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癥狀最早是發生在五六年前,從前年起家裡一些事情,還有很多因素導致自己非常敏感。之前有過自殘傾向,不過除了最近已經很久沒有過了。所以想問問,真的像這個心理諮詢師說的一樣我是軀體化反應嗎?


您好,這個確實屬於心理原因導致的軀體化反應,也確實屬於長期情緒壓抑導致的。

這個跟您溝通的應該不是心理諮詢師,是幫您預約心理諮詢師的預約老師。

軀體化確實是身體的一種情緒的外顯表徵。從您自己描述的截圖第一段,能看到很多委屈,有些話可能憋在了心裡,長期的情緒積壓得不到釋放。甚至對外界還是有憤怒的。

生長環境,成長過程中有一些家庭因素,或者其他因素導致內心敏感脆弱,聽上去也很缺乏安全感。這個環境讓您無法有安全感。這個肯定是需要通過心理諮詢去探索挖掘的。

除了軀體化,我更擔心的是您曾經有過的自殘行為。這些肯定是環境讓您非常的憤怒,無助從而導致通過傷害自己來釋放負面壓力。

建議要進一步的梳理分析,這個會牽扯到您的個人隱私,如果您願意可以給我發私信,繼續幫您分析梳理。您可以去專科醫院的心理科,精神科去確診一下,但是專科醫院也只是幫助我們通過藥物治療,緩解情緒,身體癥狀,想真正的改變:讓自己強大, 樹立信心,建立安全感,重塑力量感。認識我們自己,瞭解我們自己,看見我們自己,保護我們自己。這個需要進一步的心理諮詢,才能真正的幫到您。

如果想預約諮詢師,還是要選擇專業的,大型的心理諮詢機構或者中心。不建議找太過低價的老師。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都是要有一個長期的,持續性的長時間的學習過程,有專業的受訓背景+受訓時,還要有長期個人成長的時長(諮詢師曾經去自我成長,去找個人的諮詢體驗老師,完善自己的人格;去找比自己更高段位的督導老師去提升自己的諮詢技術。)這個是之後去找諮詢要去看的和核查的。

我們去看心理諮詢不是說我們心理有病,不正常。恰恰是要去看心理諮詢師,療愈自己,修復自己的內在傷痕,才能過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這也是我常跟我的來訪客戶說的話~)

而且我想表達的是,諮詢師不是神,諮詢師只是一個比我們早修復了傷痕的過來人,就好比我們爬山爬累了, 比咱們體力好的人,更有爬山經驗的人拉了我們一把,甚至陪你在原地歇會,聊聊天,放鬆心情,蓄力再發的旅友一樣。因為我們都是在生命歷程這座山峯上不斷往上攀爬的人。

不要覺得自己不行,你這些最後都會變成你的資源,因為這些都曾幫助過你自己。

我相信你會越來越好的,只是現在有些迷茫。一切都會好的。


軀體化障礙+強迫症or焦慮。

手腳發麻大概率是呼吸性鹼中毒,這可能是種強迫行為,或者焦慮下的軀體反應。

不過還必須去查一下電解質。

胸悶可能是軀體化障礙,也可能是器質性問題,也要去查。

其實軀體化障礙和生理疾病,沒有很明顯的分界線,沒有任何一個醫生敢忽視生理問題。就是住進心理科,也要檢查相關生理疾病。


你好,這個情況從個人能量角度分析的話,是負面能量過剩,沒有及時清理,加上自身比較敏感,能量感受軀體化的表現。

同意諮詢師的觀點,應該找專業人士,或者自己找方法,制定計劃調整平衡。

如下建議供參考:

-身體發麻、發冷、發熱,這些都是自身能量弱,受到周圍能量、其他人能量影響的原因比較多,通過調整意念就可以抵禦,「我的情緒和感受由我控制」 「這個感受不屬於我,我是被愛的,安全的,這些感受傷害不了我」 可以練習類似這樣的正念加強

-建立界限感,別人給你負面反饋的時候,實際上也包含了別人的情緒垃圾,一方面是你不要接受,另外一方面也要找到合適的方式去清理自己內心的情緒垃圾,這樣也會減少吸引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吸引力法則)

-軀體化嚴重時可以嘗試專註呼吸,四秒吸氣,四秒呼氣,想像愛和治癒、關懷的能量圍繞你,平時沒事的時候也可以練習這樣去保護自己的能量場。另外熱水浴、鹽浴,可以緩解情緒緊張。多喝水,保證身體水分充足,水也可以幫助帶走過剩的負能量。

-找到適合自己的排解方式,通過運動、書寫,錄音,甚至哭泣,大聲唱歌或喊叫(不打擾別人的情況下),把積攢在心中的負面情緒排解掉。釋放之後,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再去回顧「這件事為我帶來什麼」「我從中學習(收益)到什麼」

-正念加強。準備一個小盒子,寫上「幸福、開心」 每天想到讓自己心情好,有收穫的事情,寫下來放進盒子,定期拿出來複習。


軀體化反應指情緒通過身體的癥狀進行外化的過程。引起崩潰的是情緒,如果你感知到的不是「我的情緒很……」,而是」我頭痛,我總是失眠,我胃痛」,那麼就是軀體化的反應了。


您的情況屬於軀體化。


你好,通過你的敘述,看到你對自己的內在有了一份探索,這是一件很好的事,關於「軀體化」,它不是說一種生理疾病,而是由於長期的情緒沒有得到合理表達而通過身體來釋放,比如有些同學一到考前就容易失眠,拉肚子,這就是由於太過緊張引起的軀體化反應,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同學在考前他會很淡定自若,那是什麼原因呢?老師家長們經常會強調「面對考試心理素質要強」,這個所謂的心理素質或者是心態,根本上來說是當事情發生時我們面對和承擔的力量,在成長過程中,這份力量的獲得和原生家庭有密切的關係,能瞭解下你和父親平時溝通的多嗎?比如說會和父親一起探討一些話題和自己的想法,會和父親一起完成一些事物,遇到問題會向父親請教解決方法等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