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手寫,手寫日記20多年,我的公眾號「老頭子和小孩子」最近在寫關於日記的種種感想,大約10篇,可供參考。轉過來其中一篇。

從最初的日記到現在的日記,保存形式多樣化,不僅有紙質,也出現的電子日記,甚至有紙質日記電子化,和電子日記紙質轉化。記錄形式也由單一的文字開始多樣化起來。或重情懷,作為時間膠囊保存過往,或重實用,為當下和未來提供鏡鑒。

手寫的日記

最初的日記都是手寫的。從通常認定的早期日記一直到民國,那些留下來的名人日記主要是以細毛筆寫成,他們生活在「毛筆時代」。鉛筆、圓珠筆出現後,日記的字體進一步變小,成了我們通常所見到的日記。對於現代人來說,從小開始寫日記的人,最開始很可能使用鉛筆,再然後被允許使用圓珠筆、鋼筆、中性筆,筆墨的顏色也有藍色、黑色、紅色及各種色彩不等,能顯示不同時期的性格。

紙質的日記

大多數日記是紙質的。大大小小,花花綠綠、各種模式的記事本,甚至作業本作為日記本來使用。扉頁可以寫姓名、地址、聯繫方式等。最簡單的日記本,裡面是空白,可以隨意的寫、畫圖案,對寫作者的佈局要求比較高,不然很容易串列。一般的筆記本,有橫線、有方格。方格便於規範字體,標點符號,但稍顯拘謹。筆記本內頁中有的每頁有各式格言,有的每頁都有印好的年月日,這類對於寫日記時而長時而短的,用起來不大方便。近來流行的三年或五年日記,把每年的某天放在一頁,能清楚對比出不同年份的同一天發生的事情。

手賬

手賬的出現豐富了紙質日記的記錄形式。使日記內容更加立體化和多元化,攤開本子,不再侷限於文字,在文字基礎上增加了圖畫、塗鴉,剪貼畫和各種色彩,儼然如讀書時教室後面的「學習天地」。而「記錄」也不再侷限於圓珠筆、中性筆、鋼筆,而是刀具,膠帶,各種繪圖、書寫工具的通力協作。

電子日記

從2000年後電腦的普及,使人們幾乎每天都有機會面對電腦,電子日記開始盛行,從word文檔到校內網(人人網),到QQ空間,到各大門戶網站的博客、微博,這些定期或不定期,長有千言、短有數語的心情、事情記錄廣義上來講都有日記的功能。電子日記的便利,在於發揮了日記「回憶檔案庫」的功能,想知道過去某天發生的事,或某件事的發生日期,根據關鍵詞能輕易檢索到其中的內容。歸類方便,寫作時也可以隨時進行剪切、複製、插入等操作,出來的文字是清晰而不是塗改的。保存時設置一個密碼,便能解決被人偷看,丟失本子、損壞本子的危險。

日記的保存

日記的保存是困擾很多記錄者的難題。尤其是紙質日記,因為書寫工具的不同,鋼筆、鉛筆、圓珠筆都可能因為潮濕或放置年久,洇散而字跡模糊。紙張的老化,搬家時不經意的遺失,某時段心情的波動而毀棄日記,都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消失。要想保存好紙質日記,從有了保存意識起就要注意,選用黑色檔案用筆,尤其是碳素墨水,化學性質穩定。好的紙張,不容易洇墨,背透。用過的本子保存時密封,放在乾燥的地方,放幾十年沒什麼問題。也可以雙管齊下,將紙質日記掃描或用識字軟體轉化為電子檔案,兩種方法同時保存。電子日記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保存,無論多少日記內容,都可以很輕易的備份保存,上傳到網路盤裡,相當於自己的所有日記都隨身攜帶。

對比

紙質日記或電子日記,各有其優缺點。紙質日記「一寫定終身」,更重情懷,是個人天然的時間膠囊。寫作時的情緒,稚嫩、成熟,猶豫都留在那四方紙片裏,多年後回看,仿若時光流轉下,各階段伏案記錄的自己。電子日記更重實用,面向未來,為當下的自己提供往日線索和鏡鑒,更多是作為工具來使用。

下期我們會繼續分享日記感想系列:日記的內容組成及邏輯順序。


手寫比較好


建議手寫


用電腦寫,比較方便保存。

還有,最重要的還是落筆寫!


不嫌煩的話,兩種都寫。手寫更有生活氣息,還可以貼上各種票根、lomo照片,更真實。寫完後,拍照存個副本,比較保險。


我覺得手寫比較有感覺


用手機或者電腦吧,因為攜帶方便。


推薦notion

大學生與edu.的郵箱可以免費用會員版的,手機電腦平板還可以同步,所有功能幾乎全了。

圖片啥的也可以插,個人感覺比自己筆記方便很多


感覺電腦上寫比手寫好比較方便


建議在網上寫

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隨時更新

日期自動記錄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