協助,不懂就問;

四、給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職業形象,要幹什麼像什麼,積累自己的職場人脈;

五、多多幫助其他人。

以上想哪說哪,自己慢慢體會。

感謝邀請


人對自我的認知和所持的態度,決定行為的方向,把自己置身企業中,融入事業中就能讓別人看到承擔的勇氣、工作的激情和無盡動力,反之則是消極怠工、萎靡不振和被動支配。   

入職實習,我卻從未把自己當成實習生,而是以正式員工的標準、把自己當成真正的新華人來做事和思考,時常還要加班加點、週末不休去儘快完成一些瑣碎的任務,理順承擔工作的思路。每一次,我都願意認真去記錄領導、同事對我的真誠的評價,虛心去接受那些真誠的建議。因為我深深的知道,想成為什麼,先要模仿到有模有樣,想做到什麼樣,先要擺出大概的架勢,想做好什麼,先要看看別人怎麼幹。進入集團很短的時間,就挑起了總裁辦的重擔,於領導是對我的栽培,於自己卻是從未有過準備的挑戰,短暫的思考,匆忙的上陣,還是繼承了學校做事的風格,遇到困難要上,就喜歡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於是想起深深認同的一句話:「心靈與腳步總要有一個在路上,要麼去讀書思考,要麼去流浪旅行」,現如今腳步需要停歇,腳踏實地的做事,但是心靈卻要行在路上,做些改變。明確了方向,就有了基本的認知,於是認知影響態度,態度即將決定一切。還是找工作伊始那句話:「我從來不擔心找不到好工作,因為為誰幹活我都會賣命」,也許這也算是認知和態度最好的行為詮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