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點說明


為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我還特意去查了什麼是習得性無助,因為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概念。後來也在網上找到了一些相關的資料,現在先發你看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轉眼,2017年已經漸近尾聲。最後這幾天,本來應該是辭舊迎新的時候。但是,稍微留意一下,你就會發現,不管是微博上、還是朋友圈裡,負面情緒層出不窮。

實際上,「喪」文化的流行,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無助、焦慮,乃至絕望,似乎總能輕易包圍我們。甚至,有商家推出了以「喪」為主題的產品。

那麼,為什麼我們總是「喪」得不行呢?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一折就撓的狗

20世紀50年代,是行為主義的全盛時期。心理學家們設計了一系列的實驗,試圖找出外界刺激和動物行為之間的關係。比如,在小鼠面前擺一個開關,只要小鼠按壓開關就可以得到食物;或者反過來,準備一個信號燈,在信號燈亮起之後,給小鼠施加電擊。

結果顯示,在趨利避害這件事上,動物和人是一樣的——無比堅定,百折不撓。

然而,就在心理學家們的自信心日益膨脹的時候,出現了一個不夠和諧的小插曲。

讀者朋友們可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用一根細細的鐵鏈,把小象拴住;等小象長大以後,即使它的力氣已經足以掙斷鐵鏈,它也不會這麼做。馬丁·賽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的發現於此類似。

在1967年的一次實驗中,賽利格曼給一些狗施加了無法逃避的電擊,然後把它們轉移到一個可以逃避電擊的環境中。倘若以往的行為主義理論是正確的,即,動物會根據外界刺激,調整自己的行為,那麼,換到可以逃避電擊的環境中以後,狗狗們應該迅速學會新的行為策略才對。結果卻出人意料:這些狗「一折就撓」,壓根放棄了逃脫的念頭。[1]

科學家的三板斧

如果說,實驗動物是科學家們攀登高峯時的助手,那麼,在發現問題以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假設,就是科學家們披荊斬棘的巨斧了。

在注意到這些狗的異常之後,賽利格曼猜測,狗的無助感和電擊的不可控性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

為了驗證這一點,他設計了一個特殊的實驗。

這個實驗由三組狗組成:第一組,狗處在可以逃避電擊的環境中,比如說,亮燈以後,在籠子一邊施加電擊、另一邊不施加電擊,狗只要從籠子一邊跳到另一邊,就能脫離電擊;第二組的狗和第一組的狗一一配對,只要第一組的某隻狗受到了電擊,就給第二組的相應狗施加同樣的電擊,反過來,倘若第一組的某隻狗逃脫了電擊,第二組的配對對象,也可以避免電擊;第三組是控制組,不會受到電擊。

在電擊數次以後,賽利格曼把所有的狗都轉移到了可以逃脫電擊的環境中。結果顯示,第一組狗可以充分利用已經學會的逃避策略,在亮燈以後,迅速跳轉到箱子另一邊;第三組狗,也在數次之後,注意到了亮燈和電擊的關係,學會了逃避電擊;而第二組,則完全放棄了逃跑……[2]

實驗結果,左,平均反應時間,右,失敗的比例(圖片來源: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M]. 白學軍等, 譯.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4.)

屢戰屢敗的人

接下來的問題是,人類身上有沒有這種現象呢?

答案是,有。

大量的研究實驗表明,這種現象,不僅動物會有,而且會出現在人類身上。[3]習得性無助,就這樣被提出、被證實。

之後的故事,可以分為兩條線:一條是尋找習得性無助的生理基礎,一條是解釋習得性無助背後的心理機制。

任何心理行為,背後都有生理結構支撐。不過,要想在諸多生理因素中,找到最關鍵的那一種,卻並不容易。目前我們知道的是,很多神經遞質都參與了習得性無助過程,比如γ-氨基丁酸(GABA)。

