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市值破1000億,最近一年有20萬人為了購買它的盲盒消費2萬元。每2個泡泡瑪特盲盒消費者中,至少有一個人會接著買下一個。盲盒為什麼會讓年輕人上癮?


年輕人的好奇心是充斥著的,且持久存在,就像中年人愛買彩票,總有一種期待,總有一種拆開時的緊張和激動。


我從經濟學的角度認真的思考分析了一下,我認為泡泡瑪特其實就是盲盒文化,它的核心是「驚喜經濟」。

驚喜是什麼呢?是心理的愉悅感!花並不多的錢,幾十塊,開個盲盒,就體驗到了扭一扭,掰開了,撕開東西的感覺,一邊參與一邊心裡期待著「哇!裡面是什麼?」,就好像走進迷宮一樣,又刺激又震驚,給大家情緒上很好的體驗感。

除了自己一線的體驗之外,最重要的是,泡泡瑪特——盲盒還能幫助年輕人通過社交圈得到共識和身份認同。身份認同特別關鍵啊!我看到好多做直播的人不為別的,就是因為希望有幾個人來認同自己。人是希望並且渴望自己被社會認同的。當年輕人在家長,師長面前得不到認同的時候,他就會去找他的認同,而泡泡瑪特恰好就滿足了這一認同感。


有個好像叫斯特金納的小白鼠實驗,說明不確定性獎勵的刺激讓人上癮


在我看來,盲盒在最近的突然崛起,是宅經濟興起與消費降級的雙重作用。

宅經濟興起與玩具文化

縱觀各大發達國家,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城市居民當中就會興起玩具文化,例如歐美的軍模、兵人,日本的手辦、高達,當愛好者們看著自己的藏品越來越多時,會在心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

二戰德軍坦克模型

日本萬代扎古拼裝模型

這些玩具文化往往比較宅,製作者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怎麼思考把模型做得更美觀,可以認識到周邊的同好獲得社交貨幣。

但是這種玩具文化往往有門檻,玩成品的話一般需要支出較多的金錢。舉個例子,現在專業兵人品牌新出的兵人玩具,價格一般是700人民幣往上,更不用說各種雕像了,四位數到五位數價位的產品數不勝數。

這款did的德軍傘兵在淘寶賣1150人民幣

而玩拼裝雖然購買模型的錢不多,但需要積累製作技巧,沒人帶入門的話要走很多彎路,對新人並不友好。

以我做高達模型素組的工具為例,包括剪鉗、筆刀、打磨棒、馬克筆,已經是最基礎的工具套裝了,但是外行人看到會覺得非常複雜,有個女性朋友直接說看到就覺得很煩很傷神。

好了,談完玩具文化,我們再談談消費降級。

消費降級

近幾年來,中國就業環境不斷惡化,別看老闆們天天在那喊人力成本太高,其實打工人的工資購買力並沒有明顯提高。下圖是36氪製作的各城市工資中位數,只統計到第16名的佛山,可以想像,16名打後的城市工資中位數都是三千多到兩千多的水平。

大家想想,以16名的佛山為例,一個小白領拿著3500左右的月薪,扣去各項生活成本,留給他/她進行娛樂消費的資金還剩下多少?消費降級是必然選擇。

當經濟向好的時候,外向型的消費會增多,例如唱K、喫喫喝喝搞聚會、旅遊等等,而當收入前景不樂觀的時候,人會更趨向於進行內向型的娛樂。參照的例子就是日本,在日本戰後崛起的黃金年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催生了卡拉OK等業態。而當經濟陷入低迷之後,動漫、手辦、模玩等為代表的宅經濟就成為了消費降級的年輕人們不約而同的選擇。

那麼我們再把目光拉回中國。

一個Molly盲盒,價格按照59元算,大概在市區商圈裡相當於2碗拉麵的價錢,價格上對於普通白領來說並不難以接受,長期收集也不會帶來太大的經濟壓力。

另一方面,盲盒造型迎合女性的審美,收集這些盲盒可以獲得社交貨幣,沒有任何門檻不需要製作技巧,對新人來說異常的友好,是一種大眾化的玩具。

相對高性價比+低門檻+營銷造勢,使得盲盒一夜之間成為了中國市民階層年輕女性的一種潮流。


因為它可以滿足收集控 有隨機性 出來限定款也有價格有市場


人喜歡半可控性


因為盲盒具有賭性成分,有驚喜成分,對於年輕人更有挑戰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