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想起了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中的一個觀點:

「毋庸置疑,這些縮略語大部分都是合理的,並且其沒有縮寫的名稱的長度也證明縮寫是正當的。然而,人們僥倖可以在它們的某些部分中發現「理性的狡計」——縮略語可以有助於壓抑那些不愉快的問題。NATO不會使人聯想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所指的東西,即在北大西洋國家中間締結的一項條約——在此情況下人們或許會追問有關希臘和土耳其為什麼也是成員國的問題。USSR是「社會主義」和「蘇維埃」的縮寫;DDR是民主的縮寫。UN避免了對「聯合」一詞的過分強調;SEATO使人們不去想到那些不屬於它的東南亞國家。AFL-CIO抹殺了曾經把這兩個組織區分開來的那種政治上的根本差異;至於AEC只不過是眾多管理機構中的一個。縮略語指稱的是那種、也只是那種通過刪除超越性涵義的方式而制度化的東西。它的意義是被固定、被竄改和被攙雜進其他成分的東西。一旦它成為官方術語,並在普通用法中不斷「並在普通用法中不斷重複,又得到知識分子們的「認可」,它就會喪失一切認知價值,僅僅服務於對一種不可置疑的事實的認可。」

「縮略語指稱的是那種、也只是那種通過刪除超越性涵義的方式而制度化的東西。它的意義是被固定、被竄改和被攙雜進其他成分的東西。」

所以我覺的,以後當我們再提到「蘇聯」的時候,多考慮一下它的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就可以避免許多愚蠢的問題:比如一個寡頭和官僚聯合專政的威權主義國家怎麼通過武力輸出的方式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記住,蘇聯的前綴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他的主體組成部分是「蘇維埃」俄國,社會制度的終結是不可能靠修復版圖來重現的,就算他日俄國這個觸底反彈的國家再次遇到彼得總統或者葉卡捷琳娜總統再次崛起扼住歐洲的喉嚨,他都不是蘇聯,他僅僅只是俄羅斯而已,除非布爾什維克能和當年一樣端著刺刀衝進冬宮把沙皇給挑了一樣把現在這群白匪和寡頭給捅了,不過這種可能性比地球毀滅還低。蘇維埃是超越民族主義以聯合工農無產階層實現共產主義為核心出發點所建立的,從斯大林時代開始起俄羅斯的大民族主義出現,布爾什維克能在41年的閱兵時報上沙俄將領名字以提士氣反推一波德三開始,到後來甚至能在國歌、意識形態主旋律電影里直接加入俄羅斯名號,直到91年徹底解體,俄羅斯全國依舊沉浸在這種民族主義高漲的情緒之中,請問,這樣的土地,還能誕生那個列寧同志所建立包容萬象的無產階級祖國嗎?


《聯合國憲章》第一條:聯合國之宗旨為:一、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並為此目的:採取有效集體辦法,以防止且消除對於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和平之破壞;並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或情勢。

在二戰結束前,戰爭的確是各個主要國家實現政治目的的一種手段。但是隨著二戰的結束,各國建立的戰後國際安全秩序的支柱之一就是根本性的廢止戰爭。這個原則既不能高估,更不能低估。不能高估是因為二戰以後,全世界範圍內大大小小的戰爭和軍事衝突並沒有停歇;不能低估的原因是,19世紀帝國主義擴張式的對外戰爭的確被極大地遏制了;各個主要國家通過武力手段擴張領土、吞併國家的事例相當罕見。哪怕擁有絕對的武力,發動戰爭也需要編故事、找理由,在國際法層面尋求到一定的基礎和名分。

認為只要軍事力量夠強,就可以為所欲為玩地圖塗色的人,要麼還停留在19世紀,要麼就是分不清楚遊戲和現實。


一戰摧毀了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這樣多民族混居的舊帝國

二戰摧毀了英、法這樣的殖民帝國

而俄羅斯帝國當初面臨的,是上述兩種情況的疊加狀態(對東歐的統治與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類似,而對中亞的統治,顯然是殖民,中亞直到1885年,才被沙俄完全佔領)

換言之,如果沒有蘇聯來續命,用強勢的政治邏輯把各個民族團結起來,像蘇聯解體時那樣各國紛紛獨立的場面,在俄羅斯帝國滅亡的時候,應該就已經上演了

就這個意義來說,蘇聯確實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如今東歐國家雖然被西歐吸血,但有了蘇東時期打下的工業底子;中亞同理,雖然到90年代才得以獨立,但中亞的發展水平,還是比很多亞非拉國家要好很多的

