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嘗試做麵包,揉面,發酵感覺還可以,揉面出現薄膜效果,發酵看起來也膨脹了。沒有放雞蛋,放了黃油,,,用烤箱烤,火力一般200度,用烤箱溫度計測試的。烤出來的麵包,吃起來感覺像饅頭,裡面還有水分,不像麵包店裡買的那種,皮也不軟。實驗了好幾次都是如此,買麵包預拌粉也是如此,是那個環節的問題呢?


首先呢,200度,溫度不算高,也不是通常風味麵包的180度,所以,可能出現你說的裡面沒烤透,外麵皮不軟的情況。

通常情況,只用水鹽酵母和麵粉的麵包,需要高溫烘烤240-250度都可以,外殼硬內部干透有彈性;加了黃油和糖的麵包,就不需要那麼高的溫度了,180度就可以。

另外,你說的好像饅頭,具體指的是內部密實沒有彈性嗎?或許和你內里沒有烤透有關,濕軟的情況下,麵筋沒有那麼好的支撐性了,容易咬下去就綿實了,和饅頭一樣;

也可以看看你的麵粉,建議使用高筋麵粉。越是加入水和酵母以外材料的麵包,高筋粉的重要性越能體現出來,因為其他材料往往都是削弱麵筋的;

如果你做的麵包,需要在第一次發酵的麵糰基礎上進行切割,再重新整形,記得整形後還需要適當發酵時間,切割會切斷原有麵筋;

麵筋沒有韌性和張力,就會在口感上像饅頭啦。


我剛好做過一個看上去有些無厘頭但很有趣的小實驗,同樣的麵粉,同樣的配方,同樣的操作,一個進烤箱,一個進蒸鍋……只是最後的結果竟然是:饅頭像麵包。雖然看似相反的測試,但其實很有啟發呢——

【問答小實驗】做的麵包為什麼吃起來像饅頭?愛做麵包的小飛俠的視頻 · 3214 播放

要解決「麵包像饅頭」的問題,我的建議是:

1,高筋麵粉。如果想吃到真正有空氣彈性的麵包,首先要盡量選擇你能找到的高筋的麵粉——這一點,我想,也大概是中西方對小麥用法不同選擇的一個原因,我們這裡的小麥天然筋度較弱,所以,老祖宗們即便也完全會培養和使用酵母,仍然選擇了更適合東方面粉的蒸的方式,進而產生饅頭這一主食。畢竟,麵粉性能的不同,是需要自然條件和科技手段來實現的;

2,配方中要有足夠比例的水分,幫助麵筋韌性和延展性的生成。如果麵粉筋度不夠,水分也不夠,那麼烤出來的就大概率是饅頭的口感了。烘烤,是給水分做減法,這種減法要能保留住較大的氣孔和彈性在麵包中,必然要求麵筋有足夠承受高溫的力量,水分是麵筋發展最重要的外部力量了;一個簡單的判斷,麵糰越干,越容易像饅頭;

3,滿足以上兩點以後,就算將麵糰放進蒸鍋,蒸出來的也依然是麵包的口感,只是因為太濕軟,缺少硬殼的保護,麵包軟塌塌而已。從饅頭的角度來看,反倒是一個失敗的饅頭了。

4,而加入的風味材料,比如油,牛奶,糖,或其他粉性材料……如果操作不當,更容易削弱麵筋,讓麵筋變得短而碎,反而更像是加了其他風味的饅頭而已呢。所以,這些風味料的加入,最後是在麵筋形成之後。

希望對你的疑惑有幫助啦:)


恭喜你學會了做饅頭

麵包要二次發酵,膨起來後要把氣都揉掉,然後等第二次膨脹起來再烤


想問一下這個問題解決了嗎………我也是饅頭…………………可給我抑鬱壞了

我在想是不是發酵粉的問題,打算下午換一種發酵粉試試

---------------------------

我回來啦。我發現酵母粉要先用溫水泡…………我一直是直接灑在麵粉里

然後二次發酵很重要,揉出膜也很重要……………

---------------------------

這幾天我已經可以做出正常的麵包啦!揉面要有方向and二次發酵時間要夠,深入感受了這些
在家做麵包不成功的原因主要就是揉面醒發不到位,題主說的揉出手套膜了,剩下的就是醒發不到位就會像饅頭,跟不加雞蛋不加黃油關係不大,買的預拌粉的話按照配方做口感不成問題,不知道做的那種麵包,不同的麵包醒發時間不同,甜麵包一般是揉好面醒發40分鐘,分割揉圓醒發20分鐘,整形最後發至1.5.倍大就好了

我本來以為是發酵的問題。但是看到內部是濕潤的...我想應該是溫度太高了。外面上色,內部卻還是生噠!濕的麵糰就是生麵糰!

來,請用160-180度之間。烤夠20分鐘,轉個圈再來10分鐘到完美顏色。如果是吐司,是需要30-35分鐘。如過是歐包,需要45分鐘。

麵包不是外面焦了裡面就熟了,它需要澱粉的熟化,一般15-20分鐘左右,再需要10-15分鐘把外面的殼烤硬,這樣才不塌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