γ-氨基丁酸大腦內主要的抑制性物質。打個比方的話,它就像是商場裏的空調。當人體處於焦躁、抑鬱等不良體驗中時,γ-氨基丁酸的活性就會增加,抑制相應神經元,使大腦冷靜下來。[4]學者們發現,經歷過習得性無助的實驗動物,大腦內的γ-氨基丁酸顯著降低。也就是說,習得性無助的動物,可能會陷入非常惡劣的情緒之中。[2]

心理機制

當然,我們更關心的是心理機制。

人類和動物有著天壤之別,作為地球上適應能力最好的物種,真正不可控的因素並不多,即使有,也未必影響到你我。所以,人類的習得性無助,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可以從控制點學說、歸因理論等角度進行解釋。

為了方便描述,我們還是打個比方。

張三在一種考試中考砸了,很自然的,他會試著進行分析,「我為什麼會考得這麼差」。

首先,這事兒怪我,還是怪別人?是「我」最近不夠努力,還是出題人故意刁難?如果是後者,那麼,沒什麼好擔心的,所有人的分數都會很難看。

其次,倘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是穩定原因引起的,還是偶然因素導致的?如果在考試前恰好感冒了,可能感冒影響到了發揮;也可能,和感冒無關。

最後,要是和感冒無關,就只能是能力問題了。是「我」缺乏數學天分,還是「我」對學習不在行?

歸因的類型(原圖出處:ABRAMSON L Y etc. s: Critique and reformulation.[J].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978, 87(1): 49.)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一個人把考試失利的原因歸結於「缺乏學習能力」,有多傷自尊。愚蠢是一個內在因素,而且影響深遠,一時半會很難出現明顯改善,此外,它會影響到全局,蠢人不光學不好數學,往往語文成績也不怎麼樣。由此,一個不可控事件誕生了,張三以後便可能會調整自己的預期,「反正我怎麼努力都沒用」,對學習「放棄治療」……[5]

由此,我們就得到了習得性無助的模型:在經歷負性事件的以後,當事人會進行歸因;假如歸因為全局性、穩定性、內在性因素,便很容易產生失控感,預期沒有什麼行為可以改變結果;進而,引起悲傷、焦慮等典型癥狀

習得性抑鬱的模式圖(圖片來源: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史蒂文·邁爾,馬丁·塞利格曼. 習得性無助[M]. 戴俊毅, 譯.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0.)

後果與對策

習得性抑鬱可以引起很多問題,除了學業或工作上的倦怠以外,最普遍的是引起負面情緒,嚴重時可以導致抑鬱。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心想事成,終究只是一句空話。而社交媒體,在傳遞在新聞和動態的同時,可能也會傳播負面情緒。如何應對這些自發的和外界的「喪」呢?

其實,根據前面的習得性無助的模型,就能想出不少方案。

第一,是提高自己的預期。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越高,學生的無助感就越少。[6]人們常常大張旗鼓的慶祝元旦、制定新年計劃,其實有幾分道理,這些事都能提高自己對未來的預期。

反過來說,為什麼一到年底就「喪」得不行呢?可能是年終盤點,忽然發現自己年初的計劃有很多沒有達成的;也可能是時間所剩無幾,做什麼都來不及了,增加了不可控感。

所以,第二個建議是,制定新年計劃的時候,不妨找一些小的、簡單的、易於實現的目標。

第三,萬一遇到挫折,一定要學會謹慎歸因。比如面試失利,可能是因為你策略有誤,也可能是所有人都被針對,即便是前者,也只是一次失誤而已。盡量為自己尋找不穩定的、特定的原因,避免習得性無助引起更大的損失。

習得性無助--為什麼你總是「喪」得不行??

baijiahao.baidu.com圖標

首先,你是否也正處在這種狀態呢?

