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吹毛求疵,只是覺得自己要是不知道其中緣故還老說這話,挺二的


/......................................................看來我也只能是回答這些問題的水平了。這裡的尺不是指物質概念的尺。尺寸都是計量單位,但這些計量單位各有長短,雖然一尺比一寸長,但尺也有它短處(比如說尺它量不了微小的單位,這是不足;)。

此語現於眾多典籍。最早現於其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楚辭·卜居》

尺雖長,有不及之處;寸雖短,有其長之時;物雖多,有不足之時;智人雖智,有其不知之時。

尺短寸長都沒有具體的指代,任何事物不得一概視之,此乃本意。
這個話說的本來就挺二,你要讓人理解各有所長的意思,你總得舉個各有所長的例子吧?尺短寸長只是生硬的告誡人們,卻並沒能說出尺哪裡短,寸哪裡長,所以我一直認為後人對這個詞的理解有問題。

正解應該是:尺跟米比,就是短,寸跟釐比,就是長,參照系不一樣,原來的長處可能變短處,短處變長處。用另一句話來解釋就是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是不是有點和稀泥的意思??

呵呵
只是說一尺長於一寸而已,但是這句話將其反過來,是說明事情都有兩面性。

具日子


兩個都有長處,尺精確,寸量的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