只有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民族和解

這種理念,也正是當初馬克思所設想的,歐洲各國如果及時進行社會革命,變革生產關係,聯合在一起,推動工業大生產,還有可能克服歐洲在地理上的劣勢,不至於在不久的將來,淪為蒸蒸日上的美國的附庸

但現在的歐洲,更像是掉進了馬克思預言的這個大坑裡

相比歐洲和中途夭折的蘇聯,真正能貫徹這種理念的,反而是中國:一方面,古典中國,並不是奧斯曼那樣的征服式帝國;另一方面,近代中國,也沒有殖民擴張的歷史


蘇聯的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白匪幹嘛恢復紅色國家?要去古拉格單程游嘛?


  經濟搞不起來,人才留不住,光靠武力有啥用?你真以為如今是原始社會還是咋滴?想吞併其他國家就能肆意吞併?地球只屬於俄羅斯是不?

  言歸正傳,這個想法普京都不敢想,你是怎麼想出來的?要知道,別說其他國家,即便是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想要針對伊朗上眼藥都得考慮再三,被伊朗破口大罵都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眼下美國無人機在伊朗地界被伊朗導彈直接干趴下美國都沒怎麼叫喚!難不成,作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隨隨便便就能對外發動戰爭?呵,還有沒有王法?

  現如今,全世界提倡和平,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不能隨意欺凌或是吞併其他國家這是擺在明面上的事。只要有一個國家敢這麼干,那意味著和全世界為敵,屆時世界各國群起而攻之,後果不堪設想!試問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即便是有在厲害的核武器,敢隨便造次么?

  同時,以俄羅斯目前的狀況來看,沒有像蘇聯一樣解體已經很了不起了。竟然還想著回到蘇聯時期?我就問一句,回到蘇聯時期,有能力養活那麼多人么?更何況,使用武力回到蘇聯時期,真能回去么?使用武力意味著要發動戰爭,到處打其他國家,這都是需要白花花的銀子,試問這銀子從哪裡來?

  俄羅斯近年來表面雖然好了不少,但其經濟卻依然沒有多大改善,甚至還有倒退的趨勢。如此一來,俄羅斯難不成借錢和其他國家開戰?在和平年代借錢和其他國家開戰,我還真不知道有哪個國家會借錢給俄羅斯。同時,俄羅斯如果開戰失敗,屆時經濟問題怎麼辦?沒有錢還想搞教育,即便是搞成人才也不會選擇留在俄羅斯,這不是在給美國培養人才么?所以,不是俄羅斯不想,而是不敢,不能,不行!

  甚至,俄羅斯最後沒準會由於搞一次大的換來終身後悔,再次導致解體。畢竟,一直以來俄羅斯經濟都處於一個下滑趨勢,在去年俄羅斯的GDP就已經明顯下滑,如果不是和一直和我國有貿易往來的話,俄羅斯早已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在這種情況下胡搞下去的話,真不是危言聳聽。


領土並不是越大越好,還有統治成本問題。你靠武力佔領一個地方很容易,但實施統治,並讓當地居民認同你的政權,文化是另一回事,你認為俄羅斯人會在同一個地方翻兩次車嗎?蘇聯當年之所以解體,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羅斯人覺得多加盟共和國太多,已經成了自己的負擔,所以主動吐了出來。所以除波羅的海三國是蘇聯時期經濟發達,當時離西歐比較近,當時也是獨立意願最強的國家,獨立後也的確過的很好,但不少加盟共和國是並不希望蘇聯解體的。你擴大領土的同時,土地上的那些人你不用管嗎?所以現在一些人就不希望北邊那塊地回來,因為不想「扶貧」,這種觀點在某乎上並不少見。


何德何能。


因為國力不夠啊,產業結構、綜合國力短板太短,並不是製造業大國;武力也不行,都被人堵臉上了,能不繼續解體,能維持現狀就已經不容易了。

甚至在北美(含格陵蘭)和歐洲(英國)的鋪爪路預警雷達下,俄羅斯的天空其實並沒有戰略縱深,整個北極都不屬於俄羅斯。歐洲部分俄羅斯的戰機一旦升空,北約那邊都知道了。

看看俄羅斯的出口,高度依賴油價,而且大量向中國和歐洲出口石油,一旦被制裁,像伊朗那樣被石油禁運,那俄羅斯很麻煩。歐洲義大利由於民用核能非法所以沒有核電站,德國在日本311之後正在棄核,荷蘭、奧地利也都是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的進口國。僅有大量建設核電的法國能保持能源政策上的獨立。