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深奧的問題,直接百度「習得性無助」,你會得到比較客觀的解釋,包括該名詞的來由和一些相關事例。

較之在這裡提問,不如主動去搜尋相關資料。


這是廣大屌絲階層的通病吧!讓我們在哪兒無助,就坐哪兒歇會兒吧。


建議看下我這個幾乎相同的回答

怎麼走出習得性無助,擺脫懦弱型人格與消極的心理暗示,與自己和解??

www.zhihu.com圖標

詳細講了習得性無助的發現者,以及應對策略。馬丁·塞利格曼教授多年的研究所得。

習得性無助,來自於,馬丁·塞利格曼教授在一次行為學實驗中,發現,受到電擊的狗狗,一開始的逃避,由各種方式試圖規避封閉籠子中的電擊傷害,先給鈴聲,然後施以電擊(這是狗逃避不了的),從狗狗嘗試多種方法,都無法避免電擊之苦。到它明白了自己無法解決此問題,而之後,一聽到鈴聲,便主動的爬在原地,等待電擊的到來。等待在最大心理建設的情況下接受這「無法」通過自我努力解決的「困難」。以此用消極的「認命」來儘可能降低反抗帶來的痛苦。這就是積極心理學創始人塞利格曼教授的經典狗的實驗,本身在大學行為學專業的塞利格曼由此發現了此行為,並命名為習得性無助。——對於困難暫時無法改變(因停止嘗試的所謂「認清本質」「無意義抵抗」「選擇放棄」「認命」「消極抑鬱」)等負面結論和行為。

希望你看下我鏈接裏的內容,也可以自己買書看看他的《幸福五部曲》系列,相信你會受益匪淺的。 加油↖(^ω^)↗!世事無絕對,事在人為,別停止嘗試,找到多種方法,並考慮到每一條的後果,再擇優行動。一定要想應對策略。事實上,在實驗中,他們是有想,如果這條狗狗,不放棄努力,在一定次數後,會把它放走,可是它卻提早認命,但是也感謝這條狗狗。纔有瞭解決全球人類共同問題的,習得性無助的發現,及教授幾十年的相關解決方法的研究,也纔有了積極心理學,以及其解決人類問題的普世意義。

他便是積極心理學之父,以上圖片有他作品的名稱。可以在網上買正版來看看。 我是學習的《教出樂觀的孩子》,裡面的思維訓練方法,我是認真做了的,裡面有有一些題。就是教你培養應對策略,和通過實際行動獲得掌控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方法。最最關鍵的一條是,要找到多種方法應對問題,先在腦海里,想出相關策略的實施結果,能收到怎樣的效果,比如消極做法,積極做法,行動與不行動,分別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再從優到不佳,從容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一條一條的試,找出能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不放棄,當找到最佳方法時,如果發現結果不盡如人意,也不放棄,而且再次嘗試,直到成功。把不好的的事歸結於偶然的,暫時性的,客觀的因素。而進行成功嘗試。把好的事情,歸結為自己的能力體現,而非運氣。這樣以後,便會遇到必須解決的問題,不抑鬱,不逃避。而通過不同的方法,多次的嘗試而最終取得應有的成功。而不是一旦不好的事發生,結果不理想,便放棄。便認為自己無能,等白白因錯誤歸因而失去本應得到的好結果,和成功。

談得有點多,詳細請見書籍,塞利格曼教授,我認為是一個好的作者。這些年來,因為成長的過程,也看過不少書,也因為自己的職業培養等,在書海徜徉,而這本,確是不可多得之佳作。 加油↖(^ω^)↗!推薦給你。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習慣吧,習慣退卻,習慣放棄,最後內心深處麻木,讓自己開心,然後努力。


習得性無助是指人或動物接連不斷的受到挫折,便會感到自己對於一切都無能為力,喪失信心。

從習得性無助的概念來看,產生習得性無助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你是一個生物有機體

二你受到接連不斷的挫折

三這些挫折讓你覺得對一切問題都無能為力,懷疑自己,喪失信心。

就像此時此刻的你,遇到問題來到知乎求助,其實這種問題在百度百科官方回答更靠譜一點,但是你沒有,因為以往的經驗讓你覺得官方回答太書面化,太繁瑣,你覺得自己看不下去,總結不出來,這其實就源於你內心的習得性無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