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藥

生活包含方方面面,自不自律不好說。但就他向我們展示出來的音樂方面來說,應該很自律。

去看他微博就知道,梁博對於鋼琴 吉他 貝斯 架子鼓 口琴等樂器都非常嫻熟。

我身邊練習樂器的人常常都說「人前顯貴,人後受罪,誰難誰知道。」難是一方面,但其實練習每一個技法或曲子,耐心更重要。一遍一遍的重複,有「死」在裡面的精神,才能活出來。

也因為他太全能了,梁博有的歌是詞,曲,編曲,全部樂器演奏以及演唱 都包在他一個人身上。

他本人也曾在採訪中說「大家都傳我每天練琴8小時,但其實不是這樣。但我敢說,從我練琴開始到現在,我沒有一天不摸琴。」(大意如此,我記不太清了)

所以,我認為這些方面他完全稱得上是「自律」。或許說何止自律?對很多人來說,一直保持熱情都很難。

寫著寫著,想到自己練琴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真是……可能,或許,maybe我最愛的樂器是「退堂鼓」吧……


對待自己的工作應該是自律的,從他對樂隊排練的嚴格要求上來看,他的嚴謹近乎偏執,這也是在某個行業裏取得一定成就的必要條件,幾乎無一例外。

想做成一件事,往往是最初的打開局面最難,尤其是一專的時候,外界對他期待降到了最低點,幾乎一致不看好,把自己封閉起來做音樂,而且是幾乎包辦,這就很難了。

音樂發展到今天,太多的音樂形式和旋律被無數的音樂人創造出來,聽眾的耳朵也越來越靈敏,不是90年代那個音樂匱乏的年代,連翻唱中島美雪那麼多歌曲都沒幾個人知道

現在這個網路時代,無數的音樂在網路上傳播,創作音樂變得束手束腳,稍不注意就會被某些自以為懂音樂的人揪出來當靶子說你抄襲,所以現在想創作一個好音樂,靈感固然重要,但水磨工夫卻是不能跳過的,首先就要排除和其他歌撞車的可能。梁博在唱作人上的六首歌讓人感覺親切,而不是熟悉,這肯定下了苦功的,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不斷的嘗試、修改、再嘗試、再修改,如此反覆而已,沒有捷徑。

華語音樂為什麼耐聽的新歌越來越少,還不是大家都靜不下心來嘛,很多作品都是半成品就急著發表出來,通告和綜藝纔是最好的捷徑,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綜藝和通告花了太多時間,就不能留給創作太多時間,所謂的全能藝人,要麼是萬金油,要麼就是公司花錢砸出來的,不存在第三種可能。

現在碎片化的生活,不僅是音樂人,聽眾也變得浮躁,大家沒有耐心去聽過長的音樂,只想在最短的時間裡獲得聽覺和視覺上的快感,所以很多舞臺炸裂的現場被觀眾和評委喜歡,而過後大家對音樂本身卻是模糊的,只感到一時身心的愉悅和舒爽,這也是沒辦法的,大家在生活中都是這樣快餐化的,何況是對音樂呢。

說實在話,梁博現在的歌曲並沒有達到像夜曲、心中的日月、春天裡等這些歌曲的高度,但仍能火遍全網,只能說明大多數音樂人都沒有在老老實實做音樂了,快速利益最大化成為了共識

直覺覺得梁博的4專有很大機會達到心中的日月和十一月的蕭邦一樣的水準

ps:3專應該是我是唱作人唱的六首歌


是吧,僅限音樂上,因為只看到這方面他的追求。他是一個極度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付諸行動的人,與其誇他極度自律,不如講他極度自省。一個平時不思考的人,他心裡的話是無法表達的讓旁人感同身受的。他的作品真的在我心裡首首經典,首首唱進我心裡,他作品的每字每句,聽的出都是他心底的聲音,極其自省。


12年知道了梁博的存在,但從來沒有見過他!《唱作人》第一次見他長什麼樣,看到他站在舞臺上,我只能想到兩個詞兒,自律和乾淨!正是因為這兩個詞兒帶給我的好奇,纔去瞭解了梁老師!然後就發現了我的白月光


這誰知道,問他自己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