最富裕的都是產石油的地區,2015年受制裁之後,現在仍能保持一定增長已經不容易了。

就看這個成績單,不管是不是國際油價的風口,其實普京還真的是個人才。如果日本都失去了三十年,那俄羅斯能活到現在,再看看隔壁烏克蘭的經濟現狀,俄羅斯已經算是半個油國。只不過沙特出口塑料、合成橡膠這類石油製品,俄羅斯出口金屬礦、原木、魚肉。

這是現在的俄羅斯拉達……一旦進出口出問題,俄羅斯不僅需要進口,還需要進口藥品、通信、汽車、汽車零配件,甚至還需要進口紡織品和發動機。除了軍火,俄羅斯出口的都是低端加工度很低的原材料。進口的都是和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如果被禁運,俄羅斯的高檔進口汽車都會像古巴那種交通狀況了。

俄羅斯不僅出口原料,還出口大量良好高等教育人才。但是國內可能並沒有那些吸收大學生就業的行業。

如果按吹文在寅的風格,那普京確實擔得起大帝。

至於蘇聯?八十年代的蘇聯風雨飄搖,老百姓生活還是現在的俄羅斯好。克里米亞的經濟水平,也就是和車臣、達吉斯坦、印古什那一堆北高加索聯邦貧困帶、和圖瓦(唐努圖瓦/唐努烏梁海)一樣,處於吃聯邦補貼的落後水平。


蘇聯是十五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以《聯盟條約》為紐帶組成的一級行政單位-二級行政單位聯邦制政治實體。

而不是一個全國一盤式的「帶帝國」

更不是如今這個,不以某種「條約」為紐帶,一級行政單位-二級行政單位-三級行政單位的資產階級聯邦共和國。

就算俄羅斯能恢復前蘇聯的疆域,十五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回得來嗎?

更不用說如今的俄國自認繼承白衛軍與立憲會議的法統,以毀滅蘇聯為立國之本。

即使使用再多的武力,即使打穿歐洲,把歐洲燒成灰燼,蘇聯也回不來。


因為摧毀蘇聯的就是俄羅斯,俄羅斯是蘇聯後期最反蘇的國家之一,蘇聯解體倆主演就是葉利欽和戈爾巴喬夫。兩位俄羅斯族。

俄羅斯和烏克蘭尤其是是俄羅斯的反蘇徹底消滅了蘇聯,而現在大力推行「去俄化」的中亞地方反而是支持蘇聯保留下來的中堅力量。

俄羅斯人一手摧毀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只能說諷刺的是現在又想重返前蘇聯戰略空間勢力範圍的也還是俄羅斯。諷刺的是上世紀的跪服沒有換來什麼多大利益,反而使得俄羅斯開始懷念蘇聯........

為什麼各國獨立蘇聯沒多大反應?實際上是有的,比如典型的是:

  • 1989年彈壓喬治亞的「4月9日悲劇」,戈爾巴喬夫居然推卸責任給軍隊。結果直接引發了軍隊不滿和喬治亞進一步離心。
  • 1991年立陶宛一月事件,蘇軍開入立陶宛,結果居然是戈爾巴喬夫受到輿論壓力表明了自己反對使用武力並停止了蘇軍進攻。不久蘇聯撤軍,默許了2月立陶宛獨立公投。

......地圖頭的蜜汁操作,然後便是葉利欽的表演滲透了,到了後期如八一九事件時蘇軍已經完全倒入了俄羅斯等加盟共和國,不再站在中央立場,八一九事件就已經充分表明了蘇聯中央已經完全失去了實際權力,蘇軍元帥阿赫羅梅耶夫和內務部長普戈的自殺也一定程度反應了蘇聯對於強力部門掌控的失控。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she hui zhu yi 共和國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解體的最關鍵的因素就是這個最大的加盟共和國罷工了。

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率先「起事」時就是葉利欽等人阻攔使得最後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而當初不願或者獨立意願低的都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緣位置差的加盟共和國,比如中亞國家。

最後一個從蘇聯獨立的加盟共和國是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也是最後一個堅持聯盟國家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哈薩克是最堅定支持聯盟的共和國直到最後一刻,1991年12月13日由於中亞其餘四國迫於形勢加入獨聯體後,蘇聯就各加盟共和國中只剩下哈薩克未宣布獨立。

