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強大的宗族聯繫是古代山區自然選擇出來的最優生存模式。

武的方面,要開拓新的土地,要和兇悍的野獸蠻族強盜異性宗族無良官吏對抗,就必須形成一個縝密團結的組織,乃至以強迫犧牲的方式最高效率最大限度的調度人力財力資源,讓家族延續這個最大的共同理念得以延續下去。

文的方面,宗族的強迫犧牲性質也會讓各個族人無條件拿出自己的財產,用於提供家族中最有前途的人去讀書經商,功成名就之後回報家族讓更多族人可以去讀書經商進一步壯大家族,這也是一種高效率的生存模式(類似現代的融資?),所以科舉製出現後,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相比起其他地區更盛產進士和富商。

特別是在宗族體制下,決定地位的並不是財產和官爵,而是輩分和資歷,有錢人反而有義務承擔更多的宗族責任,無條件援助窮族人以及建設宗族設施,而為了賺取名望地位和利用宗族力量對抗競爭對手保護自己的財產,他們也樂於做這類事情,所以宗族勢力強大的山區也許土地貧瘠,但是階級壓迫要小不少(感覺有點近似現代的福利制,只是沒那麼民主)。

當然,也有壞的一方面,如果讓敗類掌握了宗族的話語權,那麼整個宗族都會淪為其犯罪的工具。


今天看了一集《圓桌派》,正好講到南方(尤其是廣東潮汕、浙江溫州、閩南地區)的宗族觀念重的事兒,蔣方舟說是因為清朝時按家族收稅,這樣比較方便。我覺得應該還有其他原因,比如皇帝一般都在北方,南方這種就天高皇帝遠,浙江福建廣東之類的地方山多,形成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我還沒深入研究過這個問題,就隨便說幾句自己的猜測吧。


其實分地方的。南方的長三角(江浙滬三省)、川渝、湖北地區宗族組織幾乎沒有、宗族文化也沒有存在感,更何況宗族觀唸了。而北方的山東西部、河南、皖北、陝北、山西、甘肅等地的鄉村地區宗族文化不濃厚嗎?這些地方很多黑惡勢力都和宗族有關聯吧。宗族觀念和南北方沒有關係吧,哪怕廣東省內部,珠三角廣府地區宗族觀念很弱,而潮汕客家人宗族觀念卻根深蒂固。經濟越發達的地方一般宗族觀念也越弱,一般來說農村宗族觀念強於小城鎮,而小城鎮又強於大中城市,現在全國大部分一二線城市宗族觀念都非常弱了吧,三線城市宗族觀念也鮮有存在感了吧。還有歷史原因也會導致當地宗族關係瓦解,如湖廣填四川導致湖北、湘北以及川渝地區宗族關係都很弱,遊牧民族的入侵也影響限制了東北華北(黃河以北)地區宗族關係的形成,廣東珠三角和江南地區在明清時期就是少數對外通商口岸,商品經濟發達,很多城市甚至出現女戶(明朝末年開始以從事紡織業手工業甚至商業為主,傳女不傳男的女戶,受到政府法律承認)


南方宗族社會有一個特點就是「勤勞」


先問是不是再問怎麼樣

南方是指秦淮以南那麼大範圍,各地差距極大,四川,雲南和兩廣福建差別之大不亞於南北差距

你一來就南方怎麼怎麼樣…好像你多瞭解似的,整個南方被你一棍子打死…

我們四川農村宗族觀念還挺強,川西南很多城市壓根沒啥宗族觀念,不會因為長輩說點啥就多當一回事,更不可能有什麼女人不上桌喫飯的破規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