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諮詢公司設立有單獨的bim部門么?中國現在的很多公司都是成立單獨的bim中心部門,歐美也是這樣么?還是外國每個人都培訓會bim??


說沒有的可能對國外公司不是很了解,或者對BIM不是很了解。

美國中大型的設計諮詢或建築公司都有自己的BIM組,有些是整個公司有一個BIM部門,預算從總利潤批,叫Special Service Group,負責管理統籌公司所有BIM項目。更多的公司是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一個BIM team,預算是所屬部門來批。

至於為什麼要一個BIM部門,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施工的時候會有一個項目管理組?因為要統籌管理現實中的項目。那麼為什麼要有BIM部門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虛擬環境中的項目管理組,負責虛擬環境中的項目統籌和虛擬與現實交互過程中的質量掌控。


表示完全沒有,設計師門檻就這麼高學個SketchUp Revit Tekla ArchiCAD這麼難?


你要知道國外的人力成本是很高的,所以說不太可能在一個已經很成熟的體系之外,再單獨招一批人或者調用一批人來組建一個新的部門。

同時我們也可以用專業角度來解釋,那麼就是說把bim用的revit等軟體,就單純的看作是軟體。那麼我用cad還是用revit還是用su還是用其他的,這個完全取決於項目,而並不是為了用bim而用。


謝邀。

這個問題我覺得挺尷尬的。

因為之前我也覺得歐美的BIM發展比國內要好,實際上我覺得和國內差不多。

仔細想來,我們能接觸到的國外設計機構,普遍都是一流設計公司,知名機構,不然我們的業主也沒必要花重金去國外找設計團隊。

既然是一流的,那自然是BIM發展得好的,有資金,有品牌壓力,有競爭驅使,有大量的優秀人才,他們沒道理做得不好。

可二流的呢?類似於我們國內的大量的省級,市級的甲級設計院?

我們接觸不多呀。即使出國考察,也不會安排這類公司,國內的業主也不太可能花重金請他們,就像我們的省院里很少有外國設計師,他們那裡也沒有什麼中國籍畢業生或者實習生。交集很少很少。

所以,我們最終的判斷還是來源於歐美的行業標準,或者政府文件之類。

可回頭看我們的政府文件和行業標準,外國人也嚇一跳,明年全面推,三年都BIM,外一流設計機構合作的中國本地設計院,那也是國內一線,BIM水平也很高,從而覺得中國真牛,中國BIM真牛。

於是,當我們問自己的時候,覺得國外的BIM比中國發展得好,歐美一些同行聊天的時候,他們覺得中國的BIM水平發展得真快,三年後就要超過他們了。

唉,真是相當尷尬呀。


根據我有限接觸兩個國外的項目裡面的設計院來看,項目都是醫院一個在迪拜一個在科威特,設計院都是英國的,本以為能看看人家英國佬的BIM技術多厲害,結果拿到手的圖紙還是用CAD畫的普普通通的二維圖紙,顯然機電圖紙並沒有經過BIM深化,錯誤多到離譜,我在國內BIM行業也呆了有兩年多了,之前一直聽人說國外的BIM已經普及建築設計師人人都會,但是我接觸了之後發現並不是那麼理想化,BIM這個玩意在國外也沒有普及開,只有大公司大設計院才會達到人人都會的層次,畢竟這玩意難用就是難用,再好用的東西這麼難也是有很多人不用的。

當我知道英國佬的圖紙也需要我們國內的諮詢單位來進行深化設計出圖的時候,我也是蒙圈的。

所以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偏頗以及倖存者偏差吧,有些國外的設計院連BIM都不用呢還。


在bim初級應用階段時,會設立專門的bim部門,便於進行試點項目實踐。待bim應用相對成熟些時,會進行大面積的培訓,使更多的業務人員能掌握BIM技術


國內是為了秀BIM不惜成本代價,成立BIM中心的目的也是為此。國外是用BIM能解決什麼問題就做什麼,所以總是選用合適自己的工具進行運用,而且軟體總是要花錢的,選擇軟體從不自欺欺人,兩者的知識產權環境沒有可比性。看似用一小部分人做實驗少花了錢,全國加起來,幾十萬人在搞一樣東西,圖庫的開發,平台的開發,重複投資,低水平作業,浪費極大,管理層寧願廢了一批人的青春,也不願花錢採購軟體,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日本一個二十萬平米的開發項目,光追加採購機電專業BIM軟體就是百套以上,而在中國,這樣的一個現場採購機電軟體也就三套,能做好設計?能做好項目?中國人真的人人是超人?


所謂bim在歐美已經成熟應用幾十年了。microstation,tekla都是在工業項目上大面積應用的。,enr250的公司里只是就是製圖員draftman的工作內容。在國內,revit更是發揚光大,已經成了業界照妖鏡。


bim其實是從國外傳到中國的,現在國內正在大力推廣和傳播,不可否認的是bim是大勢所趨 不過反觀國外bim並不像我們這邊這麼火熱。


我只能說說我看到的情況,我在北美一家建築公司。

我們公司是全Revit的,去年公司裁掉了所有隻會autocad的人,當然市場不好裁員也是一個因素。至於有沒有BIM 部門,我們沒有,但是有三位BIM manager 跟進公司所有的項目。從談合同開始,他們就要為該項目量身制定BIM執行計劃,整個設計過程他們也密切配合我們。所有的建築師面試就會被問及revit的熟練程度,但是入職之後還會進行revit培訓。

因為我們的項目特殊性,我們配合的consultant公司跟甲方都各自有各自的BIM manager 來負責協調所有工種的模型,坐標點等等,所有的模型也是每周上傳到BIM 360雲端甲方可以隨時看到進展並且分配修改意見。

從我所知道的情況就是北美大部分大建築公司都是revit,很多中小型公司還有在用CAD,不過應該會越來越少吧…


是啊,BIM的普及度在提升,國外比中國國內的普及度高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