葉利欽也是促成各加盟共和國發表主權宣言的關鍵人物,俄羅斯是僅次于波羅的海三國發表主權宣言的國家,而俄羅斯反水直接加速了蘇聯解體。

  • 各國發表主權宣言或開始獨立進程時間表: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1990年3月30日愛沙尼亞,1990年5月4日拉脫維亞,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1990年7.12烏克蘭,1990年7月27日白俄羅斯,1990年11月2日喬治亞....後來就是中亞,號稱反蘇反俄的喬治亞都沒這麼積極。

各加盟共和國獨立時間:

  •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獨立。(蘇聯不承認,1991年2月9日獨立公投,93%支持,7%反對,7%主要是俄語人群。)
  • 1991年4月9日喬治亞宣布獨立。(3月31日獨立公投,99.5%支持,0.5%反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抵制公投)
  • 1991年8月20日愛沙尼亞宣布獨立。(3月3日發起公投,78%支持,22%反對,反對主要是俄語人群)
  • 1991年8月21日拉脫維亞宣布獨立。(3月3日發起公投,75%支持,25%反對,反對主要是俄語人群)
  • 1991年8月24日俄羅斯宣布獨立。(3月17日俄羅斯舉行引入俄羅斯總統公投,72%支持,28%反對)。同日烏克蘭宣布獨立(12月1號獨立公投,92%支持,8%反對,反對者主要集中在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東部三州和敖德薩州、尼古拉耶夫州五個州支持率未過九成)
  • 1991年8月25日白俄羅斯宣布獨立。
  • 1991年8月27日摩爾多瓦宣布獨立。
  • 1991年8月30日亞塞拜然宣布獨立。(12月29日獨立公投,99.8%支持,0.2%反對)
  • 1991年8月31日吉爾吉斯斯坦宣布獨立。
  • 1991年9月1日烏茲別克宣布獨立。(12月29日獨立公投,98%支持,2%反對)
  • 1991年9月6日蘇聯承認波羅的海三國獨立並支持其加入聯合國和歐盟。
  • 1991年9月9日塔吉克宣布獨立。
  • 1991年9月21日亞美尼亞宣布獨立。(9月21日獨立公投,99.5%支持,0.5%反對)
  • 1991年10月27日土庫曼宣布獨立。(10月26日獨立公投,94%支持,6%反對)
  • 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簽訂《別洛韋日協定》,後三國最高蘇維埃相繼批准。(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持消極態度,哈薩克批判了本次會議,之後,僅有哈薩克領導人納扎爾巴耶夫批判了本次協定,戈爾巴喬夫也批評,但是沒有用。)獨聯體總部位於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就是為了表明獨聯體成立不是代表新蘇聯。
  • 1991年12月16日哈薩克宣布獨立。

1991年3月17日即立陶宛宣布獨立公投後,蘇聯進行了「保留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並將其轉變為一個各國權利和自由得到充分尊重的,平等的主權共和國聯邦是必要的」的獨立公投,即保留聯盟為鬆散邦聯。結果是78%支持,22%反對。而支持者最多來自中亞,其次是亞塞拜然和白俄羅斯,支持率最低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而烏克蘭是拒絕有條件參與聯盟條約的。

波羅的海三國、喬治亞(阿布哈茲、南奧塞梯除外)、摩爾多瓦(德涅斯特河沿岸和加告茲除外)、亞美尼亞抵制公投

像八一九事件還是公投保留聯盟事件本身都是有機會維持一個主權國家哪怕是鬆散邦聯體系國家的蘇聯的,最後結果還是葉利欽等人得手。八一九事件中除了蘇聯一批高官還有亞塞拜然、塔吉克、土庫曼、白俄羅斯地方是支持的,而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希望締結新的聯盟條約。結果不用多說了,葉利欽贏了,戈爾巴喬夫贏了,屬於俄羅斯人的「勝利」。此後希望保留蘇聯的一些領導人也不再猶豫了,尤其是納扎爾巴耶夫表示真的撐不住。

俄羅斯人不值得再糾結蘇聯了,如今重返前蘇聯時代的的領土作為戰略空間對於俄羅斯來說都是奢望。

人在做,天在看啊,由於蘇聯從一開始建立之初就在區劃位置方便給各國做好了達摩克里斯之劍,俄羅斯一獨立後,不僅僅面臨北約東擴還有喬治亞、烏克蘭等周邊形勢,同時各國實行的或多或少或激進或緩和的「去俄化」也在推進。俄羅斯地緣戰略面臨的挑戰也正是蘇聯當時設計的,不僅僅是俄羅斯。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南奧塞梯、阿布哈茲、德涅斯特河沿岸、克里米亞等等區域熱點都是區劃設計帶來的地緣挑戰。


新帝國需要新的政治主張,強行刨墳只能造就老朽的殭屍。一具行屍走肉不可能返老還童。


資本家會為了300%的利潤把絞死自己的繩子賣給別人,但人家可不會主動跑到稅務局舉報自己偷稅漏稅


先不說國際法/聯合國/各種條約的約束, 也不說俄羅斯到底有沒有 "武力" 去佔領其他十四個國家, 至少, 你在說 "恢復甦聯" 的時候, 應該首先知道蘇聯是怎麼解體的.

