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某视频应用为例:

场景1,视频播放中,声音从扬声器发出来,插入耳机,播放继续,声音切换到耳机场景2,继续场景1,拔下耳机,视频自动暂停,需要用户手动点击播放才能继续,当然声音是从扬声器出来

比较疑惑这个设计是基于什么使用场景或者原因考虑?使用耳机也许是为了隐私或是周围环境嘈杂,既然我自己选择拔掉耳机,大部分情况应该是我来到了一个私密或是安静的空间,我希望用扬声器来听,那为什么需要用户再有多余操作呢?还是有什么硬体上的问题?


1. 移动终端不知道你是不是主动拔耳机的。大一部分情况下这个动作不一定是主动(尤其作为移动设备)为了避免在相应情况下有可能引起的尴尬,默认暂停是必须的。

2. 主动拔掉耳机也有要暂停的时候,比如地铁到站,还有楼上说的睡觉,很多人在「不想继续听歌了」的情况下都选择直接拔掉耳机(如果没有默认暂停我就得要掏出手机,操作暂停音乐,拔掉耳机,再放回手机。多神烦)类似情况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3. 耳机作为移动设备,一般都是在移动中使用(忽视hifi)。而使用speaker一般都是在settle的情况下。就像你说的,你都在安静舒服的环境做好了,还在乎一下点击?相反在移动中这下点击就很神烦。

最重要的,只要有会引起巨大负面影响的可能,就应该避免。就像多数情况下你觉得「是否删除/不保存」之类的二次确认没用,但是却总有用到他的时候。

再加上点击继续作为一个相对简单省事的动作,且一般是在settle的环境下进行。加上这个默认暂停就很容易理解了。总之这个设计初衷就是为了避免尴尬,在不会引起尴尬的情况下类似设计是不会让你有多余操作的——比如说电话,你拔掉耳机后直接转到听筒,而不是on hold。因为听筒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不会有引起尴尬的可能

耳机脱落包括但不限于自己选择拔掉

拔掉耳机包括但不限于希望用扬声器来听

耳机转外放 是私人信息上传给公众平台 需要审核 所谓的多余操作就是审核方法

外放转耳机 是公众平台的个人信息回收 属于个人权利 不需要审核这个设计的功效:1、避免个人隐私由于误操作泄露(对用户负责)2、避免由于个人误操作给他人带来不便(对他人负责)


题主我给你讲个故事有个男生甲上课时候看A片他同桌乙要求也要看并强行夺了过来

甲就顺手拽掉了耳机线

来自东洋的亚买蝶瞬间就飞满了120人的大教室南北求乙此时心理活动
我觉得原因是用于保护扬声器。音频介面在插拔时,会产生一个瞬时的高电流,如果扬声器(包括音箱、耳机等)正在工作,那么电流成倍放大的结果就是「砰!」的一声,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这一下对于扬声器发声部分的损害是相当大的,甚至有可能造成烧毁。所以一般专业调音师遇到需要插拔接头的情况,一般会先将所有设备哑音(静音),然后将主输出的推子拉到底,最后才会做插拔。但民用设备根本不可能要求所有使用者都具有这样的专业素养,所以,程序会自动的将当前播放内容暂停,以避免损害设备的情况发生。另外,除了这种情况可以预防以外,国外的专业音频设备厂商Neutrik,还曾经推出过具有哑音开关的音频介面,并申请了相关专利。
喜欢听歌听书睡觉,睡醒拔掉耳机继续睡,对我来说这个设计太好了
很多耳机接触不良,你没有拔出耳机,音乐播放器隔几秒就会自动暂停,烦死人了,这个垃圾设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