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五歲,擅長騎平衡車。在樓下與一騎滑板車女孩玩,一個大迴旋,女孩鼓掌,要玩一下他的平衡車,兩人互換。兒子第一玩滑板車,不會,女孩教,仍不會。女孩說你真笨,兒子生氣,說不與你玩了,回家。即回。請問怎麼樣引導孩子情緒,向哪個方向引導?


悟空還不到兩歲,感覺他的自尊心已經挺強了,很在乎別人的看法,還有點小自戀。

比如他喜歡大家都誇他,既使陌生人表現出對他的興趣,他也會很開心。

他喜歡看我們拍他的視頻,經常拿我的手機喊:看悟空、看悟空。

當他想玩一個玩具,或者某個運動器械,自己沒有把握能能玩好,而旁邊還有人看著時,他就表現的慢不經心、毫無興趣;當我們走開,他自己會偷偷的嘗試。

我想他肯定不希望別人說他笨,而且越有人說他笨,他可能越不願嘗試。

我曾開導他,有些能力不是天生就會的,肯定要經過學習,甚至不斷的練習才能學會。一開始不會不丟人,只要你願意不斷的去學習,總能學會。

不知道他是否能聽懂,但每次我都會鼓勵他,希望他放開自我、勇於嘗試。

我想,要引導兒童的情緒,其實和大人之間相處是一樣的。

首先要有同理心,也就是感同身受。

「誰被別人說笨,都不會開心的。媽媽知道你生氣,媽媽心裡也不舒服。媽媽小時候也被人說過……媽媽那時大哭了一場呢……」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他的心中所想,重視和接納孩子的情緒,對他表示理解,讓他不覺得孤獨,能快速的緩解因受挫帶來的壓力,進而讓他也接納自己的情緒,也不會壓抑自己的情緒。

其次要找到原因和解決方法。

「我家寶寶是第一次嘗試滑板車,當然不可能象經常玩的小朋友那麼熟練了。那個小女孩說的不對,我們不笨的,你看你騎平衡車就騎得很好。」

「既使你不如別人學得快,也沒關係,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擅長的能力。可能做這件事她比你強,但做另一件事,你比她強……」

讓孩子正視自己的能力,接受自己,不要因為別人的誇獎而得意忘形,也不能因為別人的詆毀就自我否定。只有慢慢樹立了自己的主見,才能讓他學會自我接納,自我疏導。

最後復盤,總結與人相處的方式。

「下次遇到同樣的事,可以這麼告訴對方:你說的不對,我不笨,我只是剛剛玩而已,我能學會。……」

「如果別的小朋友騎你的平衡車,而她騎得很差,你會笑話她嗎?」

「如果你笑話她,她可能會和你現在一樣生氣。」

其實到這個時候,孩子的氣可能早就消了。這時再轉向讓他做好心裡預設,學習自我調節和控制情緒,並學會換位思考的方式, 增強孩子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1、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

  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同時也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是否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其實最關鍵還需要看家長怎麼去做。孩子平常在家裡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動不動的就發脾氣,在開車的時候,遇到不按交通規則行駛的人,不要大聲的發出你的怒火啊,你自己都沒做好,你都做不到憑什麼要求你的孩子做到?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模仿家長的,如果作為家長的人給孩子做好了榜樣,那麼你還的行為和情緒方面肯定不會差!

  2、正確認識和重視孩子的情緒

  家長如果想要認識孩子的情緒,那就要懂得去重視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情緒表現一般都是在臉上的,如果家長想要了解孩子的情緒,就要關注孩子臉上的表情了,如果發現孩子臉上出現了異樣的表情,家長就該去問孩子怎麼,你要讓孩子感覺到你的關懷之意讓他知道你是時刻在關注著他,孩子才會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跟你說。當孩子說完之後,如果是開心的,你就表揚他;如果是不開心的事情,那你就安慰他,告訴他一切有你在,讓他不用擔心,這樣孩子對你的防備就會越來越低,以後有什麼事情都會跟你說的!

  3、言傳身教

  言傳身教是訓練孩子管理情緒的一個重要方式,我們需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去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升孩子對情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在真實的場景中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4、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情緒是可以面對的,不需要被壓抑的,是可以被接納的,疏導的。當孩子遇到什麼事情不知道該怎麼我們可以站在孩子的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他們的情緒,並引導孩子學會自己調節和控制情緒,孩子的情緒表達就會向良性發展,自控能力就會逐步增強。當你教會他們怎麼去應對這種情緒的時候,那麼他以後再次遇到這種事就不會手足無措了,他自己就可以搞定了!

  其實引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那麼困難!只要按照以上的去做就可以了!


看了很多答主的方法,有專業領域解答也有各自不同的意見,但我從中只看到了一種,大家都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教你怎樣。

我建議,你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你把自己當做一個年齡和性格跟自己孩子一樣的小孩去看待你經歷這件事你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會不會難過,會不會介意,什麼感受,我相信感知清晰的時候,答案也會非常清楚了。


謝邀。如果孩子遭遇挫折後沒有主動求助於家長的幫助,家長最好不要太主動的干涉孩子,相信他自己能把前因後果,情緒整理好。


孩子有情緒,是家長通過良好的應對方式,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的好時機。第一,理解孩子的情緒,比如問問他「小朋友教你學一直都不會,她還說你笨,你是不是感到很難過和羞愧?」,整個回應過程不要太短,需要孩子釋放出情緒,如果孩子哭泣,表達更加的理解「看起來這個事帶給你的難過真的很大,其實我也在小時候也遇到過,當時也是非常難受的」,讓孩子哭出來。通過明確孩子的情緒,讓他知道情緒首先需要接納,情緒是必然存在的。通過暴露自己的過去,讓孩子知道這個反應是大家都會有的,更理解情緒發生的必然。第二,當通過回應他的情緒,情緒狀態得到緩解後,感覺孩子沒在情緒狀態裏時,跟他討論下「你的難過裏,是哪個部分最難過,是學不會,還是她罵你笨,還是什麼?」,明確了,就是找出難過的認知,再針對認知,告訴孩子,他並不是小朋友認為的,她的觀點不代表全部等。做完溝通後,再回溯到那個事,讓孩子感受下還有情緒嗎。最後,跟孩子一起總結,以後遇到同樣的事,可以怎麼想,怎麼做,做好預設,建設心理。處理情緒的過程就完成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