蘇聯解體的臨門一腳是什麼? 不是波羅的海三國鬧獨立, 而是俄羅斯宣布要獨立了.

是的, 是俄羅斯主動要獨立. 波羅的海三國宣布獨立後, 第四個事實獨立的, 不是外高加索的小國, 不是中亞的斯坦們, 而是俄羅斯. 俄羅斯早在 1990 年 6 月 12 日就宣布了主權獨立. 那一天實際上蘇聯就已經完蛋了. 蘇聯真正解體是因為俄羅斯拋棄了蘇聯.

俄羅斯為什麼要獨立? 原因很多, 但是最根本的, 還是不想和其他窮國一起過了. 蘇聯歷史上主要就是俄羅斯補貼其他 (除了波羅的海三國) 加盟共和國的歷史.

既然如此, 俄羅斯現在又有什麼理由, 要去武力 "恢復" 蘇聯呢? 圖在地圖上顏色塗的更大一點嗎?


蘇聯的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武力恢復甦聯!瘋了吧!俄羅斯能把自己整明白就不錯了,哪有心情武力恢復甦聯去!

我曾經寫過一些文章,從沙皇到蘇聯到俄羅斯都被西方國家敵視,看看新聞,北約一直在俄羅斯家門口搞事情,俄羅斯還敢武力恢復甦聯去?天呀,這個想法太瘋狂了!希特勒都不敢這麼干!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1895004?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蘇聯是怎麼解體的?蘇聯曾經控制加盟國,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武力控制,想跑就揍。其鐵血政策造成很多民族的仇恨,蘇聯時期各個民族雖然被強聚在一起,但是民族沒有融合,相反有些民族因為蘇聯的統治處於水火不容的情況。

二戰時期斯大林對少數民族的猜忌越來越深,擔心西部民族和德國有勾結,竟然讓三萬波蘭人和伏爾加河流域40萬日耳曼人,遷往西伯利亞定居。蘇聯對於其他民族的鐵血統治不僅沒有適應各民族發展的需要,還為以後留下了各種矛盾,有反對的就抓起來,有聚眾謀反的就軍事打壓。

民族問題還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蘇聯和加盟國之間的矛盾,總讓別人跟你走,人家不煩你嘛,波羅的海那三國蘇聯一解體就進北約了,可想而知得多麼恨蘇聯。再一個就是民族間的矛盾,前段時間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打的很熱鬧,這兩國矛盾的根源有一部分就是蘇聯時期形成的。

蘇聯統治下的社會主義陣容都很窮,捷克斯洛伐克就不幹了,他們想和美帝之類的國家多走動走動,蘇聯這個家長就不幹了,坦克大炮就開進去了,史稱「布拉格之春」。當時美國正深陷越南戰爭,沒空理蘇聯,沒有大哥的西方國家也就是譴責譴責。當時雖然有聯合國,但是聯合國就是一個空架子,現在也是,我看聯合國更像是傀儡政權,蘇聯對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可以說是完勝。

蘇聯最早的軍事和經濟可以支持這種高壓統治,但是二戰之後蘇聯被嚴重削弱,之後和美國冷戰經濟搞得一塌糊塗,在這種情況下,原來被壓抑著的很多問題全都暴露出來了,蘇聯再也駕馭不了了。

從根源上來說,蘇聯的武力統治就是蘇聯解體的一個原因,怎麼還可能武力恢復甦聯呢?現在別人都盯著俄羅斯呢,找事都找不著呢,這個時候俄羅斯武力恢復甦聯,腦袋得被驢踢了1000回。

再一個,現在的俄羅斯根本就沒有能力恢復甦聯,想都別想,差的太遠了,邊都搭不上!


魂魄沒了,就算召回來

也就是具行屍罷了

蘇聯的瓦解證明了社會主義的道路是坎坷的,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


還武力恢復甦聯?它能把自己維持住已經非常不錯了!


怎麼沒有?前幾年不是剛吞併了克里米亞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