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應當是把藝術劃分成了兩塊:

①成品藝術

②半成品藝術

舉一例說明,戲劇的最終形式是表演,而戲劇劇本就是其半成品形式,導演組織演員排練是半成品向成品的過渡形式。

在此過程中,我們要以各形式是否具有審美價值來作為其是否稱得上是藝術的判斷標準。

劇本本身具有戲劇性、可閱讀性,

甚至稍稍跨界,具有文學性。

那麼它可以稱之為藝術也就不奇怪了。

其他回答中提到諸如:

「藝術是集體的藝術」

「藝術是非個人的」

「藝術必須產生經濟、社會價值」

這些我都強烈反對!這些不是藝術的必需品。

藝術要的是創作者的獨創行為與接受者的情感相呼應,是完成一種審美的傳遞和轉化。

所以一旦創作的過程可以激起接受者的情感,尤其是讓其實現審美,它就能稱之為藝術。


這個很難界定,因為藝術創作的過程可以說是藝術的,也可以是不一定,但是你得看什麼理論來支撐,是藝術生產,還是藝術創造,這是一個很廣泛的問題,很難得到精準度答案。


談談藝術創作的過程

藝術創作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可以分為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表現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表現為連續的和不可分割的整體。 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準備階段。它是創作主體在審美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調動情感、想像、聯想等心理要素,對特定的審美對象進行審視、體味和理解的過程。通常情況下藝術體驗包含三部分:材料的儲備和審美經驗的積累;審美髮現和審美領悟的發生;創作慾望的萌動及動機的生成。藝術創作是我們對客觀生活的主觀認識和能動創造,是主客體的遇合和主客觀的統一。只有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我們才能從中生髮出獨特的感受激發出強烈的感情,提煉出深刻的思想,創造出鮮活的形象,從而真實的放映生活的本質。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我們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邏輯起點,我們要進行創作,就要深入生活,積累生活素材。如果沒有生活的原材料,我們是不可能憑空加工,生產出藝術作品的。


按後現代藝術的理解,是可以的,因為萬物萬事都可以是藝術。行為藝術觀念藝術,很多就是個過程,他沒有最終作品輸出的。。不過很多後現代藝術在我看來是忽悠反智的,最好不要這麼做。這麼做會讓自己精神分裂變成裝神弄鬼的藝術神棍。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6433977?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賦予這種行為一個意義那麼它就是藝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