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理想和信仰的缺失有關嗎?


您如果覺得這問題比較幼稚就別回答了。


『Dinner is the central social ritual of the middle classes, a way of displaying wealth and good manners. It also offers the convenience of something to do (eat) and something to talk about (the food), and that is a great relief, since so many of the bourgeoisie have nothing much to talk about, and there are a great many things they hope will not be mentioned.』

在「喫貨」二字出現之前,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定位,當此詞橫空出世之時,便是姑娘我人生升華之日。這個略帶嘲笑和玩笑的詞,成為今年人們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因為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頓,每月90頓,一年1080頓,不包括下午茶,點心,和該喫不該喫的某某某,喫如此高頻率的出現在生活中,隨著微博的盛行,大家又開始了一門全新的「國民藝術」——曬食物,飯桌上只要大於兩個生物,菜一上桌,第一件事,必定是咔擦咔擦,檢查下食物,發一發微博,再開始動筷,於是乎,喫貨以裂變式的增長,橫掃九州大地,遍佈泱泱大國。

關於「喫貨」如此之快的繁殖速度,我一直在納悶,於是潛心研究,並且進行了很多浴室和馬桶間的思考,後來,漸漸有了些頭緒……下面,就讓我以個人為例,以點帶面,深度剖析下此般怪行的由來

首先,這是一個歷史問題,這要從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輩說起,經歷過戰爭、饑荒、文革的折磨,從精神、肉體、人格上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創傷,對於世界的期待,大概只剩下活下去,好好養大子女的念頭。從馬斯洛需求層次來看,就是最底層的生存需求,也就包含了廣義上的「喫」。這時候,他們的孩子,也是我們父母輩兒的,可以深刻體會到生活血淋淋的現實,雖然他們進入了餓不死的年代,但也進入一個喫不飽的世界,當時,啥都要票,飯要飯票,肉要肉票,做衣服要布票,遇上個高的孩子,也只能做個褲衩啥的,哎喲,聽著可心酸了。可是,日子還是那麼熬過來了,個中父母的心中已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就是以後絕不能讓咱孩子餓著。於是乎,當我來臨這世界之前,老爸就可勁兒到處找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給老媽狂補,完了之後,我出來了,火力全開的喂啊!主食、輔食、點心、營養餐,都不能少啊,這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叔叔舅舅姑姑阿姨,無數雙渴望的眼睛,希望你把他們過去沒喫到的好喫的,都給喫回來。因為胃口好,打小我就有種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的使命感,帶著這使命感,我在方圓十里都喫出傳奇了。

你以為喫貨只是個量的問題嗎?不,它還帶著種質的飛越,有種更深層次的東西在裡面。小時候,爸媽掛在嘴邊的就是,「這就喫飽了嗎?多喫點啊!」「孩子這好喫,多喫點!」「這媽媽不愛喫,你都喫光了啊,別剩著啊」諸如此類,看上去,好像就是爸媽把我們慣成這樣一個喫貨,但是這千叮嚀萬囑咐後面,藏著他們多麼濃厚的愛,你能看到嗎?在經歷過那樣一個年代,工作是分配的,對象是介紹的,資源是有限的,生活是無盡的,他們沒有太多時間來沉澱自己,來表達自己,他們總是忙碌的,辛勤的,無私奉獻的,或者可以說,大部分爸媽是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愛,他們能做的,就是盡量把每頓飯做得可口,讓孩子可以喫飽喫好。一想起我爸做的瘦肉燉蛋,我心中就泛起無盡的美好,濃濃的愛。小時候,站在一旁,看到爸爸在仔細認真的剁著瘦肉,那種聚精會神的樣子,彷彿做完這道菜,他就可以拯救全人類一樣。

過去,當我們在喫爸媽做的飯的時候,我們不會有太多的感動和驚喜,可是當我們在異地他鄉,太久沒有喫到那股味道的時候,就會開始探尋記憶的味道。伴隨著經濟的發展,馬斯洛需求層次,已經蹭蹭蹭上了幾個臺階了,直達頂樓,到了自我實現的需求。我們要找尋的是一種「口腔裏的情感共鳴」。於是,在都市裡,人們開始了美食地圖的搜索,用舌頭感知世界,用味蕾體會美好,為的就是找到能與記憶中那份愛共鳴的美食。梁實秋老先生的一本《味至濃時即家鄉》一語就點破了所有關於迷戀美食的迷失,所發生的這一切不過都是用新線索開啟內心老地圖的路,直接通往內心最深處的靈魂。

歐陽應霽先生可以說是一枚喫貨界的代表作,呈現出喫貨不同面向的樣子,可以說是喫貨界的多面體,看過一篇關於他的報道,其實他的喫貨情結也來源於家庭的傳承。所以,排除掉那些真實的胡喫海喝派喫貨外,大部分的喫貨,其實他們只是在食物上找到了一種情感的寄託。請不要歧視喫貨們,因為他們只是想用「享受喫」來傳承一份愛,傳遞一份愛。


你幸福嗎?

啊?

你幸福嗎?

我不姓福,我姓曾!

「你幸福嗎?」「我姓曾。」這段神奇的對話出現在央視曾播出的《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中。這名務工人員看似文不對題,卻令人遐想連篇的回答在網路火速走紅,被網友們封為2012又一「神一樣的回復」。

我姓曾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喫是最為容易獲得幸福的方式之一!

知道為什麼中國「喫貨」多了嗎?

不僅如此,中國也是「站在肉肉頂端的國家」

視頻: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繫刪除)


因為中國人普遍貧窮,而喫是獲得幸福感,花費成本最少的一種形式。

不要只看到喫貨滿嘴流油,也該看到他們眼角的淚水。

剛才討論晚飯時的重大發現,請勇敢地為我點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